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钉老狐狸势利眼老黄牛(大人虎变君子豹变)
眼中钉老狐狸势利眼老黄牛(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君子豹变好比微子,帝辛在位时,封子启于微建立诸侯国微国,爵位为子爵,故称微子,微子多次亲谏帝辛,见“纣终不可谏”,便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商量。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访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帝辛的情况。周武王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之后因为其德行渐显,仁义广为人知,于是成王封其为诸侯,管理殷地,以继续殷先祖的事业,并作《微子之命》告诫他,国名为宋。其广受国民爱戴。小人革面如同武庚。武王伐纣成功之后,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诸侯,让他来继承殷朝的祭祀,并派管叔、蔡叔辅佐他。之后武王驾崩,成王年幼,周公旦代理行政掌握国家政权。武庚联合管、蔡二叔以及商的属国奄、徐、楚等十几个国家一同向西进军,反周统治,意图复国。如《尚书大传》云:“管叔、蔡叔疑周公,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
这句话出自《易·革卦》,关于革卦,我之前的文章也解释过,主管变革!《革卦》是由《大壮卦》变化而来,《革卦》九五原为《大壮》九三。卦变时,《大壮》九三上行,取代六五而王天下,终成《革卦》九五至尊。三位是武人之位,五位是君王之位,《大壮》九三变为《革卦》九五,象征《革卦》九五是以武力为手段,取得帝位而王天下的,这就是革命,《易经》讳其言而曰“大人虎变”。大人虎变”是《易·革卦》的九五爻辞,其辞曰:“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其《象传》释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是《易·革卦》的上六爻辞,其《象辞》曰:“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其《象传》释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革卦》上面被消去的阴爻和上六以及九五组成震体,“震为蕃鲜”,所谓“蕃鲜”就是指丰盛的祭品,祭祀是对天地、先祖表达一种尊敬、爱戴的感情,故曰“有孚”。凡宗庙祭祀之事,皆言“有孚”。九五又在兑体,“兑为巫”,巫,占卜者也,故曰“占”,而九五“虎变”为王,祭祀天地先祖,其孚不占而可知矣,故曰“未占有孚”。“未占有孚”者,大人德高位重,以自身为表率,以身作则,带头变革为天下百姓谋福,开启文明盛世。只有这样,天下人才能真正的认可变革之事,心服口服加入其中,也就是“孚于人,尤孚于天,是天与之,人归之,有见其孚而不见其革者”矣。
《象传》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五爻得《坤》气,《坤》为虎,《兑》属正西,白虎西方之宿,故五爻有虎象。“虎变”者,虎之毛羽,变而成文,愈变而愈美者也。五居尊位,故称“大人”,为《革》之主,风虎云龙,变化莫测,为《革》之至盛至当者也,“汤武革命”,即在此爻。上互《乾》,《乾》为大人,非“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之大人,曷克臻此?《象传》以“文炳”释之,五处《兑》之中,兑为泽,为金,泽谓润泽而有文也,金亦有文象,下应《离》火,《离》为光,为明,其文更著。丙火为《离》,丙即炳,故炳字,从火从丙。也就是说老虎随着慢慢长大,身上的皮毛花纹鲜艳多彩,日渐显著。王者本来就具有的素质和品德,随着变革的发生,愈发显现出来了。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爻辞: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从卦象上来说,上六处革卦的最顶端,阴爻居柔位,得正。又与九五亲比,表征君子能顺从改革大势,拥护改革主张。小人改换新的面貌,在表面上顺从君王。《象传》中这样解释本爻:“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这里指出:“君子会像豹子一样闻风而动,顺从王命,响应改革,征讨凶险,居守正道吉祥。而小人会改变形貌,阿谀奉承,假意归顺大人”。古人用豹变来形容君子的成长。幼豹长大退毛,逐渐疏朗焕散,毛变得富有光泽和文采。君子的成长也是一样,通过不断的学习修养,最终成为一个高品质的人。“小人虽难改旧习,但是也开始顺应改革而进行改变”,说明大势所趋,小人也不得不顺从变革,但口服心不服,并未归心。
君子豹变好比微子,帝辛在位时,封子启于微建立诸侯国微国,爵位为子爵,故称微子,微子多次亲谏帝辛,见“纣终不可谏”,便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商量。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访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帝辛的情况。周武王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之后因为其德行渐显,仁义广为人知,于是成王封其为诸侯,管理殷地,以继续殷先祖的事业,并作《微子之命》告诫他,国名为宋。其广受国民爱戴。
小人革面如同武庚。武王伐纣成功之后,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诸侯,让他来继承殷朝的祭祀,并派管叔、蔡叔辅佐他。之后武王驾崩,成王年幼,周公旦代理行政掌握国家政权。武庚联合管、蔡二叔以及商的属国奄、徐、楚等十几个国家一同向西进军,反周统治,意图复国。如《尚书大传》云:“管叔、蔡叔疑周公,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王’,奄君、薄姑谓禄父曰:‘武王既死矣,今王尚幼矣,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然后禄父及三监叛也。”(管叔鲜,文王三子;蔡叔度,文王五子;霍叔处,文王八子。事监视商朝遗民,故谓三监),之后周公在千钧一发之际,举兵东征,平定叛乱,诛杀武庚,灭东方50国;管叔鲜被杀,将蔡叔放逐,霍叔被废为庶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