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了越叛逆(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
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了越叛逆(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妈妈早已把这一切瞧在了眼里,连忙说,我们家昨天刚买了很多苹果,我们刚才一人吃了一个才出门的,宝贝,对吗?小女孩伸出手准备接苹果,突然又马上缩了回去,然后,转过头去,痴痴地望着妈妈的眼睛。记得几年前听一个老师讲精神分析的时候,老师就用一个案例清晰的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假性自我。一天,妈妈带小女孩到邻居家玩,邻居家的桌子上放了一个盘子,上面盛了七八个红通通的苹果。小女孩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眼前的苹果,眼珠一动不动,口水却忍不住从嘴巴里流了出来。邻居见了,走过去挑了一个最大的苹果,送到了小女孩的前面。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就越痛苦?这个问题是很多家长比较头疼,而且,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如何下手来与孩子沟通。
没错是这样的,孩子的幼年经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成功快乐。
长大后痛苦不痛苦与小时候乖不乖,并没有直接的作用。而只有假性自我的人,才会痛苦一生。
什么是假性自我呢?
记得几年前听一个老师讲精神分析的时候,老师就用一个案例清晰的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假性自我。
一天,妈妈带小女孩到邻居家玩,邻居家的桌子上放了一个盘子,上面盛了七八个红通通的苹果。小女孩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眼前的苹果,眼珠一动不动,口水却忍不住从嘴巴里流了出来。
邻居见了,走过去挑了一个最大的苹果,送到了小女孩的前面。
小女孩伸出手准备接苹果,突然又马上缩了回去,然后,转过头去,痴痴地望着妈妈的眼睛。
妈妈早已把这一切瞧在了眼里,连忙说,我们家昨天刚买了很多苹果,我们刚才一人吃了一个才出门的,宝贝,对吗?
小女孩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妈妈的意见。
邻居一边拿着苹果硬要塞在小女孩的手中,一边说,这是阿姨给你的苹果,小姑娘,快接上。
小女孩把苹果狠劲地向外推,说:我们家有,我们家有。
邻居见小女孩硬不接苹果,也只好作罢,一边把苹果重新放在了盘子里,一边说,小姑娘长大了,真乖。
小女孩听了邻居阿姨的话,心里面乐滋滋的。
正如小女孩一样,压抑自己的内心需求,而把别人的需求当作自己的需求的人,就是一种假性自我,并非真实的自我。
假性自我的危害?
真自我的人,他会尊重自己的感觉,不会太为难自己。
而假性自我的人,则会自动去寻找别人的感觉,围着别人的感觉,转为别人而活,他跟对别人感觉的很敏感,对自己的感觉很不敏感。
真自我的人,明白自己人生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敢为自己言行承担责任,即使没有成功,他的内心里也充满着幸福和快乐。
而假自我的人,则刚好相反。他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一生都为赢得别人的肯定和关注而努力,所以属于他的将是痛苦一生。因为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强大,都不能满足天下所有人的需求。
电视剧《白鹿原》白嘉轩的两个孩子白灵和白孝文,就是一对泾渭分明的真性自我和假性自我。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亲的愿望,白嘉轩一心只想把白孝文培养成族长的继承人。但,白嘉轩却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从而事与愿违,白孝文最后却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变态。
白嘉轩一直对白孝文采取强压式、严管式教育,凡事都对白孝文进行打压,从来没有肯定和鼓励,所以在白孝文的内心里形成了假性自我,一门心思想着要与黑娃、鹿兆鹏比个高下,一心只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获得其父亲的青睐和肯定,直到最后走到了父子反目成仇、兄弟你死我活的地步。白孝文终其一生,都是生活在痛苦与无奈之中。
而白嘉轩对白灵却是另一种教育方式,比如小时候放任白灵拒绝裹脚,送白灵去西安求学。所以,白灵在宽松包容式的教育方式下,白灵内心里形成了真我,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独立意志,最后白灵的逃婚,入党,参加革命,无不是出自白灵的内心,哪怕是最后的牺牲,我相信,白灵也是幸福视死如归。
如何做才能培养出孩子的真实自我呢?
假性自我的,能让人一生痛苦不堪,而真实自我,却能让人幸福长驻。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孩子真实的自我,而让孩子幸福快乐一生呢?
我认为,家长朋友们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识真性自我的重要性,杜绝“听话”、"乖"、"省心"等陈旧观念。
一部分父母仍然把“听话”、"乖"、"省心"当作教育孩子的目标,认为只要孩子能听话,只要能按照父母亲的指示去做任何事,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殊不知,这样的思想大错特错,这样只会培养出没有主观,没有自我思想的假性自我式的孩子来,这不但害了自己,而且还将摧毁孩子一生的幸福。
所以,一定要把培养孩子的真实自我放在首位。
(二)多理解、尊重孩子的意见,还孩子以天性。
许多父母仍抱有“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等理念,在学前就逼着孩子去学各种兴趣班,读《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书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父母这样做,不但没有帮孩子,而是毁了孩子。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孩子在小的时候,只需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就行了,而不是让其在这个时候去学到多少知识。
(三)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一次节目中,主持人问小孩,如果你驾驶的飞机没有油了,你会怎么做。孩子脱口一句话“我会通知所有人系紧安全带后,然后我打开降落伞跳下飞机”,让观众席上的大人们目瞪口呆,他们固执的认为孩子自私自利。谁也不会想到,孩子接下来还有一句话:“我打好飞机油,然后飞上飞机,给飞机把油加上……”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父母对于孩子的言行会作出主观上的判断,而曲解了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所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至关重要。
(四)有意识引导孩子进行真实表达内心感受。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问过很多孩子这样的问题:爸爸对你好,还是妈妈对你好?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问的20个孩子,他们千篇一律都是这个答案——“爸爸妈妈两个人都对我好!”
每次这个时候,我总会再次提问,只能选一个人,爸爸妈妈谁对你最好?
很令人失望,我还是得到了一个一样的答案“爸爸妈妈对我最好!”
我在说上面这个实验,我只是想在这里强调,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在很多时候,都会考虑到身边人的感受,而说出一些违背内心感受的话。所以,引导孩子进行真实的表达内心感受,很有必要。
总之,多陪陪孩子,和孩子说说话!工作再忙,也请抽出时间每天和孩子多聊聊,耐心听他说说话。
只有在真诚、平等、自由的氛围,孩子们才会更多表达真实的自己,才能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感,才能形成真实的自我,才会拥有幸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