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感恩此生与父母的相遇之情(读天长地久对待父母)

感恩此生与父母的相遇之情(读天长地久对待父母)安东尼坠机在利比亚沙漠时,十岁的中国女孩应美君正在跟父母谈判:哥哥功课不好不是我的错。如果我自己挣学费,你们让不让我去上学?看她写美君的倔强的求学往事:看她写美君出生的那个时代:“美君出生在1925年。法国漫画家把中国画成一个大饼,各国拿刀分饼。美君读小学时,老师就告诉她中国被列强瓜分了。美君的中国,是“中华民国”。”

感恩此生与父母的相遇之情(读天长地久对待父母)(1)

01

“人与人、代与代之间的初心凝视,这门个人的功课范围之大、涵养之深、体悟之艰、实践之难,比都会间对于正义的争执要诚实得多,重大得多。”

在六十六岁的龙应台写给她九十三岁的母亲美君的这本书里,她如是说。

在陪伴女儿呦呦上画画课、舞蹈课的时候,在去医院排队就诊的间隙里,在地铁长长地行使在一站又一站之间时,我一边等待,一边翻动着手里的这本书。

看她写美君出生的那个时代:

“美君出生在1925年。

法国漫画家把中国画成一个大饼,各国拿刀分饼。美君读小学时,老师就告诉她中国被列强瓜分了。美君的中国,是“中华民国”。”

看她写美君的倔强的求学往事:

安东尼坠机在利比亚沙漠时,十岁的中国女孩应美君正在跟父母谈判:哥哥功课不好不是我的错。如果我自己挣学费,你们让不让我去上学?

看她写年轻时美君对于女儿的期许:

“女人的处境,美君是很有自觉的。她下了船,很快就发现,台湾有二十万个养女,那是任人欺凌的女儿们,公婆奴役她,丈夫吆喝她,儿女轻视她,最后她带着残破的身心终老。

美君无比坚定的对丈夫说:让女儿走自己的路。”

看她写美君年老的现在:

“然后她就老了。眼皮垂下来,盖住了半只眼睛;语言堵住了,有疼痛说不出来;肌肉萎缩了,坐下就无法站起。曾经充满弹性的肌肤,像枯死的丝瓜垂坠下来;曾经明亮活泼的眼神,像死鱼的灰白眼珠。她不曾享受过人生,因为她的人生只有付出。”

一页页读下来,我内心恻然。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有关母亲的回忆记录,而是女儿对母亲的一封封“情书”,是的,情人之间表达爱的“情书”。

哪有子女会对母亲如此好奇的呢?子女好奇的,只可能是他/她现在的伴侣,自己的孩子,亲密的朋友,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是一切发生在当下和将要发生在未来的故事,而不是发生在过去,快要被岁月的灰烬淹没的过往。

只有情人式的爱,才会充满如此纯粹的好奇与探索,才会想要了解她经历过的每一个细节,探寻她成为“现在”的每一个原因。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更像一种盲目、缺乏了解的虔诚。

感恩此生与父母的相遇之情(读天长地久对待父母)(2)

02

“父母”其实是很孤独的一个词。

明明是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才能成为“父母”,可是这个“父母”,却是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的青年,孩子未曾出生,不曾经历;我们的中年,孩子尚且稚嫩,未必懂得;我们的老年,孩子羽翼已丰,只想离开,不再关注留恋。

正如龙应台说:

“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抛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我人生的后盾。后盾在我的“后面”……但是因为我的眼睛长在前面,我永远看不到后面的你。”

这种“看不到”,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里,对于亲子关系中父母角色的固定定位:父母不是儿女的朋友,而是地位较高的尊者。父母对儿女有着天然的抚养、支持、包容、牺牲的义务,但是子女对父母,却因为地位上的不对等,存在天然的敬畏,缺乏更多了解。

但是在现在代社会中,这种“看不到”,却恰恰是当下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一个根源。

我们埋怨父母的固执,不能理解子女,总是以直接的、近乎愚蠢的方式强行灌输把他们的婚姻观、价值观、成功观;

我们讨厌父母生活方式,落后,不科学,不卫生,不体面;

我们嘲笑父母的生存智慧与逻辑,它们是那样的不合时宜,与时代格格不入。

但是,却很少有人去真正了解,他们成长时期的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社会背景,甚至自然条件、国家时局、历史事件,没有探寻过,到底是怎样极端困苦的经历,才会给他们的生活方式打上如此鲜明的烙印;而在他们青年时、中年时,又曾经经历过哪些事件,才对自己的人生信条这般固执。

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是父母的老友,也可以时不时寻一个悠长的下午,清茶一杯,在明亮的光线下,与父母坐下细细闲聊,我们会不会对父母更加宽容,对两代人之间的差异有更多容忍?

