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为 深深的话(李为 深深的话)

李为 深深的话(李为 深深的话)…… “文艺旨在激活民族魂,直起民族脊梁。” “生前有血气,身后有骨头。” “人活着靠精神,人死了留下精神,人死也要死得有精神。” “牢记难中有恩于自己的人。”

———读《长长的话,慢慢说》有感

作者: 李为

我打开这本书,灵魂就苏醒了。

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对我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一位慈祥的饱经风霜的老人,这是一位慈祥的饱经风霜而又享誉文坛的老人,在对我们娓娓道来———

“生前有血气,身后有骨头。”

“人活着靠精神,人死了留下精神,人死也要死得有精神。”

“牢记难中有恩于自己的人。”

“文艺旨在激活民族魂,直起民族脊梁。”

……

李为 深深的话(李为 深深的话)(1)

——《长长的话,慢慢说》书影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每一句话都具有凝心铸魂的强大力量,温暖人心。

“对于老年人来说,现实世界上再没有什么能给他强烈诱惑的了,逝去的光阴才是最具诱惑的。于是,每个老人都会慢腾腾地往回走,在回去的路上不断弯腰拾呀拾,腰背才会因此而佝偻。”这是作家张贤亮的人生感悟。但是,我眼中的这位老人,他在弯腰捡拾那些年深日久的闪光珍珠的同时,也在深情拥抱现实的世界,全身心地热爱着明媚的世界,尤其是当他荣归故里,更是张开双臂拥揽故乡,妙笔生花歌唱故乡,这一方故土就是他念兹在兹的人生归宿。

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阎纲老先生。

先生半生顿踣,坎坷万状,进省城,适大邑,上京城,贬湖北,过五关,查三代,下“油锅”,“得解放”,回北京,归故里。历尽人间沧桑,阅尽世间百态,尝尽生活酸甜苦辣咸,如今归来,依然是有血气有骨气积德行善的德劭老人,造福乡梓,赤子之心,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先生纵横文坛,叱咤风云,结交的大都是文艺界颇有建树的知名人士。“长长的人,慢慢聊”,让我们搀扶着老先生,陪他慢慢往回走,时光幽暗的隧道里,迎面走来了随和可亲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爱心可鉴的冰心女士,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的画家吴冠中,极摹人情世态之歧,让人深刻反思“伤痕文学”的张贤亮,文学教父级人物柳青前辈,“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英年早逝的路遥先生,“把命搭在文学上,寻找自己句子”的陈忠实先生,赋性聪颖,灵性十足的“关中才子”贾平凹……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师们,阎老先生和他们一一握手,暂坐,长谈,灵魂对视,友情地久天长。

“长长的念,慢慢想”,思念是一根长长的主线,串连起故乡那人那事那物,串连起至亲至爱的人。拂去岁月厚重的尘埃,那人那事那物已经结晶成颗颗闪光的珍珠,永藏心间。这一章节,先生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厚爱,笔触细腻深沉,看似淡淡的文字,却蕴藏着浓浓的真情,字字珠玑,字字皆泪。最打动我心的也正是这一部分了,几次热泪滚滚,肆意长流,我只能中断阅读,平复心绪。

脑袋后面留着“短刷刷”的爷爷是先生的第一启蒙老师,也是阎家的权威人士,却在新文化面前败下阵来,轻松幽默的文字道出了“我”对爷爷无尽的爱戴和深深的怀念,结尾处脆生生响亮的童谣,硬是惹出了读者长长短短的眼泪。

怀念父亲,叙写父爱,一直以都来是永恒的话题。《父亲喜唱’卿云歌’》中,把“该吃饭了!” “还不休息?”这两句父亲的口头禅,升华成了爱的诗句,平平常常的两句话尽显隽永的父爱,是父爱的回声。如今回想起来,犹如天籁,回荡在“我”思念的天空,父爱如山。“父亲死了,寿终正寝,家史的一页掀过去了,上接的一代断裂了,一个人标志的时代终结了,从此,一个大家族彻底解体了。”我读出了先生的寂然和凄然,但也读出了坦然和安然。因为“儿孙自有儿孙福,该干什么干什么,子子孙孙,孙孙子子,生生不息”,这就是生死轮回,这就是先生的生死站位,冷静而理性。

