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2.22版本流派(13.05.28年轻人暮气沉沉)

12.22版本流派(13.05.28年轻人暮气沉沉)第一次看到"80后悲观论"的时候,我还是个被侏儒……啊不,四姐的小说虐的一塌糊涂的文艺正太,十五六岁的年纪偶尔看看报纸,赫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了暮气沉沉的一代——2021年11月9日,北京,电影《扬名立万》首映礼,导演 刘循子墨,韩寒,演员邓恩熙,秦霄贤,邓家佳没错,我说的就是那个词: 80后。过几年,这个词或许就会变成90后。暮气沉沉的一代?

我们尊重前辈对活力和暮气的定义。但也请你们尊重,我们新生代对活力的理解和诠释。

我一向认为,用一个简单的词来形容一个不那么简单的群体是一件野蛮的事情,比如用屌丝概括草根,用木耳形容妹子,用郭敬明代指侏儒。

这种做法往往会将这个名词以及这个群体双双得罪,比如一个有房有妹子但算不上多有钱的兄弟自称屌丝,会引发死死团的愤怒,而看见矮子就叫四姐的行为也等同于骂人家没节操。

比这些更囧蛋的情况是,别人用一个原本很普通的称呼为你的属性划定一个范围,然后这个称呼被加上了层层光环和黑幕,接着你发现每当社会各界黑这个称呼的时候,你总是无辜躺枪,而当他们赞扬这个群体时,你又总是勉勉强强才能被计算在内。

没错,我说的就是那个词: 80后。

过几年,这个词或许就会变成90后。

暮气沉沉的一代?

12.22版本流派(13.05.28年轻人暮气沉沉)(1)

2021年11月9日,北京,电影《扬名立万》首映礼,导演 刘循子墨,韩寒,演员邓恩熙,秦霄贤,邓家佳

第一次看到"80后悲观论"的时候,我还是个被侏儒……啊不,四姐的小说虐的一塌糊涂的文艺正太,十五六岁的年纪偶尔看看报纸,赫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了暮气沉沉的一代——

巨汗,除了没谈过恋爱之外,老子哪里沉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韩教主和郭四姐频繁在各大版面搅基,一个毒舌大杀天下一个四十五度仰望明媚忧伤,让整个80后群体都被打上了"叛逆"和"矫情"的烙印。

可实际上,80后这个群体纵跨10个年头出生的人,媒体拿着这个词儿批判头几年的代表人物时,我们这帮抓着八十年代尾巴出生的小屁孩,还在放学后跑去网吧没心没肺地联着CS和《魔兽争霸3》,学校之外的大千世界与我们仿佛毫无关系。

于是当我们怀揣简历兴冲冲奔进社会之后,发现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已经被劈头盖脸地抽了好几年了。

莫名其妙地,我们辛苦学习的时间被全世界当成混日子,网上那些以娱乐的心态编出来的段子全被当成一板一眼的现实,某些与许多人真正的生活全不相关的固有印象被一种力量牢牢地加固在我们身上。

于是他们指着朝气蓬勃的我们说:看,那就是暮气沉沉的一代。

年轻的逆袭

12.22版本流派(13.05.28年轻人暮气沉沉)(2)

姚明

无论是韩寒,姚明,还是李晓峰,都既有着赞誉,也有着争议。

实际上,80后被当做乳臭小儿的时间也没能持续太多年,一是因为这个词儿被发明时80后本身已经长大了不少,当爹的当爹、当妈的当妈,穷的穷富的富,二是因为另一个团体以更加令人瞩目的速度博得了公众眼球。

我说的当然是90后。

大概是时代变迁的关系,90后身上的标签和吸引注意的方式和80后截然不同。在百度输入"80后",关联度最高的结果是一个脱口秀和一篇文章,关键字换成"90后",出来的不是嫩模就是"XX门"。"脑残"和"容易炮"这样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于当年的非主流。

当年,由《劲舞团》引发的一系列风波让整个悲催的90后团体被打上了"脑残"的烙印,而且论起苦逼程度,80后也自叹弗如。一方面,90后的标签负能量不少,非主流之后还有东方神起事件,各种XX门事件,还有最近各种90后绿茶婊等等;另一方面,80后不爽的时候还可以去喷90后,而90后不爽的时候……00后还没长大到能随意挨喷的地步。

