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第一战神到底是谁(大秦最后的战神)
大秦的第一战神到底是谁(大秦最后的战神)老友见面,当然要说些从前的事儿,这也是人之常情。但陈胜现在可是万人之上的王了,他怎能容忍自己这些丢人老底再被掀开,万一传出去,那王的面子往哪放?于是陈胜一怒之下,竟把这些老哥们儿推出去全斩了!接着,他们又把从前与陈胜一起种地受穷沿街讨饭等革命家史全抖落了出来。其实,早在陈胜攻占陈城、自封张楚王之时,就显露出了他“骄而无谋”的毛病,而且症状比吴广还要严重。有一个成语叫做“夥涉为王”,其中的典故正可以说明陈胜是如何“骄”的:从前陈胜即位之初,有几个早年间的穷朋友来找他,想沾沾故友的富贵之气——这人只要是一富贵,什么乱七八糟的故人都会冒出来套交情,世情冷暖,想来大家也见得多了,不稀奇。况且,陈胜当年在当雇农的时候,就跟这几位穷朋友承若过:“苟富贵,勿相忘!”当时穷友们还曾笑话过他,结果没想到陈胜还真富贵了。然而这几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也真是不识相,一见王宫里那富丽堂皇的劲儿,就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
大秦最后一轮明月——败军之将章邯(4)主笔:闲乐生章邯打败吴广后,一路势如破竹,攻至陈城外围重要军事据点许县。
许县,春秋时期为许国;战国时属魏;三国时曹操在此建都,称许昌;此地乃是中原地区一大县,地处天下之中,为陈城西北屏藩,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可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地方,陈胜只派了伍逢一部数千人在此驻守,章邯轻松将其搞定。伍逢下落不明,其部下溃散至陈城。至此,陈城外围战线全面告破,陈胜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就在两三个月前,张楚军还兵临咸阳城下,转眼间形势逆转,如今换成秦军兵临陈城之下了,这可真是造化弄人。
其实,早在陈胜攻占陈城、自封张楚王之时,就显露出了他“骄而无谋”的毛病,而且症状比吴广还要严重。
有一个成语叫做“夥涉为王”,其中的典故正可以说明陈胜是如何“骄”的:从前陈胜即位之初,有几个早年间的穷朋友来找他,想沾沾故友的富贵之气——这人只要是一富贵,什么乱七八糟的故人都会冒出来套交情,世情冷暖,想来大家也见得多了,不稀奇。
况且,陈胜当年在当雇农的时候,就跟这几位穷朋友承若过:“苟富贵,勿相忘!”当时穷友们还曾笑话过他,结果没想到陈胜还真富贵了。然而这几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也真是不识相,一见王宫里那富丽堂皇的劲儿,就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大放阙词:“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意思是:哦哟,我们小涉(陈胜小字)果真是发达了,穿上龙袍当了个王,还蛮像那么一回事嘛。
接着,他们又把从前与陈胜一起种地受穷沿街讨饭等革命家史全抖落了出来。
老友见面,当然要说些从前的事儿,这也是人之常情。但陈胜现在可是万人之上的王了,他怎能容忍自己这些丢人老底再被掀开,万一传出去,那王的面子往哪放?于是陈胜一怒之下,竟把这些老哥们儿推出去全斩了!
