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鹿鼎记》英文版封面1994年,约翰闵福德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报》(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Journa1)的《东亚历史》(EastAsian History)上发表了《鹿鼎记》的前两章译文。1997年10月,闵福德翻译的《鹿鼎记》第一卷由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出版。随后,美国、西班牙、德国、芬兰、巴西、葡萄牙等国家相继买下版权,尽管这本原计划出版四册的译著才刚出到第一册。与国外火爆的销售场面相对,其中的翻译却令国内读者为之喷饭。如黄蓉被译作Lotus Huang,降龙十八掌,译为beating dragon 18 palms,虽然语法语义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听起来既奇怪,也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事实上早在1972年,金庸小说第一部英译本Flying Fox of Snow Mountain(《雪山飞狐》)以四期连载的形式刊登在纽约双月刊杂志《桥》(Br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1)

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其实不尽然,这些年来,金庸小说早已远销海外,为国外读者开启了一片武侠世界。金庸对海外文坛的影响,不足以用诺贝尔文学奖来衡量。本文为世界华人周刊“金庸纪念专辑”之四。

作者:霍耀林(旅日学者)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2)

今年年初,英文版《射雕英雄传》第一册与英国读者见面,引发了出版方也始料未及的热烈反响,美国亚马逊上四星好评,英国好评率也近九成,上市首月即加印到第7版,火爆程度远远超出预期。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3)

《射雕英雄传》英文版封面,左图是已经发行的第一册,右图是正在翻译中的第二册。

随后,美国、西班牙、德国、芬兰、巴西、葡萄牙等国家相继买下版权,尽管这本原计划出版四册的译著才刚出到第一册。与国外火爆的销售场面相对,其中的翻译却令国内读者为之喷饭。如黄蓉被译作Lotus Huang,降龙十八掌,译为beating dragon 18 palms,虽然语法语义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听起来既奇怪,也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事实上早在1972年,金庸小说第一部英译本Flying Fox of Snow Mountain(《雪山飞狐》)以四期连载的形式刊登在纽约双月刊杂志《桥》(Bridge)上,该杂志由美籍亚裔人士团体创立的“亚美资源中心”(Asian American Resource Center)主办。

但是受东西方巨大文化差异的造成的接受理念的影响,金庸小说在今年之前只有《雪山飞狐》《鹿鼎记》《书剑恩仇录》等被完整译成了英文。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4)

1994年,约翰闵福德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报》(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Journa1)的《东亚历史》(EastAsian History)上发表了《鹿鼎记》的前两章译文。1997年10月,闵福德翻译的《鹿鼎记》第一卷由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出版。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5)

《鹿鼎记》英文版封面

这是金庸主要作品首次被译成英文,也是受到热烈讨论的第一部英译本。闵德福翻译的《鹿鼎记》后两册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出版,另外,1996 年 闵福德和赖慈芸将《射雕英雄传》(Eagles and Heroes)第一章译成英文,发表在中国香港翻译学会主办的译学刊物《翻译季刊》(Translation Quarterly)上。由于金庸的写作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中国读者的高度赞赏,但却给外国读者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这些译作出版后,并没有引起如今年年初一般的火爆反应。

与相对冷清的西方或英语世界相比,金庸在日本的传播则显示出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巨大文化张力。

金庸本人早在1964年就第一次访问日本,其时,他对日本的感受是:“日本社会里,还残留着很多中国古来的传统文化,仿佛进入到了中国历史的世界中”。当亲身接触到日本的剑道,围棋、书道、绘画、茶道、礼仪作法、寺社、酒家等日本人的传统生活习惯,不用说,自然会感到十分的亲切。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6)

中日不仅古来传统文化相近,在现实生活中,两国也保留了许多类似的生活习惯。这种同源或相通的文化传统能够克服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语言文化上的障碍,这或许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在日本扎根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在金庸的武侠小说进入日本之前,以《三国志》《水浒传》等为代表的中国历史小说一直都在日本拥有大批的读者。

尽管如此,金庸的武侠小说进入日本也并非一帆风顺。

金庸的武侠小说能成功登陆日本,与日本一家综合实力雄厚的出版社的市场调查及商业眼光有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庸的作品在香港及海外一直高居畅销书榜首,这被有着非常敏锐的市场嗅觉的日本德间书店嗅到,1994年,德间书店毅然决定斥巨资一举买断金庸小说的所有版权。

当年,德间书店社长德间康快邀请金庸赴日签订了版权合同,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介活动,为译文造势。最为关键的是德间书店为译介金庸小说组织了一批强大的翻译团队,她们多是专门从事中国文学研究的。有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早稻田大学冈崎由美教授、土屋文子,京都大学金文京教授以及精通中文的专业译者小岛早依、小岛瑞纪、林久之、阿部敦子、松田京子等。其中专修中国古典文学的冈崎由美担任总监修,所有的译作都经由其反复修正,历时七年的时间对金庸小说全集进行了精译。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7)