只是,和更老一些的大人们比起来,大部分的80后还是知道调侃和中伤之间的区别的。虽然有些时候,80后会和90后在网上开喷,但真要放到现实当中,讨论个道理出来,最后还是颇有几分同病相怜,或者惺惺相惜。

和老人家觉得80后、90后"垮掉了"、"没救了"以及"暮气沉沉"相比,80后觉得90后只打LOL、DOTA不玩魔兽、星际,觉得CS要比CF好玩得多,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触及人格的大问题。真要聊起来,90后有魔兽高手,80后也有LOL职业玩家,80后和90后的争论,与其说是对性格和人品的抨击,不如说是各种爱好之间的互相扯皮。

这种扯皮带有一点童真,带有一点幼稚,也带有一点真性情,它们无关对错,无关年岁,更加无关一个群体的定义。

这样童真的我们,如今,竟然被形容为"暮气沉沉"?

致我们永不消停的吼叫

12.22版本流派(13.05.28年轻人暮气沉沉)(3)

最早大约是网上那些"80后小时候的浪漫,90后你们懂吗?"之类的怀旧帖开始,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掀起一阵80后怀旧的浪潮,那么多的波浪里,最高潮的大约是反应80后生活的《老男孩》,以及《变形金刚》真人电影。

前者捧红了一对有才华却多年名不见经传的演艺组合,后者创造了世界范围内的电影票房佳话——顺便还让国内原本小众而清明的变形金刚玩具市场变得乌烟瘴气。

怀旧系作品带来的经济效应直接导致这几年直指我们这代人旧时情怀的东西越来越多,与此相对的是眼前的现实一天比一天更加面目可憎,于是我们开始越来越惯于调侃、叹气和缅怀。

那些微小的情绪一边将我们从生活压力中拯救出来,一边又将现实的沉重和丑恶无限放大。

这一切都让我们的怀旧越来越频繁,一边对着一年内其实已经缅怀过好几次的东西泪流满面,一边为那些打着怀旧牌而无甚营养的东西掏出本就不多的零花钱,完全没意识到那些直入你内心的纯真笑脸背后是不断攀升的银行账户数字。

我们发自内心的吼叫于他们只是一场似乎很耀眼的无病呻吟,耀眼之后剩下的仍旧是一无所有的凄凉,一如黄贯中在《我是歌手》里的黯然转身。

前些日子声称如今的80后太过"暮气沉沉"的文章,说穿了不过是这其中的一环,一个简简单单拿80后开涮的产物,却又掀起了一片怀旧浪潮和骂战。

这么多年来依然在舆论的中心接受调戏,不吝惜愤怒,不收敛欢喜,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都可以继续再战十年。

不过是标签而已

每个人活着都会背负许多意想不到的属性和标签,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乐于接受甚至主动寻找某个标签。

因为当你用一个标签定义自己时,所有背负同一标签的人都将成为你的同盟,你的归属,你的栖息地,这也正是很多人不介意自嘲为"XX狗"的原因。

搞笑的是,那些标签不过是我们用来自娱自乐的玩笑,如同微博上以各种"可怜的小透明"自诩的写手、画手和Coser,苦逼兮兮地发出各种抱怨调侃的微博时,实际上不正是在以这种方式宣告"我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么?同样的,在抱怨着现实压力的同时,步履沉重的我们心中何尝不是怀着美好的愿景在努力着?

浪费时间去争论一个博取眼球的标签,才是一场无谓的无病呻吟。而将力量灌注在未来的奠基中,却是我们青春正茂的证明。

编辑絮语:

如果我们已经放弃了,又何必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我们已经暮气沉沉,又何必为别人眼中的琐事据理力争?如果我们已经被套上标签,积重难返,又何必在苦难中追求美好,歌颂未来?

我尊重你们对“活力”和“暮气”的定义。但也请你们尊重,我们新生代对活力的理解和诠释。没有人天生会落后,但如果时势不容易让人抬头,那我们只可以在泥淖里挣扎,尽自己所能地爬出来。

时势的暮气让我们落后,青春的活力让我们勇于挣扎。

挣扎,也是一种朝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