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m1坦克(驾驭M1坦克下)
下一代m1坦克(驾驭M1坦克下)▲这位车长面前的就是延长瞄准镜。▲图为M1坦克的炮手位,右边的是主瞄准镜、左边的是备用光学镜,右手边上那块显示屏就是弹道计算机的输入界面。说到超越射击,车长虽然有权限优先控制火炮,但是全套的火控设备和弹道计算机都在炮手那,这套系统可是非常非常的先进:炮手要做的仅仅是指向目标,然后测距、计算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甚至膛线的磨损程度和发射药温都由弹道计算机自动完成;有些数据是提前需要手动输入的,比如火炮和弹药的情况,而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实时测量的,根本不用操心;只要在瞄准界面上用十字线套住你想要干掉的,等待1、2秒指示灯亮起后,说明弹道计算已经完成;这时候轻轻按动手柄上的击发钮,一枚初速达到1555米/秒的铀合金穿甲弹就出去了,在2千米距离上依然有800毫米的穿甲深度——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考虑下一个目标了!
本文作者:大兵
相信很多人已经急不可耐地想用这门坦克炮打几发试一试了,这需要一定的训练。
前面我们说到M1坦克没有配备独立的车长观瞄镜,但是从炮手那有一个延长镜,可以看到炮手的视角,当然也可以进行超越射击。这就是为什么坦克的布局——炮手和车长是前后座,而不像有的坦克那样并列在火炮两边,一套观瞄设备已经够贵的了...
说到超越射击,车长虽然有权限优先控制火炮,但是全套的火控设备和弹道计算机都在炮手那,这套系统可是非常非常的先进:
炮手要做的仅仅是指向目标,然后测距、计算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甚至膛线的磨损程度和发射药温都由弹道计算机自动完成;有些数据是提前需要手动输入的,比如火炮和弹药的情况,而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实时测量的,根本不用操心;只要在瞄准界面上用十字线套住你想要干掉的,等待1、2秒指示灯亮起后,说明弹道计算已经完成;
这时候轻轻按动手柄上的击发钮,一枚初速达到1555米/秒的铀合金穿甲弹就出去了,在2千米距离上依然有800毫米的穿甲深度——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考虑下一个目标了!
▲图为M1坦克的炮手位,右边的是主瞄准镜、左边的是备用光学镜,右手边上那块显示屏就是弹道计算机的输入界面。
▲这位车长面前的就是延长瞄准镜。
“猎—歼”火控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最关键的划分标准,静打靶已经是小儿科了,能体现其价值的是在移动状态下射击移动目标——在这种时候三合一火控(测距、昼、夜)只要手动捕捉到目标,就会自动进入跟踪和弹道计算环节,此时炮塔的旋转和俯仰控制由计算机接管,无论车体是在行进还是转向中,都不会改变炮口的指向,直到完成各项射击诸元的测定,剩下的就是由车长或炮手来决定是否击中发...甚至还可以用坦克炮攻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
你没听错,坦克炮完全可以打直升机!想象一下所有炮弹的初速都超过1300米/秒,这比肩射防空导弹的速度快多了,难的是锁定和计算提前量;不过休斯公司提供的弹道计算机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唯一要注意的是火炮的俯角不能超过20度。
▲M1坦克夜间射击移动目标第一视角。
想想看以前的坦克炮手背下整个射击密位表,还要不断地打靶、把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练就闭着眼睛都能算出弹道的本领,科技真的是改变了很多。但有些事情科学也没办法,比如说处理哑弹,即便是标准化的工业生产也不能保证运送和储藏环境的一致。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先等个3、5分钟由炮手电控击发几次,如果还没有反应的话,那就要手动打开炮闩,装填手小心翼翼的把炮弹退出一半,然后用撬棍之类东西把已经击发过的底火卸下来,这两样就都可以扔掉了...
当然在非战场环境下,是要交给爆炸物处理连队安全地销毁掉。
为什么要卸掉底火呢?你不会是打算把这枚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引爆的炮弹再塞回弹药舱吧!
