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姓氏歌重点知识详细归纳讲解(汉字歌编写解读)

姓氏歌重点知识详细归纳讲解(汉字歌编写解读)口天吴,木子李。加贝贺,广口唐。三横王,共由黄。文刀刘,弓长张。耳东陈,木易杨。

(编者按: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材,的确是个问题。)

汉字歌是专为少儿编写的识字启蒙歌,显著特点是:聆听跟读,识字成组,启蒙同步,愉快轻松。下面具体解读第5节(姓氏),回答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其中都有那些特点。

第5节(姓氏)是数数的进一步接续,数的是姓氏。数姓氏的目的,就是要让幼童在了解中国人姓氏和相关汉字的同时,一并了解相关的中国文化。

首先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第5节(姓氏)的内容:

三横王,共由黄。

文刀刘,弓长张。

耳东陈,木易杨。

加贝贺,广口唐。

口天吴,木子李。

人可何,言午许。

古月胡,禾口程。

双木林,双人徐。

姓氏歌重点知识详细归纳讲解(汉字歌编写解读)(1)

姓氏歌重点知识详细归纳讲解(汉字歌编写解读)(2)

按文献记载,《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涵盖了现有姓氏的90%以上。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中国姓氏数量众多,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姓氏历来有百家姓之说,常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因此,汉字歌由于每节仅有的48个字的篇幅量,在编写中必须简明扼要,因此,收录其中的代表性特点有三:一是姓氏人口居多的,二是姓氏常见的,三是姓氏便于同音区分的。

《汉字歌》编写姓氏一节时的思路与过程,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句,“三横王,共由黄。”王姓,笔画简单,是中国人口数量特别多的姓氏,根据2019年1月公安部发布新百家姓统计王姓人口已达1.053亿,位列新版百家姓第一位。所以,写在前面。

黄姓,也是人口较多的姓氏,黄姓人口大约2680万。

由于“黄”与“王”发音相近,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民间语音往往“黄、王”发音几乎相同。所以,黄姓编写在王姓之后。同时“三横王,共由黄。”分别表明了文字的“上中下”结构特性,避免语言交流中告之姓氏时在语音上出现混淆,同时也体现了汉字歌在编写姓氏这节内容时注重文字结构的思路过程。

第二句,“文刀刘,弓长张。”刘姓和张姓也是人口较多的姓氏,其中,中国刘姓人口6460万人左右。中国张姓人口大约9580万人。

刘和张,文字上是左右结构;张与黄,语音上基本押韵。所以,这刘和张这两个姓氏编写在第二句。

第三句,“耳东陈,木易杨。”陈姓和杨姓的人口也比较多,但比刘张人口略少,这两个字也是左右结构。同时,杨与张发音上基本押韵,所以编写在第三句。

陈姓人口大约为5440万,杨姓人口大约为3700万。陈与程同音,杨与阳同音,都是姓氏,所以,姓氏辨认上,需要从字形结构来说明与区分。

第四句,“加贝贺,广口唐。”贺姓与唐姓是常见的姓氏,文字结构上是上下结构,唐与前上几句的黄张杨基本押韵,所以,编写在第四句。

贺姓人口大约220多万,唐姓人口大约1020万。由于“唐”与“黄、张、杨”发音基本押韵,加之“贺”与“唐”在字形上时上下结构,所以,就编写在左右结构姓氏的后面。

第五句,“口天吴,木子李。”吴姓与李姓,在文字结构上属于上下结构,是上一自然段最后一句姓氏之字形结构的相同特点,这样写显然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吴姓人口大约2460万。李姓人口大约1.019亿,数量上也是特别多,编写时为了与后面的姓氏语句押韵,所以编写在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第六句,“人可何,言午许。” 何姓人口大约130万,许姓人口大约881万。由于“何”与“贺”发音相近,“许”与“李”基本押韵,所以编写上就紧接上句了。

第七句,“古月胡,禾口程。”胡姓人口大约1400万。程姓人口大约660万。显然胡姓也是人口比较多的姓氏,程姓也常见,恰好都是左右结构,所以,编写在列。

第八句,“双木林,双人徐。”林姓人口大约1416万,徐姓人口大约1920万。编写时一是考虑到“徐”恰好与上面的“李、许”基本押韵,而“林、徐”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恰好体现有“双”的特点,人们常说好事成双,所以编写在48个姓氏的后部,文章段落于此完美收尾。

中国人的姓氏成百上千,鉴于48字篇幅所限,只能以点带面,很是让人遗憾。诚然,《汉字歌》编写姓氏一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幼童在启蒙阶段,在开始识字的过程中,一并接收与初步了解具有丰厚底蕴的中国人的姓氏文化。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姓氏歌重点知识详细归纳讲解(汉字歌编写解读)(3)

姓氏歌重点知识详细归纳讲解(汉字歌编写解读)(4)

姓氏歌重点知识详细归纳讲解(汉字歌编写解读)(5)

姓氏歌重点知识详细归纳讲解(汉字歌编写解读)(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