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经典混剪(我不介意心目中的经典被超越)
超时空经典混剪(我不介意心目中的经典被超越)二《超时空接触》到底硬在哪里呢?硬在卡尔·萨根的科学精神上。科学家与导演的想法并不是一个路子,卡尔·萨根希望尽可能的使得电影故事更为真实可信,经得起逻辑上的推敲,而罗伯特的想法是让电影的场面上更加具有观赏性,更能吸引观众的兴趣。所幸,卡尔·萨根和罗伯特最终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科幻影视作品展现的是人类未来的场景,创作者需要在科学知识之外加入丰富的想象力,在摆脱了现实的桎梏后,就看谁的想象力更胜一筹,通俗点说就是,看谁更能编,编到“骗得过”观众的智商和眼光。《超时空接触》上映于1997年7月,那时候我刚好高中毕业,买得起电脑的家庭并不多,网吧是当时最能吸引年轻人的地方之一。电话座机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逐步普及起来。早在1977年就已经上映的《星球大战》系列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还拿过奥斯卡多项大奖,但其故事内容中的幻想成分远大于科学成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当《超时空接触》出来的时候,就被
能够被称为经典的影视作品有很多,细分下来,经典的科幻片也有不少,比如《2001太空漫游》,《黑客帝国》,《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星际穿越》等等。
再细分下来,还有硬科幻、软科幻等区别。在我看来,《超时空接触》就是硬科幻电影中的经典之作。电影改编自卡尔·萨根的同名小说,剧本中的科学部分也是由他亲自操刀,相对比导演或者其他人来说,我更信得过天文学家卡尔·萨根。
一
假如你也同意有些记忆是无法替代的话,那么你也一定能够明白另外一件事,为什么大多数经典作品就算经过了很多次的翻拍,也依然无法超越前面的那座大山。
科幻影视作品展现的是人类未来的场景,创作者需要在科学知识之外加入丰富的想象力,在摆脱了现实的桎梏后,就看谁的想象力更胜一筹,通俗点说就是,看谁更能编,编到“骗得过”观众的智商和眼光。
《超时空接触》上映于1997年7月,那时候我刚好高中毕业,买得起电脑的家庭并不多,网吧是当时最能吸引年轻人的地方之一。电话座机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逐步普及起来。
早在1977年就已经上映的《星球大战》系列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还拿过奥斯卡多项大奖,但其故事内容中的幻想成分远大于科学成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当《超时空接触》出来的时候,就被冠以“史上最严谨”的硬科幻电影称号之一。
《超时空接触》到底硬在哪里呢?硬在卡尔·萨根的科学精神上。科学家与导演的想法并不是一个路子,卡尔·萨根希望尽可能的使得电影故事更为真实可信,经得起逻辑上的推敲,而罗伯特的想法是让电影的场面上更加具有观赏性,更能吸引观众的兴趣。所幸,卡尔·萨根和罗伯特最终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二
影片甫一开场,就来了一段从遥远的宇宙深空不断往后退的镜头,画面绚烂多姿,引人遐想,这是以天文学的角度看到的场面,接着,这组镜头从年幼的爱莉眼中拉出来。
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童年时的爱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当家用无线电设备无法满足她的想象力时,强烈的求知欲望送了她一程,长大以后,爱莉成了一名探索外太空智慧生命的科学家。现在我们都知道,这种探索成功的几率比买中头奖的几率要大上很多很多倍。
然而,科学的事业就是需要人拿出滴水穿石的功夫,况且,爱莉平时也不怎么买。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种笨功夫,在一件看不见未来的事情上倾尽全力,是近乎疯狂的行为。
不过,她的运气很好,假如去买,估计会中头奖,而且会中好几次,因为她看到了石头被水滴穿的场面——她的科学团队真的接收到了来自外太空的信息。
假如这个运气还不够过瘾,那么比这更过瘾是,政府虽然不愿继续资助爱莉的探索项目,但爱莉的笨功夫打动了巨富哈登,正是得益于哈登的暗中相助,她才解开了那些从外太空传来的信息。
其实,这种笨功夫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挺常见,假如你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那你就会理解爱莉这种人的行为方式。不过,现代人都想用最快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可是,走捷径而得到的结果常常相反。
比如说大卫,他就是众多走捷径人士当中的一个典型,相较于科学事业,大卫更像个政客,尤善外交应酬,这种“优点”让他恬不知耻的攫取爱莉的研究成果。尽管在没有旁人知道的时候,他也向爱莉表达了自己的一点点内疚,但他终究躲不过命运的安排,时空运输机还没来得及正常运转,他就在人为的爆炸中葬身大海,至于是不是全身我就不知道了。
最终,还是哈登的好奇心帮助了爱莉,好奇心是人类所共有的特性,不同的是,哈登是亿万富翁,有钱就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说,跑到空间站上面去过神仙日子。对于拥有这种自由度的人来说,多造出一个时空运输机当然也不是什么难事,爱莉终于得偿所愿!
