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 人性(在对彼此的爱里)
豆瓣8.1 人性(在对彼此的爱里)本剧改编自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的同名小说《普通人》(Normal People),又被译作《正常人》。豆瓣评分:8.8剧中大量的直白大胆的性冲动就像是他们彼此之间的试探与权力搏击。在我看来,这部剧最妙的地方是,它点出了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在感情中的那种飘渺与不安——《普通人》
如果一部青春剧被评价为小清新,很多人就不会将它与性联系在一起,就连男女主角有亲吻的镜头,观众都觉得已经是赚到了。
但恰恰有部英剧,看过的人直呼,这部剧拍的太唯美和小清新了吧;也有人说,里面大胆直白的性场景让人心跳加速。
而电视剧的导语更是早已告诉你该片充斥着性爱场面和粗鲁言辞。
是的,它的主打确实是青春与爱情,是讲述年轻人之间的爱情与欲望的故事。
剧中大量的直白大胆的性冲动就像是他们彼此之间的试探与权力搏击。
在我看来,这部剧最妙的地方是,它点出了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在感情中的那种飘渺与不安——
《普通人》
豆瓣评分:8.8
本剧改编自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的同名小说《普通人》(Normal People),又被译作《正常人》。
01.玛丽安,一个成绩优异但被同学老师当作怪胎的少女。
她敏感又尖锐,骄横又锋利。整个高中,她一直独来独往,似乎不需要朋友,似乎一个人也过得很好。
课堂上,她看着窗外发呆,老师提醒她看黑板,她直接就怼:
我都不知道校规还能管我的视线?
别自欺欺人了
我跟你没什么好学的
衣服沾上污迹,在卫生间直接裸身洗衣服,被同学撞见,她也毫不顾及,只留下女同学一脸错愕与尴尬。
男主康奈尔则像是她的反面,他朋友众多,就连校花也是他圈子里的人,甚至对他抱有好感。
他外貌帅气,身材高挑,运动细胞发达,学习上还与玛丽安不分上下,妥妥的一枚学霸。
(学霸之间的互撩,都是用成绩过招的)
他们在校园内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但从一开始,康奈尔浅蓝色的眼眸,总是追随着玛丽安的身影。玛丽安也同样被他吸引,很直接了当地向他告白:“我喜欢你。”
既然互相喜欢,那么一切都水到渠成,而且玛丽安主动告白,主动亲吻,主动邀请他到自己的床上。
康奈尔虽然表现得极其被动,但这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初恋,第一次体验到爱情的滋味。
两个人享受着恋爱的甜蜜与青涩。在初尝禁果后,这一切变得更加浓郁。
只是有些美好,仔细一看,才发现暗藏着阴霾。
两个人交往之前,康奈尔就让玛丽安对他们的关系保持缄默。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从一开始,他们的爱情不是因为同为学霸,就惺惺相惜,互相产生好感,继而就在一起的美好故事。
实际上,他们是相似的人,都渴望在对方身上追寻某种东西。
但也因为这种不为人所知的渴望,让彼此之间疏远。
康奈尔因为玛丽安的自信与不羁,所以被深深吸引,而这是他所没有的。
他确实是个得体干净的男生,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向他示好。但他的家庭条件很差,来自单亲家庭,母亲经常要做各种散工,维持两个人的生活。而且他除了是玛丽安的高中同学外,他的母亲还是对方的钟点工。
生活上的贫穷,让他不自信和拘束,也让他成为别人眼中那个随和且缺乏主见的人。
朋友们谈论性、随意分享与评价女友的长相和身材,康奈尔反感但并不过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时候,他游离这个圈子之外,但却不舍得离开。
因为他深知,对于现在这个阶段,家庭背景还不是启动的隐形资本,社交网才是最直接的资本,这也是他唯一的资本,所以他不敢变得“不合群”。
正因如此,他的朋友们当众嘲笑自己的女朋友时,他只是若无其事地低头看书;酒会上,玛丽安被他的朋友性骚扰,也没有做出反应;为了证明自己与玛丽安没有关系,立即邀请了另一个女生当舞伴。
他没有勇气和玛丽安站在一起,去接受其他人的孤立。
秘密交往的约定,成了一个致命又隐秘的伤害,一直在他们的关系中久久刺痛着对方。
玛丽安最终消失了,康奈尔连一句道歉的话,都不能亲口和她说。
康奈尔没有告诉过玛丽安,他不安的原因是什么,而同样地,玛丽安也有着自己的秘密。
尖锐蛮横的外表下,玛丽安潜藏着巨大的不安和自卑。