《孤魂无主——老家的孔乙己》,戏谑的文字,举重若轻,笑中带泪,把孔乙己式的三伯刻画得非常传神、到位:落魄的知识分子,好吃懒做,嗜赌成性,自命清高,还处处维护自己迂腐的读书人的尊严,善良而可气,让人同情,令人爱恨交织,人物形象典型,很成功。

《我吻女儿前额》,这篇散文让我不忍去读,因为每读一回,就泪流满面,无语凝噎。“美丽的夭亡,她没有选择眼泪”,这句平平淡淡的开头,一下子就揪住了读者的心,让读者随着一位父亲含悲忍痛的文字去感受“父爱,爱父,爱到深处是不忍”的生离死别!在女儿生病的日日夜夜,一个比女儿还要清醒,还要绝望的父亲,心何堪,情何堪?只能把眼泪往肚里咽,只能强装笑颜,只能给予女儿一份又一份超大号的爱,让她感受到亲情的强大暖流。女儿与病魔抗争时的勇敢、坚强、乐观;女儿走后,上衣口袋中的纸条和电脑中的日记,淡淡的文字,却有着千钧之力,牵扯出了人们长长的热泪,这就是以情动人,这就是散文的魅力,这就是“以乐写悲”的效应,这就是一个生命感动另一个生命的文学。结尾处,先生荡开一笔,感情浓出:“吻别女儿,痛定思痛,觉得死亡也没有什么可怕。死后,我将会再见先我一步在那儿的女儿和我心爱的一切人。所以我活着就要爱人,爱良心未泯的人,爱这诡谲的宇宙,爱生命本身,爱每一本展开的书,与世界上第一流的思想家作精神上的交流。”这就是灵魂在高处的声音,震聋发聩。文章主题此时升华到极致,读者在泪眼婆娑中,灵魂得到洗礼。

其他几篇写教师,写孙孙,写朋友的清丽散文,均清新可人,诙谐幽默,让人于会心一笑中,充分感受先生语言的功力和魅力。

“长长的路,慢慢走”,记述的是先生成长的足迹和各处游历的仙踪。《儿时的夜总会》,老屋的“豆腐坊子”里,讲述东家长西家短,神神鬼鬼,男男女女,天上地下,婆娘女子娃,一水儿的人情世故,比看小说看戏还舒坦,这无形中让少时的先生采集到了大量民间俗语,丰富了创作素材,同时也耳濡目染了戏曲艺术,陶冶了情操,并培养了先生一辈子痴迷戏曲的雅好。

“长长的话,慢慢说”中,《总有那么一天》道出了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我非常拥护计划生育,我一直赞成’安乐死’,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一朴素的观点,体现了先生开明、宏阔、坦荡的心胸和人生格局。

《我的文化承诺》一文,旗帜鲜明地彰显先生的文化观:文艺家妙在独特的发现个自由的想象;深入生活贵在洞察人的灵魂;没有独特的发现,没有触动灵魂,不要动笔。先生的文化承诺是那样的庄重、坦诚、明朗而又深入人心,毫无矫饰和虚妄,一言九鼎,格物致知。

纵观这四个章节,先生的亲情散文,以情动人,情思绵长,婉约细腻,道出了人家大爱;回想先生经历炼狱般的“文革”,魑魅魍魉,惊心动魄,往事不堪回首。先生却高瞻远瞩,始终葆有阳光心态,温文尔雅,宽以待人。真的是心的宽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深深的话,先生浅浅地说,这些温暖人心的话语安妥着我们的灵魂。先生的评论散文,勇敢地判断,敏锐的思辨,严谨周密的卓识锐见,锋芒逼人,先生喜欢鲁迅,我认为他颇具鲁迅先生之遗风神韵。

轻轻合上这本书,眼前浮现出了先生高高瘦瘦的身影,清瘦的脸庞,一双汇聚智慧的深眸。米寿之年的先生,百病缠身,却拖着羸弱的身体为家乡的文化事业鼓与呼,四处奔波,日夜操劳。不断扶持提携文学新人,为他们铺路搭桥,牵针引线。耄耋之年的先生,夜以继日,手不释卷。他房间的角角落落都堆满了书,书山书海,有请他品鉴的,有请写评论的,有请他写序的,先生忙得无暇睡觉,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福:先生,您辛苦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