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诗经中描写男子美好的诗句(诗经描述的美男子)

诗经中描写男子美好的诗句(诗经描述的美男子)魏晋是一个轻狂绝妙的时代。在这个令人无比倾心的时代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由并且骄傲, 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而嵇康,无疑是这一群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白石郎曲》出自宋代 郭茂倩 编纂的《 乐府 诗集》。属乐府 神弦曲 ,是江南(建业附近)民间弦歌以 娱神 的 祭歌 。南朝民歌除 吴歌 、西曲外,尚有"神弦曲"十八首,也属于"清商曲辞"。据《晋书·夏统传》,当时祭神,多用女巫,"并有国色,善歌舞",神弦曲大概就是由女巫来唱的。神弦曲所祀之神,大都是地方性的鬼神,来历多不可考。《图书集成·博物部》将其统归之"杂鬼类"。——诗经·乐府《白石郎曲》 译文: 白石郎(水神),靠江住着,前面有江伯(水神)引导,后头群鱼跟随。像玉一般的石头堆垒,似翠一样的松树排列。白石郎的艳色天下绝无仅有,世界上像他这样的美男子再没有第二个。

白石郎,临江居。

前导江伯后从鱼。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诗经·乐府《白石郎曲》

译文:

白石郎(水神),靠江住着,前面有江伯(水神)引导,后头群鱼跟随。像玉一般的石头堆垒,似翠一样的松树排列。白石郎的艳色天下绝无仅有,世界上像他这样的美男子再没有第二个。

诗经中描写男子美好的诗句(诗经描述的美男子)(1)

《白石郎曲》出自宋代 郭茂倩 编纂的《 乐府 诗集》。属乐府 神弦曲 ,是江南(建业附近)民间弦歌以 娱神 的 祭歌 。南朝民歌除 吴歌 、西曲外,尚有"神弦曲"十八首,也属于"清商曲辞"。据《晋书·夏统传》,当时祭神,多用女巫,"并有国色,善歌舞",神弦曲大概就是由女巫来唱的。神弦曲所祀之神,大都是地方性的鬼神,来历多不可考。《图书集成·博物部》将其统归之"杂鬼类"。

诗经中描写男子美好的诗句(诗经描述的美男子)(2)

魏晋是一个轻狂绝妙的时代。在这个令人无比倾心的时代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由并且骄傲, 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而嵇康,无疑是这一群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嵇康的外在形象如何呢: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他的内在又是如何呢:家世儒学,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

他的文采: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 ,被列为草书妙品。后人称其书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

后世如何评说:嵇康 能属词,善鼓琴,工书画,美风仪。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

诗经中描写男子美好的诗句(诗经描述的美男子)(3)

当时的上层贵族崇尚阴柔之美,非常注重个人的修饰与装扮,出门前不但要敷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于此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不似现今那些化妆保养的男子,恐怕出门也要被说上一句“娘娘腔”,然而这在当时,却是美的代言。

与那些脂粉扑面,轻移莲步的阴柔之美,嵇康的清润高远是多么令人神清气爽。

嵇康此人,孤傲不群、藐视权贵、志向不在仕途。而他的妻子正是出身权贵,从小锦衣玉食,是曹操玄孙女,长乐亭主。

诗经中描写男子美好的诗句(诗经描述的美男子)(4)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 洛阳城外 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 竖子 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非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

钟会更是进谗言道:康,卧龙也。

他是一天沉睡的卧龙啊,一旦觉醒,将是光华飞跃,举世夺目。

诗经中描写男子美好的诗句(诗经描述的美男子)(5)

当时有个吕安的案子,牵扯到了嵇康。

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痛骂吕巽一顿。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诗经中描写男子美好的诗句(诗经描述的美男子)(6)

于是那些仇视嵇康的小人在司马昭跟前诽谤、教唆。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正是向社会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但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当权者接纳。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

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 引首 就戮,时年仅三十九岁。

诗经中描写男子美好的诗句(诗经描述的美男子)(7)

他虽然不能像一个武功高强的侠客一样去战斗,却可以作为一个有尊严有理想有傲骨的人,从容不迫的赴死。

白居易在《 杂感》中叹到 :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