在进入时空运输机之前,她看到了一些本不该出现的东西,比如说那把椅子,来自太空的信息并没有提及这点,连救生设备都也没有提到,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仿佛可有可无,其实,反而增加了影片的可信度。
如果你还无法明确什么才算是硬科幻,那么,出自卡尔·萨根手笔的这些细枝末节会告诉你,影片中,爱莉登机前,工作人员对她的提示,就是现实中宇航员在上天之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在一段令人紧张而激动和通讯时断时续的画面转切中,爱莉随着时空运输机坠入虫洞,开启了她的太空冒险旅程。厚实密闭的机器早已变得如同玻璃般透明,爱莉的眼前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太空景色。
第一站是织女星,但这只不过是一个中转站,镜头里的爱莉被某种未知的力量拉扯着,脸也被扯成很多个。接下来,她穿过的一系列虫洞,感觉像在坐太空地铁。
她看到了很多以前只能从望远镜中见到的天文奇观,包括四重星系,其中一个星球上有规律的灯光还显出存在外星智慧生命的迹象。
当爱莉通过最后一个虫洞时,神父乔斯送给她的小饰物被震得飘出来,而浮在空中的饰物却无半点震动,这证实了爱莉原先的想法是对的,那张震得她全身发麻的凳子,的确是画蛇添足之举。
爱莉并不是来按摩椅的,她解开安全带,整个人也飘浮了起来,随后,那张椅子也被震脱出来,然后被吸到天花板上。这么一来所有的震动全都消失了。
爱莉来到了“仙境”,她眼前的景象无比壮观,漂亮得不知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是《超时空接触》最吸引人的地方,事实上,这也是影片的高潮部分。二十多年前,看到这样的场面时,我感觉非常震撼。
其中,关于爱莉见到了已逝的“父亲”的场面——也就是外星人的形象,至今难忘:远超人类科技水平的外星人以脑电波的形式来跟爱莉沟通,但科学家的理性,让爱莉分辨出自己眼中的“父亲”其实是外星人开的一个小玩笑。
更让人意外的是,爱莉来这里所穿过的虫洞,并不是这里的外星人制造的,不仅是地球人,还有其他的外星人也如爱莉那样被带到这里来见一见世面,开阔一下眼界。
早在眼前的外星人来到这里之前,那些制造出虫洞的智慧生命就已经离开了,这就叫做“星外有星,人外有人”!这种想象力不得不令人赞叹!
电影这种“已经展现了外星人的样子,但观众却什么也看不到”的效果,最能引人遐想!没有人真的见过外星人,但剧组人员已经呈现了竭尽全力所能达到的极致。这是影片高潮中的高潮!
而影片的结尾也是神来之笔,爱莉看到的种种景象,经历过的种种事情,与发射场外的人看到的情况截然不同,对他们来说,那只是一瞬。问题的核心,是爱莉头上戴着的摄影机里面记录下的那十八个小时静电,究竟是从哪里来?
三
二十年前,我很佩服《超时空接触》及其剧组成员,现在,我仍然佩服!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卡尔·萨根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去世,所以,影片结束时,字幕出现了“献给卡尔”的字样。
当然,经典并非完美,也存在一些槽点,例如剧中的神学问题以及希特勒的片段,就为人所诟病,对此,我的看法是,略去。缩小不重要的缺点,放大最重要的优点,这是我欣赏影视作品的态度。
所以我并不喜欢挑刺,何况这个工作已经有人在做了,而且他们还能从非常专业的角度出发,有些人甚至将难懂的物理学运算公式都写出来了。其实,就算不搬出公式,我也会相信。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时空穿梭桥段,就是深受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虫洞理论影响,影片中这种震撼的场面,一直到十七年之后,才被《星际穿越》所超越。
《星际穿越》依然受到基普·索恩的科学理论影响,甚至他本人也参与了剧本的创作,这让该电影更增添了一些“真实”感。除了穿越虫洞界面的奇妙场面,还首次在电影中展现了黑洞当中多维空间的视觉场景——尽管多维空间还未经科学证实,但导演的想象力确实令人敬佩。
同样巧的是,《星际穿越》的一号演员马修·麦康纳就在《超时空接触》中饰演神父乔斯,从这意义上说,他也超越了多年前的自己,超越就意味着成长、蜕变。
长江后浪推前浪,《超时空接触》被多年后的《星际穿越》所超越,我并不会为此而感到懊恼或者失落,这道理就如同奥运会每隔四年都会举办一次,后来者刷新记录保持者的成绩,十分正常,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取得进步的一种体现,值得庆幸。
但我依然以为,人生中的某些记忆,是无法被另外的事物所替代的!经典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个缘故,我想感谢已故的科学家卡尔·萨根、主演朱迪·福斯特以及剧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且让我以卡尔·萨根的那句名言做为本文的结语吧:宇宙比任何人所能想像的还要大,如果只有我们,那就太浪费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