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南北朝(崔郊侯门似海萧郎路人)
拟行路难其四南北朝(崔郊侯门似海萧郎路人)崔郊读书刻苦,诗文有成,而且清秀俊逸。姑母家有个婢女,长得端庄秀丽,精通音乐,特别是琴弹得一手好琴。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赠去婢》。这得从崔郊的个人身世说起。崔郊自幼穷苦,父母早亡,常年好寄住在姑母家里。
崔郊,其人生卒、籍贯等不详,只知道他是唐代元和年间的读书人。
也就是唐宪宗李纯年间生人,那也是唐诗史上辉煌的第二个阶段,“韩孟”“刘柳”“元白”等都是这一时期最辉煌的代表。
仅有一首收入《全唐诗》的崔郊,也就有些黯然。
但这首诗,确实史上最贵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赠去婢》。
这得从崔郊的个人身世说起。
崔郊自幼穷苦,父母早亡,常年好寄住在姑母家里。
姑母家有个婢女,长得端庄秀丽,精通音乐,特别是琴弹得一手好琴。
崔郊读书刻苦,诗文有成,而且清秀俊逸。
婢女常年侍奉左右,便芳心暗许。
而崔郊,也非常喜欢婢女的美貌和聪慧。
有天晚上,两个人偷偷地月下幽会,并立下嫁娶的誓言。
但好景不长,姑母发现了两人的爱恋关系。
她怕婢女误了侄儿的远大前程,坚决反对这门婚事。
为了让崔郊安心,姑母甚至将婢女卖给当地掌握军政大权的节度使于頔为婢,得钱四十万。
于頔生性粗鲁,脾气粗暴,只是靠着祖上的关系,年少时以门荫补了皇帝的贴身侍卫——千牛卫,然后一步步升迁至节度使。
史载他“移镇山南东道(襄阳),俨然专有汉南之地,凌上威下,骄横不法,朝廷姑息,无可如何。”
并且,于頔还好女色,爱好到有些不择手段的地步。
比如,他有个助手死后,就趁机把别人老婆据为己有。
“部属判官薛正伦卒,他令士兵围其第,强抢其女为儿媳。”
他的骄横为天下所闻,故人称不遵法度的节度使为“襄样节度”。
嫁给这样的人,后半生会有什么遭遇,不言而喻。
所以,当婢女被送入于府的时候,几乎将眼泪都哭干了。
而崔郊,也大病不起。
为了缓解相思,他拖着病体,整日在于府门口徘徊。
转眼,到了寒食节。
依照传统,在寒食节那天,许多隐居深闺的女子,也被允许外出踏青。
崔郊按照往常那样,跑到于府的大门口去苦等,希望能再睹旧情人的芳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见到了打算出门踏青缓解抑郁心情的旧日情人。
意外重逢,两人百感交集。
崔郊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很快流传开来。
同时,也被溜须拍马者,抄送到了于頔的手中。
于頔读后,二话没说,就下令将还在门前徘徊的崔郊召进了府内。
大家都不知道这是福还是祸,都暗暗地替崔郊捏了把汗。
崔郊提心吊胆地来到了于府。
于頔见到崔郊后,不动声色地问:“‘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是你写的?”
崔郊点了点头,说:“正是。”
于頔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说:“写得不错嘛,可我这大门恐怕还没那么深。你的事情我知道了,早给我写封信,将事情说明白,问题不早就解决啦!”
说完,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外的事,他居然名人将那婢女叫来,跟崔郊一起回去。
于頔甚至还送了万贯“嫁财”,作为那婢女的陪嫁费。
有人会问,这个于頔是怎么回事?
他的粗鄙呢?他的残暴呢?
其实,于頔这么做,只是想博得个好名声而已。
而且,他以钱博名声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据说韩愈都曾经从他这里得到过钱财上的援助。
史载,于頔虽然是一介武夫,“然善待士人,以市声名,苻载隐庐山,乞百万钱买山,頔遂与之,仍加纸墨衣服等;韩愈亦曾奉书求其援引。”
意思是说,不读书的于大人也想留个好名声。
但好名声哪里来?
答曰:靠读书人的宣传。
所以,善待“士人”就成为他“以市声名”的手段。
崔郊幸亏遇到这么个主儿呀,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