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暴雨该怎么办(遇到暴雨会装满吗)
遇到暴雨该怎么办(遇到暴雨会装满吗)我国被世界上称之为“基建狂魔”,这一称号不仅涵盖了公路、公共设施等民生建设层面,也包括了科学基础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就是其中之一,一般我们亲切地将其称之为“中国天眼”。于是在光学望远镜之外,我们还建设了用于收集宇宙射电波的射电望远镜。我国在近年来大力发展天文学的研究事业,也建设了一座巨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这一领域中又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是从视觉上的观测开始的,在古代我们就会在晴朗的夜晚观察天体的运行情况,并对其运行规律做出总结。在近代的光学发展之后,人们制造出了专门的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星体。在工具的帮助下,我们发现了很多以往未曾见到过的天体,为我们对宇宙的整体探索做出了贡献。在上世纪中叶之后,人类具备了进入太空的能力,于是在地球轨道上没有大气层遮挡的地方建设起了“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观测到了更加灿烂、浩瀚的宇宙。但是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那
人类拥有各种各样的感官,这些感官是我们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比如说我们在描述一种东西的时候,往往就会使用它“看起来”、“听起来”、“闻起来”等一系列的特征来形容。不过人类作为一种动物,感官虽然都不弱,但是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平均,没有“特长”。
很多生物有着独一无二的强大感知力,比如我们熟悉的犬类就有强大的嗅觉,很多鸟类有精妙的视觉,而大象则有超强的听觉。这些动物所感知到的世界,和我们平常体会到的,有着不小的差别。
人类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自己生理上的局限性,于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制造出了一系列能够帮助我们延展自己感官的工具。比如能够让我们看得更远的望远镜,能够分析气味的“电子鼻”,能够收集声音的录音装置等等。
不过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动物的感官无法接收的信号,需要我们使用更加先进的工具去接收,比如无线电信号、宇宙射线等等。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这些来自于宇宙的信息也更加受到重视,各国纷纷开始对此进行研究。
宇宙观测装置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是从视觉上的观测开始的,在古代我们就会在晴朗的夜晚观察天体的运行情况,并对其运行规律做出总结。在近代的光学发展之后,人们制造出了专门的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星体。
在工具的帮助下,我们发现了很多以往未曾见到过的天体,为我们对宇宙的整体探索做出了贡献。在上世纪中叶之后,人类具备了进入太空的能力,于是在地球轨道上没有大气层遮挡的地方建设起了“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观测到了更加灿烂、浩瀚的宇宙。
但是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那些遥远的星系如果只通过视觉来观察还是显得太远了,很多细节我们无法确认。除了外观上所展现出的一切之外,天体本身的辐射和各种宇宙中存在的电磁波、高能粒子也需要我们去观察。
于是在光学望远镜之外,我们还建设了用于收集宇宙射电波的射电望远镜。我国在近年来大力发展天文学的研究事业,也建设了一座巨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这一领域中又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
令人惊叹的“中国天眼”我国被世界上称之为“基建狂魔”,这一称号不仅涵盖了公路、公共设施等民生建设层面,也包括了科学基础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就是其中之一,一般我们亲切地将其称之为“中国天眼”。
从远处看,这个巨大的球面望远镜就像是一只金属“碗”,但是它和一般的碗可不一样,它接收的是那些我们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宇宙中的物质。自从2020年初正式开放运行以来,已经为人类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就已经提出了要修建我国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构想。他和他的团队为这个目标努力了二十多年,光是选址就进行了十多年的时间,在我国的1000多个洼地中进行了实地调查。
“中国天眼”建成之后,让我国在射电望远镜的技术上领先了其他国家十多年的时间,是我国的研究者和建设者们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最终得到的成果。那么关于这座望远镜,有什么建筑上的“秘诀”呢?
