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十分钟讲课比赛讲什么(讲课比赛三甲的)

十分钟讲课比赛讲什么(讲课比赛三甲的)学生们说,“从没想过有机化学课也会如此妙趣横生。”课堂上没有呆板严肃的师长,只有一个面带微笑、妙语连珠的“邻家大哥”。没有晦涩枯燥的公式和难懂抽象的思维,只有形象的案例和生动的小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活化能”这个抽象的概念,他用进地铁前升高的台阶来作类比,学生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为了讲授“卤素原子不同的反应活性”,他用到商场去买衣服来打比方,学生理解起来就毫不费力。这些生动形象的类比绝不是他在课堂上灵机一动想出来的,他说,“课堂上的每一个漫不经心,其实都是备课过程中的别有用心。”5年来,虽然讲授同一门课,但是他的备课教案每年都要更新一遍,加入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更易理解接受的教学方式。从教5年来,他至今仍推崇板书授课。 “有机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我写板书的时候,学生才可以更好的跟上我的思路,并且能及时地记下笔记。”张金深知记笔记是学生课堂学习重要的学习策略与技能,不仅可以提升

刘芳:“填鸭式”英语教学,OUT!

个人简介:2004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语专业八级;同年7月进入陕西科技大学工作。2008年7月赴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参加英语教学法进修 并获TEFL/TESL证书。

主讲课程:大学英语

十分钟讲课比赛讲什么(讲课比赛三甲的)(1)

教学成果及荣誉:2005年陕西科技大学先进授课教师;2007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07年陕西科技大学评估先进个人;2010年陕西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2011年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陕西赛区三等奖;2015年荣获陕西省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01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参与人);2016年陕西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

教学成果及荣誉:2013年陕西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2014、2015年陕西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5年荣获陕西省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016年陕西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15年度陕西科技大学先进个人;2016年陕西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大金”老师的小故事:

任教以来,他平均每周课堂授课10小时以上,年均完成超过800个工作量的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任务;在每年接触到超过200名学生中,他几乎可以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任教5年以来,学生评教系统上没有一个学生给予其差评;他每学期与100多名的学生成为微信好友,不仅为学生解答课业中的问题,更多的学生愿意和他倾诉生活中的困惑。比起老师,他更像是一位兄长和引路人。

从教5年来,他至今仍推崇板书授课。 “有机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我写板书的时候,学生才可以更好的跟上我的思路,并且能及时地记下笔记。”张金深知记笔记是学生课堂学习重要的学习策略与技能,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可促进其将知识理解、内化,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介绍化学反应机理时,他都是板书演示推导。如果说“讲大课如烹小鲜”,张金就是最能把握火候、斟酌调味的“大厨“:两节课100分钟,8页教案,4-5个黑板板书写完,下课铃声就会刚好响起,这是他讲课的绝妙之处,也是5年的职业生涯给他的磨练。虽然5年时间里食指、中指都已经结上了厚厚的老茧,可是他却乐此不疲。

学生们说,“从没想过有机化学课也会如此妙趣横生。”课堂上没有呆板严肃的师长,只有一个面带微笑、妙语连珠的“邻家大哥”。没有晦涩枯燥的公式和难懂抽象的思维,只有形象的案例和生动的小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活化能”这个抽象的概念,他用进地铁前升高的台阶来作类比,学生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为了讲授“卤素原子不同的反应活性”,他用到商场去买衣服来打比方,学生理解起来就毫不费力。这些生动形象的类比绝不是他在课堂上灵机一动想出来的,他说,“课堂上的每一个漫不经心,其实都是备课过程中的别有用心。”5年来,虽然讲授同一门课,但是他的备课教案每年都要更新一遍,加入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更易理解接受的教学方式。

张金是一个自律到严苛的人,几乎不给自己节假日。他认为大学教师一定要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他几乎把所有教学之外的时间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入职以来,他主持及完成了3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发表了SCI期刊论文10余篇。同时,张金认为“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千万不容小觑”,他经常把一些对科研真正感兴趣的本科生引领到实验室进行科研探索,对其进行科研启蒙训练。在他的带动与影响下,一批本科生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他指导的化工学院2012级本科生赵佳文与王良鹏以第一作者身份(除导师外)在有机化学界主流期刊《Tetrahedron》上发表科研论文1篇,并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王良鹏同学顺利考取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这些都是最令他津津乐道的“科研成果”。

杨素秋:让课堂变成一场“思想盛宴”

个人简介:陕西师范大学1999级中文基地班学生,本硕连读。2006-2010年在苏州大学就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起就职于陕西科技大学。

主讲课程:美学原理 西方艺术史等

十分钟讲课比赛讲什么(讲课比赛三甲的)(2)

教学成果:2013年获陕西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2014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社会科学组二等奖; 2016年荣获陕西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15年分别在陕西卫视《超级老师》、北京卫视《超级演说家》等栏目讲课,受到观众的喜爱。

杨素秋老师二三事:

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博得学生阵阵掌声,课后悠闲地读书、烹茶、写博客,杨素秋努力地让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束光阴过的饱满而恬静,娇小的身躯里却蕴藏着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激情,时刻感染着身边的人,难怪学生都称她为“女神”。

杨素秋说她的课坚持要脱稿来讲,这不仅仅因为脱稿是对扎实备课质量的检验,更是因为脱稿会让课堂效果实现质的飞跃,她讲授的《美学原理》等课程,发散性、交叉性很强,只有在课堂上带着感情和艺术张力去讲,才能真正打动学生,让课堂变成一场思想碰撞的艺术盛宴。所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讲课时从不依赖PPT,所有的内容,都铭记在脑海里,只要牵出一根红线,所有的内容便如源头活水一般汩汩流出。

"充电"两个月,“通话”3个小时。备起课来,杨素秋就像一部高能耗型手机。她讲授的《西方艺术史》课程,几乎要讲到西方美术史上所有的著名画家、艺术家,而且要涉及到美术学、哲学、文学以及舞蹈、电影、书法等各种艺术形式,这对授课老师是很严苛的考验,杨素秋认为照本宣科式的讲授方法,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她秉持的授课理念是:“艺术史课程的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多认识几个西方艺术家,而是让艺术史成为人格的感染力。”因为这样的授课理念,她每讲到一个西方艺术家,就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例如在讲梵高时,她在备课时不仅读了梵高的人物传记、梵高的书信,还研读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在讲塞尚的艺术风格时,研读了《后印象画派绘画史》,用塞尚画苹果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印象画派的艺术风格。

有一次,在讲授《中国文学史经典导读》的选修课,讲中国近代文学时,讲到鲁迅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坛巨擘,杨素秋对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是有情怀的,越是熟悉,越觉得难讲,为了备好这节课,她整整准备了两个月的时间,除了重新阅读鲁迅作品,她还查阅了大量研究鲁迅的文献资料,为了研究鲁迅“讽刺文学“的精髓,她还把鲁迅的作品同契诃夫的作品进行比较,两个月时间里,她写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有了这样的基础,那节课讲得非常精彩,课堂上座无虚席,走道上也坐地满满的,学校许多其他专业的同学也来旁听,甚至还有其他学院的学生前来“蹭课”。课堂上,学生的目光紧紧跟随杨老师的身影,目光炯炯,课堂上一会儿寂静无声,一会儿掌声雷动。

文、图/新闻办 雷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