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最强的宝箧印经(知玄三学寺讲十地经)
磁场最强的宝箧印经(知玄三学寺讲十地经)秋扫劲草这边方丈主持与三学寺主持回复书函,讲明知玄与三学寺的缘分及去日行程,三学寺主持收到复函惊异不已,赶忙安排知玄禅房布置。他日,知玄从大慈寺乘坐寺院雇请马车,东出成都往北前往三学山,一两日就到得山门前。上前轻扣山门上的门环,片刻,有小僧前来打开山门,迎进寺中,得知是从成都府大慈寺来的知玄大师,即刻搬下马车上的包裹扛在肩膀上,又呼前院小僧到主持禅房通报。知玄接过书函,逐一翻看,谦虚地向主持师兄打听寺院的方向与大概距离,突然,他盯着一封书函沉默不语,方丈与主持奇怪地靠了过来,轻声问道:“这汉州三学山三学寺怎么了?”知玄见问,叹了一口气道:“这汉州三学山与小僧有缘,当年,佛祖在梦中与我摩顶,曾说起我的前一世,说我前一世是这汉州三学山的僧人,今日却来书函邀请,小僧也算是归故里了。小僧先去这三学山的三学寺,可否?”绿色家园方丈与主持惊愕道:“当日听说师傅是佛祖梦中摩顶、两宗禅师梦中授业,已觉异事
知玄在大慈寺讲经三日,每日前来听讲的僧众及善男信女数以万计,个个听过都惊叹不已,因而,不以“知玄”称呼,冠以“陈菩萨”,誉满锦官城,又向四川盆地周边飞传,各地寺院向大慈寺呈请“陈菩萨”临寺讲经的书函如云片般聚集,大慈寺方丈主持请知玄拿个去与不去,先去哪里、后去哪里行程决断,好与各地寺院回复。
秋韵
知玄应方丈邀请到方丈禅房,见主持师傅也在,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主持师兄也在?不知方丈大师与主持师兄召知玄进来,有何吩咐?”方丈与主持见知玄进来,和善回礼,方丈大师道:“知玄师傅,你几日前在普贤阁讲经,普度众生,收效甚好,这几日,各地寺院来函邀请你前去讲经,我和主持想与你商量,去还是不去,去,又如何安排形成。”话还未说完,主持师兄已将一摞书函递给知玄。
林中人家
知玄接过书函,逐一翻看,谦虚地向主持师兄打听寺院的方向与大概距离,突然,他盯着一封书函沉默不语,方丈与主持奇怪地靠了过来,轻声问道:“这汉州三学山三学寺怎么了?”知玄见问,叹了一口气道:“这汉州三学山与小僧有缘,当年,佛祖在梦中与我摩顶,曾说起我的前一世,说我前一世是这汉州三学山的僧人,今日却来书函邀请,小僧也算是归故里了。小僧先去这三学山的三学寺,可否?”
绿色家园
方丈与主持惊愕道:“当日听说师傅是佛祖梦中摩顶、两宗禅师梦中授业,已觉异事,今日听师傅说起与这三学山的缘分,更觉是佛中妙事。既然如此,我等这就安排你三学寺的行程,小师傅暂且去禅房休息,他日准备停当就启程。”知玄退出方丈禅房,回到房中,打坐半个时辰,下得禅床,翻开案桌上的经书,准备三学寺讲经事宜不表。
这边方丈主持与三学寺主持回复书函,讲明知玄与三学寺的缘分及去日行程,三学寺主持收到复函惊异不已,赶忙安排知玄禅房布置。他日,知玄从大慈寺乘坐寺院雇请马车,东出成都往北前往三学山,一两日就到得山门前。上前轻扣山门上的门环,片刻,有小僧前来打开山门,迎进寺中,得知是从成都府大慈寺来的知玄大师,即刻搬下马车上的包裹扛在肩膀上,又呼前院小僧到主持禅房通报。
秋扫劲草
这边将包裹送到布置妥当的禅房中,那边主持师傅也到了:“阿弥陀佛,师傅一路辛苦。暂且歇息片刻,斋房马上为师傅送来饭菜。”知玄回礼道:“阿弥陀佛,小僧此次前来,算是亲验前世礼佛之地,也是遵从大慈寺方丈大师和主持师兄之愿,广施仁慈之心,行弘佛之旅。”说话间,有僧人送进饭菜,知玄躬身道:“阿弥陀佛,谢过师傅,劳师傅送来饭菜。”
