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绍兴有什么好听的童谣(儿时记忆中的绍兴童谣)

绍兴有什么好听的童谣(儿时记忆中的绍兴童谣)小学开起“童谣课” 一首新编的童谣,其内涵远远大于一支录音,它引领我们去复原父辈的童年,重走他们一生的生活轨迹,以此来观照区域变迁和地域文化的演变。歌手谭维维擅长将传统与现代做创新性整合,曾将原生态的侗族大歌用清新的民谣旋律融合,还用古朴悲壮的华阴老腔演绎现代摇滚等等,那么,绍兴童谣将以怎样的新面貌在现代舞台上响起?让我们拭目以待。 据了解,谭维维此行是为音乐创作收集全国童谣,而绍兴童谣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月21日下午,谭维维一行人自备乐器、录音等设备来到绍兴童谣传承人董百根家中。老董边哼边唱,专业乐师边听边记,曲终,一首地道绍兴味儿的《远山山弯一枝兰》曲目跃然纸上。 “童谣是另一种形式的儿歌,承载着无数人沉甸甸的乡愁。”董百根已年近八旬,仍然把小本子、卡片作为随身“标配”,走到哪就记到哪,目前已收集到绍兴童谣三百余首。“喏,‘好东西’不少呢。”董百根翻出厚厚一叠手写

绍兴有什么好听的童谣(儿时记忆中的绍兴童谣)(1)

“远山山弯一枝兰,兰花生在里山弯,有朝一日春风动,一阵风来一阵香……”近日,福全街道新联村一村民家中传出阵阵童谣,伴随着柔和的阮声、清亮的女声,经现代艺术点缀过的童谣,闻者无不耳目一新,继而呼唤起缱绻的童年记忆。

原来,在绍兴童谣传承人董百根和福全文化站的共同努力下,绍兴童谣吸引了中国内地人气女歌手谭维维一行的到来,不仅让走遍全国的“寻谣计划”进入了“绍兴时间”,也让逐渐沉寂的绍兴童谣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更为越地歌谣的创新传承,点燃了新的指路明灯……

“童谣爷爷”

吸引流行歌手“千里寻谣”

据了解,谭维维此行是为音乐创作收集全国童谣,而绍兴童谣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月21日下午,谭维维一行人自备乐器、录音等设备来到绍兴童谣传承人董百根家中。老董边哼边唱,专业乐师边听边记,曲终,一首地道绍兴味儿的《远山山弯一枝兰》曲目跃然纸上。

“童谣是另一种形式的儿歌,承载着无数人沉甸甸的乡愁。”董百根已年近八旬,仍然把小本子、卡片作为随身“标配”,走到哪就记到哪,目前已收集到绍兴童谣三百余首。“喏,‘好东西’不少呢。”董百根翻出厚厚一叠手写笔记,有“60后”耳熟能详的《荠菜马兰头》、《摊眼乌溇溇》,有每一句都对应着地名山名的《福全溇头歌》,有“绍兴娃必学”的《绍兴十桥》,还有不少充满童趣的童谣谜语。

“每年寒暑假,我至少要去六七个村居教孩子们学童谣,童谣易学易记、朗朗上口,孩子们都叫我‘童瑶爷爷’了!”这位耄耋老者为何对童谣如此痴爱?用他的话说,“担心童谣没落,担心童谣没了传承”。被誉为“乡音传播者”的董百根感慨万千,原先很多童谣都有调子,能唱能玩,但随着时代变迁,流传下来的童谣也逐渐减少,用原调唱出来的童谣更是少之又少。

一首新编的童谣,其内涵远远大于一支录音,它引领我们去复原父辈的童年,重走他们一生的生活轨迹,以此来观照区域变迁和地域文化的演变。歌手谭维维擅长将传统与现代做创新性整合,曾将原生态的侗族大歌用清新的民谣旋律融合,还用古朴悲壮的华阴老腔演绎现代摇滚等等,那么,绍兴童谣将以怎样的新面貌在现代舞台上响起?让我们拭目以待。

小学开起“童谣课”

唱响课程梦

土生土长绍兴人,原汁原味家乡谣。少年儿童作为童谣的经历者、体验者,在传承中不可缺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创编、改造和建构地道的童谣校本课程在柯桥区秋瑾小学一直持续着。学校自2015年就与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董百根合作,围绕绍兴童谣和传统游戏等内容开展课研,并为此专门组建了“幸福娃”社团传唱童谣,孩子们原汁原味的方言节目不但在自己学校表演,还经常参加文化礼堂的演出,获得了一致好评。

这个市级精品课程的主持者、语文教师俞轶勤讲起童谣学习时很开心,她说:“是孩子们学童谣时的快乐感染了我。这些关于童年、关于天真、关于幻想的古朴歌谣,还是保留方言文字和发音、农耕文化和文明的活化石,将童谣用音乐及舞蹈的形式呈现,对孩子很受用。”

“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我们以《幸福娃·水乡谣》为课程核心和生长点,围绕‘生活、游戏、学习’三大童谣篇章,通过讲方言、编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画童谣等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体会绍兴童谣的语调用词之美,激发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也为新柯桥人打开了了解柯桥、融入绍兴的一扇窗。”俞轶勤介绍,为了方便学生课后识记,她与董百根合作录制“跟着董爷爷学童谣”的音频,相当受欢迎。当然,童谣课堂不仅在教室,还在所有镌刻着老绍兴记忆的稽山鉴水里,大禹陵、八字桥、炉峰顶、老台门……孩子们循着祖先流传下的声音,将绍兴童谣唱响水乡。

童谣传承和创新

亟需“乡音传播者”

“童谣是越地歌谣的一部分,多少年来,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绍兴人成长,既是绍兴人孩提时期的文化初乳,是终生美好的难忘记忆。”原鲁迅纪念馆馆长、文史学者裘士雄作为《越歌百曲》(续编)的编注者,他说,绍兴童谣充满童心、童真、童趣,既有少年儿童的游戏内容,也有对童稚的训诫和教育,还有民众幽默风趣的语言演绎,具有极高的启蒙价值。

“我的母亲是一位极为普通的农妇,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但她毕竟是我的第一位老师,给我吟唱的其中一首是‘七簇扁担稻桶星,念过七遍会聪明’。”裘士雄笑着回忆。

其实,绍兴童谣更是绍兴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裘士雄的书桌边,记者看到了数本有关越地民谣的书籍。有民国时期绍兴汤浦人陶茂康创办的《民间》丛刊,也有周作人参与编纂的小学生文库《童谣》系列。“童谣就像一首小叙事诗,写出了孩子们心灵的深邃与成熟。”

然而,近年来,在儿童中传唱的大多是一些老童谣,鲜有新作出现。“偶尔会想起,也很难找回当年的感觉了。如今,走在绍兴的街头巷尾,还能听到孩子们在传唱童谣吗?”裘士雄长期以来致力于越地歌谣的收集整理和创作,可是在追忆美好的同时,其言语之中也略带几分遗憾与无奈。

有专业人士建议,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可组织一批新生代音乐创作人,为本土童谣“加料”,添上现代流行音乐元素,通过开展童谣节、童谣比赛、童谣墙绘等形式,赋予童谣新的时代内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