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对曹操的贡献到底有哪些(就能说明郭嘉是顶尖谋士吗)
郭嘉对曹操的贡献到底有哪些(就能说明郭嘉是顶尖谋士吗)3,后来跟随曹操平定河北。曹操准备征伐袁尚及三郡乌丸,很多人担心刘表背后来袭,郭嘉断定刘表不会出兵,也不会重用刘备。行军途中,郭嘉建议曹操轻装突袭,出其不意攻到敌人面前,大获全胜。2,官渡之战,孙策打算进攻许都,郭嘉预料孙策将“死于匹夫之手”。劝曹操暂缓进攻袁绍的两个儿子,让他们相互争斗。郭嘉就是懂得他的人。郭嘉跟随曹操以后,大致为曹操谋划了这样一些战事:1,征战吕布,野战三战取胜,吕布退守下邳城。因为缺粮,曹操打算撤兵,郭嘉劝曹操加紧进攻,吕布被擒。
文\长空星照
曹操兵败赤壁,退还北方走到巴丘,只好将战船烧掉。看到兵士死伤惨重及大面积染上疫病,恐怕再也没有能力征伐江南,不禁感叹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他还曾经说过,
“天下相知者少”
郭嘉就是懂得他的人。
郭嘉跟随曹操以后,大致为曹操谋划了这样一些战事:
1,征战吕布,野战三战取胜,吕布退守下邳城。因为缺粮,曹操打算撤兵,郭嘉劝曹操加紧进攻,吕布被擒。
2,官渡之战,孙策打算进攻许都,郭嘉预料孙策将“死于匹夫之手”。劝曹操暂缓进攻袁绍的两个儿子,让他们相互争斗。
3,后来跟随曹操平定河北。曹操准备征伐袁尚及三郡乌丸,很多人担心刘表背后来袭,郭嘉断定刘表不会出兵,也不会重用刘备。行军途中,郭嘉建议曹操轻装突袭,出其不意攻到敌人面前,大获全胜。
纵观郭嘉的谋略,多在随军规划,也就是侧重于“多谋善断”的“善断”一面。
至于“谋”的方面,郭嘉既不是很多,也不是唯一,有些只不过是他在曹操身边近而说话比较方便而已。比如说郭嘉建议曹操急攻吕布,《三国志•郭嘉传》说得非常简单,并说“语在荀攸传”,而《荀攸传》却把荀攸所说记载的很详细。这只能说明,劝曹操急攻吕布,主要是荀攸的谋略,其次才是郭嘉。
袁绍死后,曹操乘势进军,打败了袁谭和袁尚,郭嘉建议暂缓进攻,以便等待袁氏兄弟相互残杀。郭嘉建议大军向南,做出好像要进攻刘表的样子,而实则是曹操真的要趁势拿下刘表。
袁氏兄弟两人打了起来,袁谭派出使者辛毗请求曹操援助,曹操答应后又反悔,辛毗就是通过郭嘉才再次见了曹操,并说动曹操出兵河北。这其中还有一点,曹操放弃南行而向北,是荀攸和辛毗从不同的角度说动的,郭嘉并没有什么建议。再有,曹操征伐乌丸胜利后,将以前谏止他出征的人都给予厚赏,说这次行动是冒险,是侥幸,谏止者都是为他好,因此厚赏。
这同样说明郭嘉更长于决断。
至于事未至而预谋,荀彧、荀攸、贾诩这些人以及后来的司马懿、蒋济应该是都超过他。
郭嘉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两件事:
一是预料孙策将死于刺客之手;
二是临死前让曹操暂不进攻辽东,这样辽东太守公孙康反而会将袁尚、袁熙的首级送来,即所谓的《郭嘉遗计定辽东》。
前一件事,《三国志》的注释者裴松之有很精确的论述:“郭嘉料到孙策轻佻,必定会死于匹夫之手,应该说这是很准确的判断。
然而,这并不是一种大智慧,因为他并不知道孙策会在哪一年死。正好在袭击许昌这年死,都是事情的偶然巧合。
后一件事,不过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创作,史书并没有记载,实则是曹操自己所为,当于郭嘉无关。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给予郭嘉很高的夸奖呢?
应该说,这是曹操一贯的作风,如说张郃的投降是“韩信归汉”,徐晃的功劳超过了孙武和司马穰苴。人死后,可以盖棺论定时,一般人都会夸赞其功绩,曹操表现得就更为突出。
其实,曹操痛惜郭嘉,更多的在于郭嘉的早亡,打乱了他的后续政权布局。
正如他对荀攸等人所说的那样:“诸位的年龄都是和我同辈的人,唯有郭嘉最年轻。等天下平定了,想把后事托付给他,想不到中年夭折,这就是命啊!”
说到后事还要提到一个人——司马懿,我们可以想想,司马懿的谋略逊于郭嘉吗?恐怕曹操的“痛惜”正在于此。
郭嘉既没有司马懿的家族背景,对曹操也要比司马懿忠心,这才是曹操最需要之人。这也正是郭嘉让曹操顿足捶胸,痛惜不已的根本原因。
当然,郭嘉作为曹魏集团的中坚力量,是年少者少有的几位佼佼者之一,假如上天能多给他一段时间,他的才华必定能够得到更大的施展。
但是,仅仅从他已有的表现来看,还很难说就是三国的顶尖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