论恢宏大度,这一点陈胜就远不如刘邦了,刘邦就算当了多年汉王,后来又当皇帝,也从不失草莽本色,经常与老兄弟们在朝堂上开玩笑,后来还是在一场宫廷宴会上,沛县兄弟们闹得太过分了,有跳舞的、歌唱的,吵架的,甚至还有人拔出佩剑,在皇宫大殿柱子上乱刺乱划的。刘邦实在看不过去了,才拜托儒生叔孙通以古礼重新编排了一套简易版“汉朝仪”,这才渐渐有了皇家风范。
还有一次,陈胜的岳父来看他,他也嫌老婆娘家穷,竟像接见臣下一样接见了岳父,言行举止,极度傲慢无礼,岳父大怒曰:“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不辞而去。
另有陈胜的另一位老搭档兼首席名将葛婴,当大泽乡起义之初,陈胜便派葛婴独当一面,率军南征九江郡(治今安徽寿县),葛婴不辱使命,一直打到东城(今安徽定远),遇见楚国后裔襄疆,葛婴为求得正统,便拥襄疆为楚王。但随后便传来陈胜称王的消息,葛婴愕然,只得杀掉襄疆,并随即返回陈县拜见陈胜,但陈胜还是认为葛婴背叛了他,而将葛婴处死(注1)。
归根结底,陈胜还是根基不足,所以众将离心,诸侯自立,陈胜总结经验教训后觉得,现在出的各种状况还是因为队伍的纪律没有抓好,于是他接连任命了两位“纪委书记”,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专门纠察将吏的过错,目的就是要用高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威。结果却适得其反,逼得众将更要自立,否则只怕脑袋不保。
如果光是这些,那也就罢了,再加上“无谋”,陈胜可真没救了。
许县乃陈城屏藩,陈胜却只派伍逢一部数千人在此驻守,此无谋之一。
章邯枭将,卒皆死士也。周文诸将弱懦,使彼席卷来前,莫有当其锋者。陈胜不卑词重礼结好于诸侯,请其来援,反拼力守城,寄望于奇迹,此无谋之二。
此二无谋,就是陈胜的必死之道。
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李由大军兵临陈城之下,开始大举攻城。
陈胜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政府大军,惊慌失措,忙命上柱国蔡赐登城守御,一场激烈的城市攻防战爆发了。
陈城也算是座千年古城,不但做过陈国的国都,还做过楚国的国都,城防尚算牢固,但这在章邯数十万大军面前也不算什么,反正都打到反贼大本营来了,还计较啥伤亡,不用围了,直接强攻!
于是陈城内外顿时被震天的鼓声、呐喊声、惨号声、箭雨破空声所淹没,数十万秦军蚁附而上,乌圧压的一片,将整片城墙染成墨色。
刺骨的寒风,将战士们的热血冷凝成冰,他们踏着脚下堆积如山的尸体,机械的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杀人,被杀,倒下,然后被身后的战友踩踏着继续前进。周而复始,直到一方崩溃。
蔡赐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惨烈的战争场面,他傻了,呆了,完全忘记了指挥战斗,直到一支势大力沉的利箭穿过自己的胸膛,他才回过神来,痛苦的抓住箭柄,重重倒下。
灰暗的天空下,章邯贯弓立马,仰天长啸,在他的身后,无数秦军潮水般向陈城涌去……
蔡赐战死,陈城城墙失守,张楚军与秦军又在陈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张楚军寡不敌众,孔子的后代博士孔鲋亦战死,陈城陷落。
死的最冤的是孔鲋,一个家世显赫的读书人,因为焚书坑儒而与秦结仇,最终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并不惜选择了“夥涉”为主,而最终为其殉葬,哀哉!
孔鲋殉了主,他的主子陈胜却早在城墙失守的时候率领残余部队逃到一个叫张贺的部将军中,这是陈胜最后一支军队了。
到了这个当口,陈胜还不服输,他命令张贺率军反击,向章邯挑战,结果不用说,在项羽韩信还未出道前,章邯是无敌的,张楚军再次被大破,张贺亦殉了主。
陈胜一败再败,这对他的名字真是一个绝妙讽刺。
张贺一死,陈胜彻底变成光杆司令了,他只得带着十几个随从,经汝阴(今安徽阜阳)逃往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
从这条路线看,陈胜应该是朝他发迹之地大泽乡而去,项羽是“死亦为鬼雄,不肯过江东。”可陈胜却没有这种气概,他似乎还想着东山再起呢!
然而上天没有再给他机会,一个寒冷的夜晚,陈胜的车夫庄贾偷偷钻进马车里,给了熟睡中的陈胜一剑。
陈胜在剧痛中惊醒,只见一张狰狞的脸庞,对他露出了死神的微笑。
这只飞的太高的小小鸟,终于振翅而亡,但它一飞冲天的勇气,堪比燕雀中的鸿鹄。
图:陈胜墓
叛徒庄贾杀死陈胜后,连夜回到陈城,将旧主的人头献给了章邯。章邯将那头仍在一旁,不屑的一笑:“螳臂挡车,自不量力,可叹复可笑!”