她认为自己是个可悲,不正常的人,没有人会来爱她。这一切根深蒂固的自我认知都来自她冷酷的家庭环境。
家境优越的她,从来没有在家里人身上得到过一丝爱。她的父亲家暴母亲,哥哥家暴她。
更过分是,她母亲熟知这一切,但仍视而不见,玛丽安质问她原因,她只是一味维护儿子,说,他不容易。
两个人隐藏着自己的不安,恐惧着身上的缺点会将爱人推远,但也因为这样的恐惧,他们之间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
03.和玛丽安讨论大学的时候,他曾说过,“我们要是偶遇了,你肯定会假装不认识我。”
言外之意,他的自卑让他不敢相信,玛丽安会一直留在他的身边。
他们又在大学重遇了。玛丽安也一如当初的承诺,没有假装不认识他,甚至将他拉入自己的圈子里。
是的,优越的家庭背景与自身的才华让玛丽安在这座满是富二代、精英的首都TOP1 大学,轻松获得自己的社交圈。
然而对于小镇青年康奈尔来说,从社交、到金钱再到学习,都很吃力。
为了赚钱,每个周末他都要开车回老家到便利店打工;
文学讨论课上,见到其他同学侃侃而谈自己没有看过的书时,不善于发表个人主见的他,只能很弱地回答:“我同意他们的意见。”;
被拉入玛丽安圈子后,他同样像高中那样,一直游离圈子外。
他们之间的差异在此刻更加被放大。虽然复合了,但他们的关系仍旧是遮遮掩掩。
贫穷带来的敏感和自卑,让康奈尔在这段感情始终保持着“沉默”,即使很不喜欢玛丽安身边的好友与她过分亲密接触,也只是独自生闷气。
在这里,他没有勇气表现出:玛丽安只属于他。用玛丽安的话说,“隔了六扇门,他们才看出你对我的爱意。”
多种原因之下,两人再一次分开。
玛丽安小心翼翼藏着的自卑与不安终于爆发,让她走向自我毁灭。
她主动陷入畸形的恋爱关系,用身体的疼痛,换取精神上的麻木和服从。
只有这样,她才更好适应和别人的亲密关系,才能相信自己是可以被爱的。
分开后的他们,反而更好地与对方相处,或许是因为在这样的时刻,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对方会离开。但也因为这样,他们拥有了各自的世界,却活得不像自己。
当康奈尔见到玛丽安的沉沦,他写信一遍又一遍告诉她,你是值得被爱的。
出生普通但一直在爱中成长的康奈尔,给了玛丽安从来没有过的温暖和温柔,也真正地拯救了她。玛丽安最终走出来自家庭的阴影。
康奈尔因为旧友的离世,患上抑郁症,每晚都不能安然入睡,玛丽安就开着视频远程陪伴他。
回顾他们的交往,会发现,其实很多次,康奈尔无法按照心意去做出选择的时候,都是玛丽安在身旁一直鼓励和支持他。
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两个人之间始终彼此关心和爱着对方。
当他们开始逐渐向对方袒露从前不曾提及的阴暗和心事,两个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走近对方身边。当玛丽安卸下心防,向康奈尔求助,而对方毫不犹豫地赶到她身边的时刻,他们才算得上是站在了一起,共建起两人之间的信任堡垒。
(第一次见到男主这样发怒)
最后一集,他们十指紧扣参加高中同学的跨年party,康奈尔大大方方牵着玛丽安向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打招呼,在他的亲吻和告白里,玛丽安不再自我怀疑,不再担心康奈尔会离开她。
整部剧下来,我最深刻的场景是,高中毕业典礼的时候,康奈尔才知道,他们两个人的交往在小镇高中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且根本没有人在乎,长期以来,最在乎的只有那个敏感又多虑的自己。
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里,有时候,我们就因为过分渴望别人的认可,才会迷失自己。不敢承认自己也有懦弱的一面,才会让爱人有距离感。
因为同样是普通人,所以才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刻。这样的时刻,两个人一起走,才不会孤独,才会有勇气去面对。
就像《伦敦生活》里,神父说的那句话一样:“当你找到你爱的那个人,就像找到了希望。”
到了最后,他们一个选择前往纽约读书,一个按照当下的心意留下。似乎又一次远离了对方,但是故事就是这样有趣,你原以为的远离,或许是从来没有离开过。
只是一年而已。或许这一年会发生很多事情,他们之间也会迎来更多改变。也或许他们从来没有变过,毕竟能够遇到相似的人已经很难。
他们感情走向究竟如何,已经不再重要了。
时间在流逝,人也在长大。他们因为认识对方而变成更好的人,共同习得爱一个人的能力,完成了个人困惑的破局。这,才是爱情最美好的事情。
今日话题:在感情中,你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