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别姬(火中自焚的宋共姬)
历史上真正的别姬(火中自焚的宋共姬)参考文献:《左传》、《谷梁传》、《列女传》、《水经注》、《史记》也正是因为封建时代思想对于这种行为的认可,才使得不少史书里,都对此进行了大肆宣扬,为这样的疯狂行为点赞,鼓励女子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恪守礼仪并没有错,慷慨赴死的勇气也值得佩服。但是,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自己的行为到底有没有意义?毕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过在现在看来,这宋共姬的行为不仅刻板而且残忍。的确,真正做到遵守礼仪、恪守本分是应该受到世人的赞扬,但是宋共姬这种不知变通的思想,不就是刻板的表现么?当时的傅母不在身边,可是身边其他伺候的仆人并不少呀!宋共姬并不是独自在晚上外出的呀!而被封建思想束缚的宋共姬,却用生命去成就了世人眼里的“妇道”。那么,为何说宋共姬残忍呢?因为作为主子的宋共姬都葬身火海了,那么身边伺候的仆人又怎么能好得了呢?还有不知道跑到哪儿去的傅母,就算最后跑回来,估计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要说
现在,妇女已经可以撑起半边天了,但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女性,那可是被严重束缚的群体。比如说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再比如说为了一些奇怪的规定,硬生生的打断脚骨,然后从小就开始裹小脚,这些都是封建时期男权思想对于女性的压迫。而这些压死人的封建思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夺取人的性命。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共姬,就是因为自愿葬身火海而成为了千百年来被人歌颂的贞洁烈女,这又是为何呢?
共姬原名伯姬,是春秋时期鲁宣公的女儿,鳍成公的妹妹,后嫁给了宋共公瑕,称宋共姬。说来这宋共姬也是点儿背,嫁给丈夫没几年,丈夫就去世了。于是,年纪轻轻的宋共姬,就不得不开始守寡。宋共姬这种甘愿忍受寂寞为丈夫守节的情况,自然也受到了宋国国民的爱戴。而宋共姬后来之所以能被世人称赞,原因就是她的去世颇为传奇。
《春秋·襄公三十年》云:“五月甲午,宋灾,宋伯姬卒。”这里面的宋伯姬就是宋共姬。在《谷梁传》里,关于宋共姬的去世有着更为详细的记载,说的是晚上的时候,宋共姬居住的房屋失火了,仆人准备带宋共姬出去避火,但是宋共姬认为作为妇人,就必须严格遵守妇人的礼仪。傅母(古时负责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不在身边,妇人怎么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外出呢?于是她磨磨唧唧,迟迟不出宫殿。随后火势大涨,而一直恪守礼仪的宋共姬就死在了大火当中。
《谷梁传》和《列女传》都对宋共姬这种行为进行了赞扬,认为宋共姬的这种行为真正做到了用生命捍卫妇道。因此,宋共姬也就成为了古代贞洁烈女的代表。就连共姬墓也成为了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不但在当时很多人知晓,即使到了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针对此事也做了详细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宋共姬的行为是有多么的欣赏!
不过在现在看来,这宋共姬的行为不仅刻板而且残忍。的确,真正做到遵守礼仪、恪守本分是应该受到世人的赞扬,但是宋共姬这种不知变通的思想,不就是刻板的表现么?当时的傅母不在身边,可是身边其他伺候的仆人并不少呀!宋共姬并不是独自在晚上外出的呀!而被封建思想束缚的宋共姬,却用生命去成就了世人眼里的“妇道”。
那么,为何说宋共姬残忍呢?因为作为主子的宋共姬都葬身火海了,那么身边伺候的仆人又怎么能好得了呢?还有不知道跑到哪儿去的傅母,就算最后跑回来,估计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要说这傅母是因为失职而丧命的话,那其他的年轻仆人可就真是倒大霉了,自己的主子不想活了,作为下人的她们还能有好吗?
其实,宋共姬能有这样的遭遇,不止是因为自己的不知变通和古板,更多的是因为封建时代对于女性的约束和压迫。为了从思想上彻底把控女性,很多女子从小开始就接受着“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而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古板,足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行为。所以,宋共姬的这种行为跟封建时代的要求是有着巨大关系的。
也正是因为封建时代思想对于这种行为的认可,才使得不少史书里,都对此进行了大肆宣扬,为这样的疯狂行为点赞,鼓励女子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恪守礼仪并没有错,慷慨赴死的勇气也值得佩服。但是,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自己的行为到底有没有意义?毕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参考文献:《左传》、《谷梁传》、《列女传》、《水经注》、《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