庄贾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称是,他很高兴的自己有了个更加强大的新主子,相信有数不清的荣华富贵,正在向他热情招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岂能做一辈子司机。
章邯很欣赏这个心狠手辣的奴才,便命他协同秦军来守陈城。章邯和李由则继续转战南北,他们不能在陈城多耗时间,盗首陈胜虽死,但各地的烽烟并没有因此熄灭,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们只能马不停蹄的去四处灭火,这场该死的战争到底什么才能结束,救火队长章邯自己心里也没底。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陈胜的余孽,张楚第三路西征军统帅,宋留。
宋留也算是能干,陈胜派他去打秦楚交界处的重镇南阳,他打下了;再派他去攻武关,他也去了;但是他只懂得孤军奋战,不懂得协同配合;只懂得往前冲,不懂得适度收。当周文被围,他在冲;当荥阳被秦军收复,他还在冲;等陈胜都覆灭了,他才回过神来,然而一切已经晚了。面前的武关他攻不进去,身后的南阳又被章邯夺回,进也进不得,回也回不去,整支军队人心涣散,每日漫无目的地四处浪战,宋留一天比一天更迷茫。
终于有一天,宋留下令,武关不攻了,南阳也不回了,转折东北,朝陈城方向撤退!
大家都在想,将军回攻陈城,一定是去找庄贾报仇的吧,果然是个大忠臣。
大家都想错了,宋留可是识时务的很,他方走到半路,就朝上蔡的政府军投降了。
宋留想,庄贾带着陈胜的一颗头都能升官,我带了这么多军队投诚,朝廷一定也会封我一个个大大的官吧!
宋留想错了,庄贾不过是个小小的车夫,章邯可以自行处置,他宋留可是张楚盗首之一啊,大名可在朝廷的黑名单里挂着呢,章邯能擅自做主吗?
于是,章邯将宋留押上囚车,原封不动的送回咸阳,交给秦二世处置。
秦二世想也没想,大笔一挥——杀!车裂!!
可怜的宋留,甚至连一个秦高级官员都没看到,就被押上刑场,由五匹马拉着,身体扯成碎片。
“这就是造反者的下场。哼,盗匪还想要升官,做梦!王侯将相,岂能没有种的么?”秦二世在深深的宫苑里咬着牙,恨恨的想。
这明显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从此,各地的起义军再也没有人敢投降了,章邯必须一个接一个的去慢慢剿灭,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周文、吴广、陈胜、宋留的相继死去,标志着人民反秦运动陷入了第一个低潮期,却也标志着第二次反秦大浪潮的再次涌起,一大批楚汉风流人物将驾着这股浪潮以无比凶猛的态势冲上历史的最前台,而最先掀起这个大浪的,就是陈胜手下的一个“涓人”,吕臣。
所谓“涓人”,也就是主管陈胜宫廷内的洒扫内勤等杂务的近侍组长,颜师古注:“中涓,亲近之臣,若谒者、舍人之类。”吕臣不似庄贾宋留,他对陈胜可是忠心的很,一听说陈胜被庄贾所杀,又悲又怒,待得章邯主力离去,他就在陈城东南邻县新阳(今安徽太和县西北),重新组织了一支以青巾裹头的部队,称“苍头军”,拼死朝陈城杀来,誓要为陈胜报仇雪恨。
据《后汉书·光武帝本纪》李贤注:“秦呼人为黔首,呼奴为苍头。”可见所谓“苍头”,大概就是些地位低下的贱民。不过这越是地位卑贱,战斗力则越强,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最坚定,他们没有什么好失去的,nothing to lose!
