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群的力量有多可怕(真实的狼群充满家族温情)
狼群的力量有多可怕(真实的狼群充满家族温情)野生狼群通常由一对处于繁殖期的雄性和雌性领导,狼群中的其他成员是它们在过去两到三年中生育的还无独立生存能力的后代。族群数量大约为六到十只狼。阿尔法狼等术语源于20世纪中叶对圈养狼群的一项研究。这些圈养狼群通常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成年狼。当他们被人为的集中圈养时,确实会出现一种支配性的等级制度,产生所谓的阿尔法狼。但Mech指出:“这不是野生狼群的天然形态。它几乎等同于人类被集中在监狱时出现的暴力秩序。圈养狼群与野生狼群完全不同。”但是在近年一系列研究的挑战下,这一提法变得过时并被野生动物学家们弃用。这是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狼群事实上是由一对处于繁殖期的狼伴侣领导,在狼群内部很少出现为了霸权而进行的殊死争斗。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高级研究科学家 L. David Mech 研究野外狼群已有数十年。与许多野生动物学家一样,Mech也曾经使用诸如alpha和beta之类的术语来描述狼群的进食
“狼性文化”是一个很热门的企业文化用词。以“狼性”文化内涵的企业,强调职场发展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员工应当像野兽一样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体现出“野、残、贪、暴”的工作作风。狼性文化的鼓吹者认为,这种为了生存发展不择手段、甚至近乎残忍的风格,是接近于狼的。但是近来的动物研究却告诉我们,事实上野生狼群充满了家庭般的温情。
图片来源:Michael Cummings/Getty Images
作为狼群特例的阿尔法狼
在以往的狼群研究中,“阿尔法狼(Alpha Wolf)”是一个很热门的提法。这一概念的倡导者认为,狼群之中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秩序结构,而这种等级秩序是经由激烈的内斗建立起来的。阿尔法狼通过击败一切对手,实现对其他族群成员进行压制。在这个殊死搏斗的淘汰过程中,只有最强壮的狼才能够一步步爬到阿尔法狼的位置。而一旦它在挑战者的斗争中落败,则会失去原有的地位。
但是在近年一系列研究的挑战下,这一提法变得过时并被野生动物学家们弃用。这是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狼群事实上是由一对处于繁殖期的狼伴侣领导,在狼群内部很少出现为了霸权而进行的殊死争斗。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高级研究科学家 L. David Mech 研究野外狼群已有数十年。与许多野生动物学家一样,Mech也曾经使用诸如alpha和beta之类的术语来描述狼群的进食顺序。但他表示,“(这些表述)已经过时了几十年”。
图片来源:patrice schoefolt
阿尔法狼等术语源于20世纪中叶对圈养狼群的一项研究。这些圈养狼群通常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成年狼。当他们被人为的集中圈养时,确实会出现一种支配性的等级制度,产生所谓的阿尔法狼。但Mech指出:“这不是野生狼群的天然形态。它几乎等同于人类被集中在监狱时出现的暴力秩序。圈养狼群与野生狼群完全不同。”
野生狼群通常由一对处于繁殖期的雄性和雌性领导,狼群中的其他成员是它们在过去两到三年中生育的还无独立生存能力的后代。族群数量大约为六到十只狼。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后期,Mech每年都会在加拿大东北部的埃尔斯米尔岛观察狼群。他的研究于1999年发表在期刊《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上 。这一研究表明,狼群的所有成员都服从处于繁殖期的狼父母。而较小的幼崽也会服从它们的哥哥姐姐。整个族群的权力结构完全按照家庭的模式组建起来。
而当食物短缺时,狼父母也会先喂养幼崽,就像人类父母会优先顾及脆弱的婴儿一样。
就灰狼而言,在一个典型的族群里,为争夺统治地位而进行的内斗基本不会出现。当狼群后代成长到两到三岁时,它们会离开群体去寻找配偶,并发展出自己的族群。通过挑战父亲而赢得狼群现有“王座”的剧本,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Mech表示,不仅这种“阿尔法狼式”的内斗绝少发生,即使是一般的家庭冲突也很少在狼群中出现。事实上,狼群大家庭表现出了令人惊异的和睦共处。Mech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狼父母对这种和睦秩序的维护:有一些半大的小狼(一岁左右),狼父母会把他们驱离食物,让更年幼的狼崽优先进食,以此来避免进食时冲突的发生。“确实会有少量的竞争或冲突,但也只是偶有发生”, Mech说。
