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经营画廊和艺术空间(经营年轻艺术家)
如何经营画廊和艺术空间(经营年轻艺术家)杨画廊三里屯空间旧址(2010.11.06-2012.05.18)历练的开始视频:【雅昌圆桌】之杨画廊画廊故事——画廊周北京参展机构访谈录(下集)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到798创意广场,再到中二街,2010年以来,杨画廊三易其址,这样的经历岁在外人看来有些坎坷,但画廊创始人杨洋却将每一次混杂了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视作杨画廊一次又一次新开始。在当下,关注年轻艺术家的画廊很多,但将年轻艺术家作为核心,一次次从零做起的屈指可数,杨画廊是其中之一。运营至第八年,杨画廊已全然凸显出自己不盲从的个性,并通过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建立了自身风格。如果说现在已到了80、90后艺术家登上舞台的时刻,那么伴随着这代艺术家共同成长,并帮许多年轻艺术家走出职业生涯漂亮第一步的杨画廊,是否也将迎来属于她的时刻?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
视频:【雅昌圆桌】之杨画廊画廊故事——画廊周北京参展机构访谈录(上集)
复制链接至网页打开:
http://124.202.145.237/news/vod/mp4/stream/201802/20180211YHLA.mp4
视频:【雅昌圆桌】之杨画廊画廊故事——画廊周北京参展机构访谈录(下集)
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到798创意广场,再到中二街,2010年以来,杨画廊三易其址,这样的经历岁在外人看来有些坎坷,但画廊创始人杨洋却将每一次混杂了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视作杨画廊一次又一次新开始。
在当下,关注年轻艺术家的画廊很多,但将年轻艺术家作为核心,一次次从零做起的屈指可数,杨画廊是其中之一。运营至第八年,杨画廊已全然凸显出自己不盲从的个性,并通过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建立了自身风格。如果说现在已到了80、90后艺术家登上舞台的时刻,那么伴随着这代艺术家共同成长,并帮许多年轻艺术家走出职业生涯漂亮第一步的杨画廊,是否也将迎来属于她的时刻?
历练的开始
杨画廊三里屯空间旧址(2010.11.06-2012.05.18)
三里屯太古里,北京的时尚地标,2010年11月,杨画廊在此开业。500平米的面积,奢侈品牌环绕,杨画廊目标明确,希望走出当代艺术孤芳自赏的圈子,将时尚圈中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拉到艺术圈来。当时的展览效果不错,画廊也针对三里屯的环境,举办了一些时尚类的艺术活动,但2010年正值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低谷,加上房屋、物业等方面的问题,开业一年后,杨画廊选择转战798。虽然对时尚市场的一些想法并没来得及实现,但这个过程中,画廊逐渐与一些艺术家建立合作关系,包括闫冰、孔令楠、陈卓等都是画廊最早签约的艺术家,他们也一直与杨洋合作至今。
可以很好或很差,但绝不能平庸
新的经营区域意味着新的经营思路,进驻798艺术区后,杨洋花了两个月时间将以往合作过的艺术家重新梳理一遍,发现自己喜欢的都是年龄相仿的艺术家:“同龄人沟通起来比较顺利,加上有很多年轻收藏家开始跟我们接触,让我体会到这可能是当代艺术核心价值所在。”
798艺术区创意广场空间旧址(2012.05.19-2016.03.31)
不久后,一场名为“我有病”的展览让杨画廊意外地在大众传媒中“火”了起来。展览主角是青年艺术家厉槟源,他由于独特的行为艺术而被称为“望京裸奔哥”,策展人崔灿灿回忆,由于厉槟源的“网红”属性,他第一次在798的画廊门口看到了数十米的参观长队。
但将“网红”搬入展厅,并形成有效的当代艺术展,无论对崔灿灿还是杨洋都是头一遭,在不断切磋过程中,画廊和策展人互相激发,为“我有病”的展陈、语境、宣传等处都都带来了诸多新鲜尝试。崔灿灿表示:“我们虽然没有办法说这个展览究竟给艺术家带来了什么,但它至少给艺术圈的展览模式以及给艺术家个展提供了一些新颖的东西,一些可能性。”
2013年由崔灿灿策划的“厉槟源:我有病”展览现场
在“我有病”之后,杨画廊沿着对新艺术形态的嗅觉,接连举办了黎薇“感谢上帝”、林科“L in K”以及宗宁“落水狗”等多个极具影响力的展览,这些展览大多对画廊空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营造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而林科、宗宁等艺术家也因此而入围多个艺术奖项。这些展览不仅帮助许多年轻艺术家走出了职业生涯中漂亮的第一步,也很快为杨画廊在业内赢得了口碑。
2014年林科个展“L in K”展览现场
2015年杨画廊举办“宗宁:落水狗”展览现场
崔灿灿认为,通过这些展览,他和杨洋都逐步确定了一个共识:“做青年艺术,你可以很好,甚至也可以很差,但绝不能平庸。不能平庸指的是必须有不同于前人的艺术方式,要有不同于前人的明确态度。因为如果青年艺术家不输出新的形态,那么年轻和年长就没有任何差别。”