▲注意:M1所用的炮弹大部分是半燃烧弹壳,射击后只会留下一个黄铜底火。
▲这个玩意儿叫“炮口视轴校正镜”,虽然现代坦克一般都有自动校正身管误差的功能,但手动检查的仪器依旧没有被淘汰
同样,科技的进步也不会让换履带和维护发动机更轻松一点,尤其是这台 AGT-1500高温燃气涡轮机。前面已经说了,这台发动机的功率达到1100千瓦,也就是1500马力!想想你开着老爸183马力的肌肉跑车去追女孩吧,而这种发动机足以推动65吨的坦克达到70公里/小时的速度;虽然肯定比不上跑车,但也绝对能让你有飙车的感觉——在战场上,速度也是防护力的一种。
▲ AGT-1500的核心部分就是一台小型航空发动机。
使用涡轮机作坦克动力有两个好处:
第一在任何环境下不用担心启动时间,5分钟内这辆坦克就可以达到全功率;
第二涡轮机是不挑燃料的,除了“黑鸟”侦察机用的JP-7那种极高燃点的不行,其他只要能点着的液体,哪怕是vodka都可以作为M1坦克的动力来源,甚至是不同标号调成的“鸡尾酒”!
但是操作手册上一般不推荐这么做,因为不同燃点的油料混合使用会让发动机加速结焦,当每次要把这么大的“家伙”从动力舱里吊出来,拆开清洗涡轮叶片和更换冷却滤芯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蛋疼了。
▲ M1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动力系统可整体吊装、更换。
还有沙子,坦克发动机的进气口有两层防护滤芯,但是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些地方的沙子真的很细!在这种环境下,发动机的维护时间大大增长,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频繁清洗和更换滤芯。
要特别注意节省燃料, M1坦克加满得1900升,这只能支持行走460公里,或者发动机持续开机6~7个小时;得随时关注油箱的情况,坦克上的设备非常吃电,只要在使用就得不断发电,这时候就要合理的切换主机和“辅助动力单元”——也就是挂在炮塔后面的那个玩意儿。别到了要动真格的时候你发现没油了,而恰好营部的补给官告诉你:加油车还在200公里的安全区外...
▲就是这个。
至于这辆坦克的驾驶,相信我,比考自动挡驾照还要简单!
坦克是没有方向盘的,使用艾略逊自动变速箱的M1也不用考虑换挡的问题,所有的驾驶和转向功能都集中在操纵盘上——如果这个形容恰当的话。
可以看到两边的把手中间有一个档位选择的拨动杆,有空挡、前进、倒车和爬坡;用不着踩油门(也没有油门),热车后达到规定的温度,把两边的挡把同时往前一转,像骑摩托车给油那样,坦克就前进了;要加速的话是往前转动的幅度更大、减速则是往后转动直到停下来...因为两边的行走装置各带一套独立的变速箱,坦克的转向是靠差速实现的,也就是一边的把手转动幅度大、另一边的把手转动幅度小,甚至还可以一边向前一边向后的原地转向!
最爽的是驾驶员躺着开“车”——M1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地雷爆炸传导威力对乘员脚踝的伤害,驾驶员的座位实际上是悬空的、不与地板接触,除了要踩刹车和驻车踏板的时候,身体好像浮在空中一样,对于坦克颠簸时的感受反而是最小的。
▲一直保持这个姿势对腰椎好吗?
但是可千万别只顾着自己“爽”,忘了其他位乘员的感受,在加速、急停或者要过障碍物的时候最好打声招呼,否则的话下车后不能保证3个鼻青脸肿的“朋友”要求驾驶员和他们“同甘共苦”...
和所有的武器装备一样, M1坦克也需要熟练的训练和默契的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性能!
这是一段M1坦克的3D演示动画,由外国小哥专业制作,以供参考。
(本期完)
原创不易,喜欢请不吝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