Mech认为阿尔法狼的提法是过时且不准确的。他曾经在1970年出版狼生物学经典著作《狼:濒危物种的生态学和行为》(The Wolf: Ecology and Behavior of an Endangered Species)。在该书中Mech使用了阿尔法狼的表述。他称为了弥补这一错误,自己努力多年想让该书停止出版,终于在2022年如愿以偿。他表示,他与动物学家Luigi Boitani在2003年合编出版的著作《狼:行为、生态学和保护》( Wolves: Behavior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表述更加准确。
多伦多动物园中所饲养的一群北极狼
图片来源:Dmano
作为狼群特例的阿尔法狼
不过,阿尔法狼的情况在自然界中虽然稀少,但仍有存在。在极少数情况下,狼群会异常扩张。黄石国家公园就类似的案例。黄石国家公园有多个大型狼群和充足的麋鹿种群作为食物来源。一些时候,幼狼会逗留在它出生的族群中,因为周围的食物充足,而且离开族群去开创新家庭本身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美国地质勘探局和爱达荷大学的野生动物生物学家David Ausband表示,“任何准备自立门户的狼都有被邻近狼群攻击的风险。当周围狼群较多时,独自成家立业是一个挑战。就赖在家里,至少还能得到一些食物。”
在这种情形下,狼群可能会增长到几十个成员。在黄石公园德鲁伊峰的一个狼群,在2001年达到过前所未有的37只狼。Ausband说,当一个群体扩张到这种地步时,很可能会有不止一对处于繁殖期的狼,并且可能会爆发争斗。“那种情况,我个人认为阿尔法狼的术语是适用的。因为这样的族群中常有一位主导性的雌狼,狼群中其他处于繁殖期的雌狼通常是她的女儿。”
Ausband补充到,狼群中有多个繁殖期的伴侣并不常见。自2009年黄石公园周边各州的恢复灰狼的合法捕猎以来,只有爱达荷州发现过这样的例子。
人类的狩猎活动也可能导致狼族群的变动。Mech表示,繁殖中的公狼和母狼往往年龄较大,生存经验丰富,因而丧生的往往是比较年轻的狼。但是,如果处于繁殖期的雌、雄狼被杀死,那么可能会有一只外来的处于繁殖期的独狼取代它的位置。
但有时狼群也可能会收养还没有达到繁殖期的独狼。爱达荷州合作鱼类和野生动物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Sarah Bassing表示,当狩猎和诱捕导致狼群大量成员死亡时,就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如果狼群失去了太多成员,它们可能需要更多狼来帮助觅食。“为了让族群的幼崽更容易存活下去,狼群可能更容易接受某些新个体”,Bassing 说。新加入的非繁殖期成狼显然可以帮助保护幼崽和寻找食物。
黄石公园中的一个狼群
资料来源:National Park Service
披着狼皮的“慕强文化”
在多种场景中,人们以狼性文化、头狼形象表达着一种慕强的倾向。在职场上,宣扬弱肉强食的狼性文化,轻视以团结、友爱、尊重为特征的集体精神,甚至最终发展为对弱势群体的欺凌、压榨。
在性别讨论中,男性被塑造为阿尔法男性这样的头狼式形象,“野心勃勃”、“侵略性”被视作男性化的特征。而相反的性格特征则被视为女性化的。甚至一些女权主义者也以接近这种所谓的“男性化特征”为傲。
图片来源:pixabay
然而,这本质上只是一种粗陋的慕强文化。它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并且鼓吹它来源于颠扑不破的自然法则。以狼为比,派生出“狼性文化”、“阿尔法男性”等概念,就是这个原因。
但动物学研究告诉我们,狼群内部并不表现为弱肉强食的等级秩序。正相反,作为一个集体,狼群充满着关爱与和谐。而作为繁殖期成狼的雄性,也仅仅只是尽到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守护着家庭的安全。那种近乎残忍、冷酷的头狼形象与狼群秩序,几乎都是人们的一种臆想。天性慕强的人们聚集在这一臆想之下,为他们的慕强心态找寻着天然的合理性。
Mech说,“为什么人们要将父亲塑造为阿尔法男性的形象?这样做意义何在?他只是一个家庭的父亲而已,正如繁殖期成年雄狼在族群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参考文献: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is-the-alpha-wolf-idea-a-m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