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三横突针灸多深(一天打500针看看这些)
腰三横突针灸多深(一天打500针看看这些)扩大疫苗接种范围为了提升疫苗接种速度一双纤纤手一颗赤子心他们被叫作“白衣天使”
在医院
在各个接种点
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一袭白素衣
一双纤纤手
一颗赤子心
他们被叫作“白衣天使”
为了提升疫苗接种速度
扩大疫苗接种范围
他们白班夜班轮转
成了别人朋友圈里的“猫头鹰”
他们是“白衣天使”
也是平凡的普通人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感谢有你
为生命筑起防疫之门
坚守一线的施星星
每天都能听到全国各地的口音
武汉三大站之一的汉口站,每天都向全国各地输送着大量的人员。4月4日,武汉广爱医院在汉口站设立了流动接种点。
每天早上八点多,施星星就开始工作,一旦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最多一天她曾为490多名旅客接种过疫苗,工作结束后觉得双手都不是自己的了。
每天她都能从接种的旅客口中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口音,这让她切实地体会到,每接种一个人,她都实实在在的为全国的防疫工作出了一份力。
“在这里为防控出一份力,我觉得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施星星笑着说。
双胞胎宝妈王婷
“两个孩子都为我的职业骄傲”
5月12日,王婷一大早就开始为小朋友接种乙肝和流感疫苗,上午半天进行儿童常规疫苗的接种,下午半天进行新冠疫苗接种。
为给辖区19个社区的8万多人做好健康服务,近三个月来,王婷每天都工作到晚上十点,最多每天接种500多剂次疫苗。
身为一对七岁双胞胎的妈妈,王婷说, “我两个孩子都为我的职业骄傲,他们会和小伙伴说,‘我的妈妈是护士,她上班给别的小朋友打预防针。’”
再次“坚守”的韩玲
“他们的笑容是我的动力”
护士节上午,韩玲早早地来到接种点做好准备工作。这是她的又一次“坚守”。去年疫情期间,韩玲一直在发热门诊工作,曾连续50多天没回家。
今年4月2日以来,韩玲一直在接种岗位上工作。她回忆,接种量最大时,她曾一个上午完成接种270多剂次。一天下来,连喝水、上厕所都没时间。
上午9点,一位老人接种后为她送上祝福,“今天是护士节,祝你节日快乐啊!”
韩玲说,打完疫苗后,很多老人会向她表示感谢,让她感动不已,“这些鼓励和笑容,就是我们坚守下去的动力”。
连轴转的贝超
为方便群众开展夜间接种
5月11日晚,护士节前夕,贝超与同事们依然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沌阳社区内有大量企业,为方便广大群众下班之后接种新冠疫苗,贝超和同事们开启了轮班和夜晚加班的工作模式。贝超曾一天工作超过14小时,最多为600名群众接种。
加班达人吴单凤
“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爹爹,别紧张啊,一会就好”“左手,打左手”“您家别走了啊,要留管半小时”……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接种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老人。很多老人听力不好,吴单凤就提高音量,一遍又一遍提醒老人注意事项。两个多小时下来,她喉咙都是哑的。
疫苗接种工作开始后,吴单凤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10点才能下班,加班是她的常态。
吴单凤说:“每次电话回访,听到老人们说身体没什么问题,我就觉得很欣慰,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95后王雪儿
“居民特地打市长热线表扬我们”
“我们接种点大部分的护士都是95后,对受种居民都很热情,有居民特地打市长热线表扬我们!”
5月10日,突如其来的武汉雷雨掀翻了江汉区武展接种点的20多顶帐篷,经过万松园街道一天的紧急抢修,35顶帐篷重振旗鼓,接种点护士继续为周边群众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王雪儿表示,目前武展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已为市民接种新冠疫苗13040剂次,我个人接种了3000多剂次。
“重复的工作有时会造成肌肉酸痛,久坐之后腰都直不起来,我们几个年轻护士会利用空余时间围成一个圈,互相按摩,适当放松之后再继续工作。”(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赵怡然 见习记者张惟乔 张思敏 通讯员李俊平 干坤涛 刘文林 余亚心 王晓辉 拍摄 苗剑 余丹夏 张惟乔 赵怡然 视频剪辑 赵怡然 制作胡慧 海报 & 封面马晶晶 长江健康传媒出品)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