结果不用说,兵力薄弱的陈城,哪里抵挡得住战斗力极强的“苍头军”,于是吕臣顺利的攻进城来——庄贾的富贵梦没做几天,就破灭了。
接着,忠奴吕臣手刃恶奴庄贾,算是为他俩的共同主子陈胜报了个血海深仇。
接着,吕臣收取陈胜尸首,将其礼葬在砀山(今河南省永城县),谥号隐王。据《逸周书·谥法解》:“隐拂不成曰隐。”即功业未显使人哀伤之意。这个名号,倒也适合陈胜。后来汉高祖刘邦平定海内,追念陈胜为革命首功,特命地方官修治胜墓,且置守冢三十户,按时杀牲祭祀(注2)。直到西汉末年大动乱,这座坟丘才彻底淹没在荒草中,被历史所遗忘。此后又过了几千年,经过毛泽东的提醒,大家又突然想起这个登高一呼的伟人来,于是将他的坟墓修缮一新,崭新的墓碑上还有郭沫若先生的题字:“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相信陈胜死若有知,应该对这个名号很不满意:寡人早已登王侯之位,咋临了墓碑上还有农民二字,哀哉!
自公元前209年7月大泽乡举事,至12月败亡,陈胜总共风光了不到半年,真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他战略上的最大失误,就是扩张太快又死不顾家。而追究他失败的真正根源,却在于个人素质与政治出身太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说来轻巧,谈何容易。贵族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即使他是反秦首倡,但在那个时代,毕竟贵族比平民更有凝聚力与号召力,陈胜底气不足,驭下能力又欠奉,失败也就难以避免了。
但陈胜毕竟为中国历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是揭开新时代序幕的伟大先驱者,他理应被中国历史所永远铭记。
扯远了,咱们回过头来说章邯,章邯此时正率大军兵围魏都临济(河南封丘东),抽不出手去对付吕臣,便派了两个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左、右校尉(相当于师长)去收复陈城。
这两个校尉很争气,不辱使命又一次攻破了陈城,吕臣奋勇冲出重围,向江南方向逃窜。
吕臣这一逃不要紧,竟引出了好几个盖世英雄出来,其中就包括章邯的一大克星——项羽。
事情是这样的,吕臣先是半路上碰到鄱阳湖大盗英布,两军联合杀了个回马枪,与秦军的左右校尉决战于青波(河南省息县与新蔡县交界处),大破之,再度夺回了陈城。
然而这一座深陷秦军势力范围的孤城是守不住的,吕臣与英布自觉独木难支,便再次抛弃了陈城,全军投靠了在江东地区崛起的新势力——项氏家族。
此项氏家族,就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孙,项梁项羽叔侄了。这两位出身名门,根正苗红,既有将帅之才,又拥有强大的政治号召力,乃是章邯此后的最大敌手。项梁与他的八千江东子弟此前几个月一直龟缩在江东地区观望局势,现在由于英布吕臣两支生力军的加入,让他的信心开始迅速爆棚。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项梁自觉枪杆子已经够硬,于是高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率军东北向渡过淮河,一路收编东阳(江苏省盱眙县东南)陈婴、沛县(江苏省沛县)刘邦等地方反秦武装,最终于公元前208年6月在盱眙(江苏省盱眙县)拥立故楚怀王的孙子芈心为楚王,仍称楚怀王,以号召故楚遗民。楚怀王心任命陈婴为上柱国、吕臣为司徒、吕臣之父吕青为令尹。项梁则自称武信君,实际主管军政大权。
至此,一个新的反秦集团形成了,它比张楚集团更团结,也更强大。这些楚国精英们,或是称霸一方的豪门大族,或是参加过十几年前秦楚大战的中坚份子及后代,其战斗力远非陈胜等乌合之众可比,章邯可算是碰上真正的对手了!