感恩此生与父母的相遇之情(读天长地久对待父母)(3)

03

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会对父母重新燃起好奇。

或许是在你初为人母,照顾一直无法安睡的幼儿,万籁俱寂中,孤独地看着窗外逐渐呈现的鱼肚白时;

或许是在你初入职场,工作中备受煎熬,一个人茫然地走在大城市的街头,孤立无援时;

或许是在你与伴侣第一千零一次争吵,第一千零二次想离婚,逃离这乏味的围城时;

也或许是如龙应台这般,在她进入生命的最后一站,开始叩问生死奥秘,求索世间大同之时。

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里,演员焦俊艳和演员高亚麟谈人生,高亚麟则表示:“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

可是我更想说:父母是我们探索这个世界时最忠实的一本工具书。无论发生了什么,翻开他们查一查,我们心里就会有了底。而没有了这本工具书,任何的困境,我们都只能自己摸索着趟过。

再也没有人可以提供任何指南。

感恩此生与父母的相遇之情(读天长地久对待父母)(4)

04

认认真真地去了解自己的父母,我以为,是每一个做儿女的必修课。

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曾经提起过,她在与儿子的交流充,无数次被儿子安德烈和菲利普嘲笑,她对于生活细节有一种天然审美的缺失。而缺失的原因,是因为她是难民的女儿:

“从小就不被要求做家事。吃完晚饭,筷子一丢,只要赶快潜回书桌,正襟危坐,摆出读书的姿态,妈妈就去洗碗了,爸爸就把留声机转小声了。背《古文观止》很重要,油米柴盐的事,母亲一肩挑。”

对于她的父母为什么会成为难民,在《天长地久》中,龙应台也给出了答案。

把这些细节串起来看,就是,父母的人生经历,深深影响了青年时期的龙应台。而在她成为母亲之后,又不由自主地影响到了自己的儿子安德烈和菲利普。

多么奇妙啊,一段来自于中国上个世纪的往事,漂洋过海,与安德烈和菲利普这两个有着典型德国面孔的男孩子建立了联结。

那么你呢?

你有没有试图去探寻过,你的哪些生活方式,哪些习惯性动作或语言,哪些思维逻辑,其实并不是大众所有的,而是有着自己家族里,从父辈那里流传下来,甚至可以往上追溯好几代的印记?

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是现在的自己,我以为,才能真正建立自我认同感。而这种自我认同,决定了你是内心平静而愉悦地过好这一生,还是始终心有缺憾,总是认为“我原本可以……”

凡事皆有因果,天道皆有轮回。父母是因,我们是果,而父母又是谁的果,果的因又是谁。了解了因果存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我们对自己生命,才会真正地从容。

感恩此生与父母的相遇之情(读天长地久对待父母)(5)

05

在读这本书时,我总是不可避免的想起我的妈妈和姥爷。

姥爷出生于1930年,妈妈出生于1964年,我出生于1988年,而我的女儿呦呦出生于2014年。姥爷去世时,我尚且不满七岁,记忆中并没有太多跟姥爷的交集,我的女儿更是对太姥爷没有一丁点的讯息。但是姥爷的朴素的生活理念,经由三代人的传递,却神奇的在出生相隔85年的两个人中间,建立了联系。

我的记忆中,妈妈每次教育我什么事,总会习惯性来一句:你姥爷说。

“对于钱财,你姥爷说,钱要流动,流动起来钱才能生钱。做生意赚的是活钱,坐办公室领的是死钱。活钱才更经花。”

“对于做生意,你姥爷说:做生意没什么难的。一把青菜从街东头拿到街西头卖,这就是买卖”。

“对于生活,你姥爷说:好东西不能多吃,少吃多滋味。过日子得细水长流。”

“对于管家,你姥爷说:千人吃饭,主事一人。”

……

有一日,给女儿和小儿子买了糕点,允许他们一人一次分食一小块。姐姐吃完了,举着小碟子说:“妈妈我可以再要一块吗?”弟弟也嚷嚷着“还要还要”。我笑着看着他们,不由自主地说:“少吃多滋味啊,好东西不能多吃的。”

孩子们似懂非懂,我的记忆闸门却是一下子被打开。那个在我的生命中已经被时间模糊了面容、只剩下一个代号的老人,是否会想到,当年他的那些不经意话语,会经过八十五年的时间跨度,整整影响三代人?

06

如果你已经三十岁,一定多去读读龙应台。

三十岁的我们,大多数已经迎接过小生命的到来,却还没有直面过生命的消亡,未曾真正领略过,会让人痛彻心扉的遗憾与悲伤。

面对九十三岁的母亲,龙应台说:

“我无法让你重生力气走路,无法让你突然开口跟我说话,无法判知当我说‘我很爱你妈妈’时你是否听懂,但是我发现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且只有留在你身边时才做得到。”

“在木棉道上行禅时,我对自己说,不要骗自己了。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此不再等候。”

是的,生命从此不再等候。

谨以此文献给三十岁的你我,愿我们每一个人与父母的这一世缘分,多些圆满,少些遗憾。

感恩此生与父母的相遇之情(读天长地久对待父母)(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