逝水东流
饭毕,知玄随主持师傅了解这三学寺(汉州三学寺位于今金堂县城东六公里处三学山)。原来,这三学寺始建于齐、梁间,山上建有延祥、广济、鸿都三寺,寺前道上建有开照寺,总称三学寺。各寺前后竹树掩映,泉壑交错,一里三寺,曲径相通,浑然一体。山路通往川北“阴引道”上,山下“三学隘”道险而长。有飞来石、佛迹石、盘陀石、皇姑坟、黄犊塔、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七佛岩及栖贤洞、仙人洞、仙人井、洗马池、圣灯朝佛等。隋代高僧智炫、唐代高僧鉴源律师多次在此弘法。唐开元年间,圣灯示现,菩萨放光,成为驰名蜀西的“迦叶如来道场”。寺内有“碧玉佛龛”“藕丝袈裟”“锦字心经”,贝叶金字“涅槃经”。王勃、薛能等文人雅士题有诗赋。
江边之城
“阿弥陀佛,这里的风光无限好,小僧前世原来是在这样佛缘深厚之处修炼。佛祖虽然提到三学山,但对三学山的得名只字未提,主持师傅能否告知小僧?”知玄双手合十,诚恳地说道。
主持还礼道:“圣僧前世在此修炼,想必是高深之人。至于这山名的来历,民间倒有一个传说,也不知真假,小僧这就说与圣僧听。相传有三个读书人进京赶考,路过此地歇息。三人见寺院简陋,寺中老和尚独自一人,便问老和尚为何不收徒弟,老和尚却说他有三个徒弟,只是为了重修寺院,仔细供奉佛祖,普度众生,三人准备用十年时间游学和化缘。三人认为老和尚有此高徒,师傅肯定是得道高僧,便向老和尚求签问赶考结果,并许愿高中后重修寺院。老和尚却只伸出食指比了一个一字,三人不解。结果揭榜以后,三人分别中了状元、榜眼、探花。为了还愿,三人分别在山上修造了上寺、中寺、下寺。又集三人身上所剩之钱合力修造寺前的前奄(钱安)即开照寺。从此,此山被称为三学山,寺院合称三学寺。”
极目有色
知玄微笑道:“这个名字的来历真有些意思,只是不知道我的前世是在哪一座寺院中修行,也不知当年的老和尚是不是今日的小僧。”主持回道:“圣僧都不知晓,我等就更加无法知晓了。”两人各自回到禅房,知玄又在禅床上打了一会儿坐,听门外院内,钟鼓齐鸣,赶紧下得禅床,正了身上的僧衣和袈裟,门外传来主持轻扣禅房门问询声:“圣僧,晚课时间到了,请圣僧领众僧做晚课。”
视野人家
知玄见过众僧,领着众人做完晚课,当晚睡下不表。第二日一早又领着众僧做早课,早饭后,院内僧众集聚开照寺,知玄又正了正僧衣袈裟,走到案桌前,开坛讲解《十地经》,从欢喜地、离垢地、明地、焰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到法云地,一一细细讲来,讲得云开雾散、风止云住,讲得晴空万里、日月同辉,水中鱼儿止游,树上鸟儿止啼、蝉儿止鸣;讲堂内,众僧目光齐聚知玄处,如梦中醒来,恍然大悟一般,讲得感天动地。众人正听得入神,只见知玄突然长高长大,足有八尺,散发金光,脚下升起祥云,从祥云处传来:“我是三学山僧人知铉是也。”众僧见状,赶紧倒地拜见。
大地之纹
顷刻,又见不足四尺的知玄站立坛前,继续讲解那《十地经》。五日后,知玄结束在三学寺讲经,启程到其他寺院讲经去了。后来,知玄回到大慈寺,将三学山讲经经历禀明方丈和主持,又将三学山风景建筑描绘,恳请在大慈寺绘制《汉州三学山图》并得到应允,他找到擅长画四川山水的小李将军李升,在成都大慈寺会就一堵《汉州三学山图》加以推崇。后来,这幅图被收入《益州名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