对于英语世界很难理解的夺命追魂剑、冲灵剑法、九阴白骨爪、一阳指、易筋经、吸星大法、轻功水上漂、九阴真经、葵花宝典等武功招式,在英语等其他语种译本中,译者可能会费尽心思找出适合读者阅读习惯,能让读者接受的语言来翻译,但在日译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干脆就使用金庸小说的原用汉字,让日本读者和中国读者一样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尽情欣赏武侠小说的魅力。

1996年至2004年,金庸小说全译本13本在日本陆续出版。紧凑、连续的出版进度,使日本读者的审美期待得到了及时满足,产生了高度浓厚的阅读兴趣。

《书剑恩仇录》4卷本,从1996年10月到1997年1月分月出版,每集出版时间仅间隔1个月。1997年出版的《侠客行》3卷本,也是间月出版1册。根据小说的销量,再版次数不断增加,甚至还刊行了专为残障人士编写的盲文本。在媒体以及出版界的共同打造下,1990年代中期终于在日本文坛上掀起了第一股中华武侠热的浪潮。最初出版的《书剑恩仇录》销售量激增,短时间内就销售一空。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8)

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在日本取得成功,还得益于日本各界名人对其的认同与推荐。1996年4月4日,由知名教育家、宗教家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先生创办的创价大学举行隆重的仪式,授予金庸先生“创价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及“世界和平维持贡献奖”。池田在此时已与金庸交往多时,对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情有独钟。

从1995年至1997年,池田与金庸在双方的座谈会、来往的书信中围绕佛教理论、文史哲学、日中关系、香港的未来、武侠小说等一系列话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随后出版了两人的对谈集《旭日の世紀を求めて―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9)

他们的讨论,观点不见得新异,言语也不显凌厉,很难引起乍惊乍喜,振聋发聩的感觉,可是让人觉得平和,亲切,有很强的认同感。在每一个话题的讨论中,对话者的“亚洲视角”都会清晰地浮现出来,即从“亚洲本位”出发去观察问题,以民众的福祉为旨归,而不是囿于个人的经验和意气。

1999年,由日本著名的岩波书店出版的《现代中国事典》中,特意增加“金庸”一项词条(执笔者: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盐见敦郎),介绍了金庸及其武侠小说。

此外,日本各界相关人士也为金庸武侠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就有日本当代著名科幻小说家田中芳树和著名导演今川泰宏。有人曾将田中芳树和金庸并称为“亚洲文坛的东方双璧”,田中芳树精通中国古代历史,创作了许多中国读者很熟悉的小说,如《银河英雄传说》《创龙传》《风翔万里》《长江落日赋》等。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10)

田中芳树

读完了所有金庸小说后,他把对金庸小说的理解和看法发表在杂志上,为促进武侠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付出了许多的心血。他认为《鹿鼎记》是在历史的大框框中游刃有余地进行虚构,是既没有累赘感又不违背历史大事件真实的优秀小说。今川泰宏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他为日文版《连城诀》撰写了注释性质的专文,收录在德间书店的《连城诀》后半卷。

在各方的努力下,日本还兴起了关于金庸小说的研究学问(称为“金学”),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和金庸有关的研究书籍、论文等。

2001年11月,神奈川大学主办了“探索金庸作品魅力”的学术会议。2002年9月,该大学出版了《金庸的世界与中国》的纪念特刊。2003年5月,该大学还出版了《历史与文学的边界: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探讨》的论文集。

2002年前三个月,日本著名的NHK电视台的“中文讲座”栏目,以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为中文教材,金庸也第一次接受日本电视台的采访。拥有众多观众的该节目更是加速了日本金庸热。现在日本不少大学在中国文学或中国历史课程中,研究讨论金庸的小说。也出现了很多由金庸的粉丝们组织“金庸茶馆ML”“金迷关东帮会”“金迷关西帮会”等组织。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11)

由于金庸武侠在日本的兴起,相关的其他娱乐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动画片、漫画、以及一些武侠游戏等。日本文学评论家香山二三郎指出:金庸小说中有恋爱、有阴谋、是一部生活剧,一个传奇的世界。日本《每日新闻》也曾分析说:中日两国共通的历史、民族观、美意识造就了金庸武侠在日本的流行。

金庸的武侠小说因其故事性、娱乐性又不乏批判精神,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造就了一个奇观。正如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31日报道,如果说在华人世界只有为数不多的名字,能够在文学、影视、媒体、政商等多个领域拥有不分地域、贯穿时代的影响力,金庸算是其中一个。

金庸是华语世界独步天下的文化现象,他一个人就几乎代表了一个文学类别,从香港报刊读者到中国内地的电视观众,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商人到新世纪的欧美学者,任何一个会说中文的人都有可能受过他的影响。

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认为金庸具有颇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史修养,古史、古代典籍的一些内容,常被他精妙地变形运用,令懂得的人感受到一种机智之趣;儒学、佛学的一些大宗旨,往往化为某部小说的精神内涵,使小说具有较深的思想内容。

金庸大师的最后时光(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12)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在日本发行DVD

虽然《射雕英雄传》的翻译出版大受欢迎,但是把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国的武侠文化译介到国外,让外国人理解中国文化,或许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当然也不可否认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中国“侠文化”,作为外国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扇小窗,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为世界理解中国,担当起沟通中外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作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