“中国天眼”为什么要建在贵州的深山里?相信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是,为什么偏偏是这里?“中国天眼”建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平塘县克度镇,一个名叫大窝凼的洼地里。这里位于群山环绕之中,建设初期只有12户人家在此居住,是一个相当偏远荒凉的地方。
但研究者们恰恰是看中了这里的“荒凉”,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来自宇宙的射电波才不会被来自于人类社会的各种电信号干扰,这个问题在繁华的都市中是非常严重的。
除了这里对于采收宇宙射电波来说有着足够“安静”的环境之外,自然环境的良好也是重要原因。这里的群山刚好形成了一个足够深、足够大的洼地,能够容纳这样一个大小达到了30个足球场之大的射电望远镜。
而且,当地独有的喀斯特地貌还能够让“中国天眼”获得足够适宜的环境,不会在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受到损伤。那么说到天气,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想到的就是“这么大一个露天的‘碗’,在会不会在下雨的时候积很多水”?
为什么“中国天眼”不会积水?很明显,即使是使用了最新铝合金板材制造的“天眼”,也不能够长期经受雨水的浸泡,毕竟积水带来的不仅是腐蚀,还有不可忽视的重量问题,也会影响探测的精度。所以排水问题就成为了“天眼”在修建的时候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设计者和建设者自然考虑得非常周到,这里的喀斯特地貌让暴雨来临时候的积水可以直接排入地下的“熔岩漏斗”和地下暗河中,不会在“碗面”上大量淤积。
除此之外,“中国天眼”虽然远远看去是一个金属“大碗”,但是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很多的小金属片拼起来的,在拼接的时候也充分考虑了排水问题,并不是完全“严丝合缝”,而是有一个“索网结构”,确保有一定的空隙能够让雨水漏下去,不会积存在天眼底部。
因此比起“碗”来说,天眼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细筛”,能够规避被淹没的风险,让人不得不感叹中国工程师和研究者的智慧,能够建设起这样伟大的科学研究设施。
当然,为了保证这个耗费了人们大量金钱、精力和时间的射电望远镜的安全,我国的建设者们还在“天眼”周围修建了足够大的排水系统,其中光是排水隧道就长达一千多米,更不要说各处的小型排水道了,整个排水系统组成了围绕着天眼本身的网络,能够抵挡住极为恶劣的天气。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中国天眼”的安全,它必然能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承担起自己的职责,为全人类带来更多关于太空的讯息,让我们的天文学持续发展下去,争取早日完成各方面的突破。
“中国天眼”发现了什么?在了解了“中国天眼”设计上的各种小巧思之后,想必大家更加关心的是它究竟有没有发挥作用,又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呢?天眼能够监测的物质很多,比如宇宙中的中性氢、星际分子、通讯信号等等,说不定有一天还能够发现来自于地外文明的“通讯电波”呢!
不过目前“中国天眼”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脉冲星的研究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脉冲星是指的是一种有着一定范围超强磁场的快速自转中子星,它会不间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
要捕捉这种有规律的电磁脉冲信号,口径够大、采集信息数据够丰富的“中国天眼”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自从“中国天眼”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已经发现了多达370颗脉冲星,为世界范围内对于脉冲星乃至于整个中子星系统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了脉冲星之外,我国在对于快速射电暴的研究上也不能够缺少了“中国天眼”的参与,如果不是这样一座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那么很有可能我们会错过那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的快速射电暴。
结语目前,我们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为中国和全人类的天文学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能够看到这样精妙的设计,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厉害了我的国”。
要知道曾经的中国是一个在尖端科技上何等落后的国家,但是现在却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是何等伟大的成就。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国的宇宙研究事业还会持续发展,为天文学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目前可知的宇宙究竟是不是宇宙的全部还是一个问题,如果宇宙真的是一个无限的空间,那么我们的探索将是永无止境的。但即使是永无止境的探索也不能够成为人类停下脚步的理由,我们有充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着未知世界的一切,希望能够了解这个宇宙最深层次的秘密。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人类才能够一路走到现在,发展出这样让人惊叹的文明。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我们的存在和成就都还太渺小,因此还有十分庞大的发展空间,这值得我们不断努力去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