除了对新的艺术形态给予大力支持,杨画廊在绘画艺术家的推荐和甄选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惯以艺术观察家自称的周彤,便对杨画廊在2011-2014年间每年一期由策展人鲍栋策划的“绘画课”印象深刻,他认为“绘画课”作为画廊中少有的“强策展”的项目,每期都从不同的角度关注今天绘画创作中的问题。今天回头看,‘绘画课’中一些艺术家已经成长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人物。”
2012年由鲍栋策划系列展览“绘画课Ⅱ:消极与积极的风格”
2013年“绘画课Ⅲ:基础与极限之构”
虽然并不是所有参与展览的艺术家都和杨画廊达成了后续合作,但周彤觉得画廊所起到的作用值得肯定:“部分艺术家从‘绘画课’开始被关注,从而进入其他画廊。虽然对于杨画廊而言,看着培养的艺术家离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他们能从杨画廊很好地迈出第一步,杨洋应该是值得骄傲的。”
不止空间上的拓展
就在杨画廊的运作逐渐从“一个北京画廊”转型为一个专业的画廊品牌的2016年,杨洋不得不又一次面对更换地址的问题,经过4个月的搭建,杨画廊从798艺术区的创意广场搬到中二街腹地。
杨洋和艺术家们在杨画廊新空间开幕展“内宇宙”现场合影
不过这一次,杨洋认为画廊并非完全处在被动:“因为当时画廊合作的艺术家越来越多,空间其实是不够用的。正好那个节点上,物业说要收回那个空间,我们于是顺理成章地找了新地点,整个画廊面积扩充到800平米,配置也升级了,许多艺术家也跟我们合作了五年,他们也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这对我们的艺术家和画廊的品牌也是一个提升,而且新空间是我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一个空间,所以我觉得还是挺幸运的。”
杨画廊798艺术区中二街新空间
2017年杨淞个展“木艮土”展览现场
面对比以往更加充裕的空间,杨洋得以将以往酝酿的诸多想法付诸实践,加入了一些非盈利空间的元素。事实上,杨画廊在非盈利空间方面的愿望早在2015年便有过尝试,当时艺术家张玥和包晓伟发起了名为“缅北战事”的项目,俩人奔赴缅北果敢战场,深入到当地的战争和生活当中。杨洋作为支持方帮艺术家找到了周彤、黄宇、欧阳昆仑等藏家赞助,使项目得以成行,完成后又在画廊附近搭建场地进行了后续呈现。搬入新空间后,画廊经过2年的尝试和权衡后,便在展览空间之外,开辟了一方区域作为艺术家的实验项目空间,长期支持艺术家更加灵活、实验性的想法。
2015年包晓伟、张玥艺术项目“缅北战事”展出现场
2018年胡庆泰个人项目展览现场
而在此之外,杨画廊也将合作范围拓宽,与朱朱、邱志杰、张尕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策展人展开合作,策划了如“一次别离”、“现在的未来”等以策展人为主导的主题性项目。可见新空间带给杨画廊的,不仅仅是更大的展览空间,还有对过往进一步的突破和挑战。
2017年陈抱阳个展“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展览现场
2017年群展“现在的未来”,展示了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16,2017春季媒体艺术课程的学生习作展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更大的空间也意味着更高的运营费用和投入,同时对于展览的把控难度也会变得更大。崔灿灿认为,“随着杨画廊越来越专业化,其所面临的评判标准也将变得更加严格。仅有年轻并不足以支撑画廊的价值体系,时代一直在变,画廊既要考虑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中什么是坚持不移的,还得考虑哪些是随时进行调整的,这是杨洋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运营至第八年,杨洋坦言并不轻松,因此“坚持”也是她在各种采访中最常说的词汇。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杨洋认为画廊运营的核心,仍是在挑选优秀的艺术家的同时,更好地服务藏家。
2016年“董大为:普通读者”展览现场
针对画廊合作艺术家的挑选,杨洋表示画廊选择艺术家的标准并没有变化,还是基于对于当下外部环境的思考和艺术本体问题的讨论。她将和艺术家的关系作恋爱:“艺术家作为个体很有可能比画廊发展得快,画廊也要拼命的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和优秀的艺术家匹配,艺术家做得不好,也很容易被画廊甩掉,这几乎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博弈关系。”
在未来的经营中,杨洋正考虑将合作艺术家的年龄段扩大:“因为随着画廊的成长,所承载的藏家的关注度也在拓宽。但画廊作为一个长久的品牌,主要的标准是不会变化的。
2018年“詹翀:模具”展览现场
而对于目前画廊运营最大的挑战,杨洋表示:“每年都在面临不同的问题。行业内部的最大问题是拓展新藏家。作为当代艺术的推手或第一市场的运营者,大家都在思考怎样引导其他领域的艺术爱好者踏入艺术领域,使他们更多地认识和了解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