插一句,这些楚国重臣们都颇有政治头脑,他们后来大多审时度势的投靠了汉高祖刘邦。刘邦即位为汉朝皇帝后,陈婴被封为堂邑安侯,吕青被封为阳信胡侯,吕臣被封为新阳顷侯,各食邑千户。英布就更厉害了,他手里有兵还能挺能打,关键时刻背叛项羽反戈一击更是大功一件,遂被刘邦封为淮南王,是汉初七大异姓王之一。
当江淮一带反秦事业开展的如火如荼繁花似锦的时候,临济城里的魏王咎与相国周市却已陷入了绝境,章邯李由好厉害啊,从这一年(公元前208年)端月一直围临济到四月,打退了一路又一路前来救援的援军,把临济含在嘴中舔了又舔,就是不吞下去。
这是章邯的新战略。他发现自己从前四处剿灭叛军,这里方平了一处,那边又冒出来一个,好似永远剿不完一般。虽然天天也都在打胜仗,但这种胜仗没有任何意义——哪有扑火越扑越大的道理,再这样下去,别说自己受不了,秦二世也不会放过他。
情急之下,章邯想出了一个新招——围城打援。简单来讲,就是围住一个反贼重要人物不打,吸引其他反贼来救,然后以逸待劳,一网打尽!
这样有两个好处:
1.围城而不强攻,却待城内弹尽粮绝再攻,以减少秦军伤亡。
2.待在一地与反贼联军大会战,可以避免四处转战、疲于奔命。
是个好办法!
“临济”地如其名,这座城邑就在济水边上,且是黄河与济水两条大河的中心枢纽,河北、山东与江淮这些产粮地的粮草,都要从这儿运到敖仓,所以此地对于秦帝国与关东各国都至关重要,章邯这一下可真算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我们看到,章邯还是很聪明的,当他发现自己攻灭张楚后,反秦声势不但没有削减,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就很快改变战略,心思灵活,颇懂一些权变。
然而,颇懂权变这个东西即是他的最大优点,也是他的最大缺点。其关键就在于对局势的判断,判断对了自然妙,判断错了那可就糟糕透顶。后来章邯的悲剧结局,就在于几个关键点上他判断失误了。当然,这一次章邯的判断是正确的,围魏一役,章邯打掉了反秦势力好几大巨头,还差点让这次轰轰烈烈的人民起义半途夭折。
公元前208年四月,临济城内弹尽粮绝,魏王咎实在顶不住了,于是派相国周市亲自去齐、楚二国求援,他可不想再步陈胜后尘。
魏国是秦军东出北击的瓶颈,魏国一亡,赵齐危矣。当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不能合纵而自相攻杀。齐王田儋明白自己不能再犯先祖们的错误,于是亲自挂帅前往救援。就是羽翼未丰的项梁,也派了项它、田巴两员大将领兵赶赴魏国。
于是小小的临济,一下子汇集了秦、魏、齐、楚四路大军,章邯望着城内城外服饰迥异的各路人马,诡谲的笑了。
——这一围还真围来几个大人物啊,好,那就让本帅将你们一次性全部送入地狱!
如果把这场战局比做打麻将的话,章邯想着的就是“一吃三”了,因为这样赢起来,是最爽的。
城楼上的魏咎也笑了,天佑大魏,救兵如约而至,看来此战不但能保住魏国,搞的好或许还能“三吃一”呢!好,就借此一战彻底干掉秦军主力,然后联合各路诸侯攻入函谷关,灭暴秦,诛嬴氏,重整山河,定鼎乾坤!
到底是一吃三,还是三吃一?无意中处在了历史聚焦处的临济城,在一片凝重的杀伐之气中,在天地间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眼见着源源不断的救兵从齐楚两个方向朝临济涌来,章邯非但没有急于开战,反而下令全军后撤三十里,给齐楚军留下了充足的驻防空间。
问号越来越大了,齐楚军远道而来,秦军非但没有趁机打他个立足未稳,反而主动后撤,让出防线,这是何道理?
接着,章邯遣一使到诸侯军中,言道:“诸公远来,师老疲敝,邯不忍趁人之危,故且退,请三日后再与诸公一决高下!”
章邯一定是怕了,一见我们人多,又士气正锐,就想暂避锋芒了!魏咎想,田儋也这么想。
那么好吧,就让你多活几日,我们也正好需要时间修筑防御工事。
临济城外纷纷攘攘了一日,诸侯军安营的安营,修垒的修垒,大家都在一种激动且兴奋的心情下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大战。终于,夜深了,临济城沉沉的睡去,只有一轮明月高挂城楼,守护着天底下一片安宁。
章邯却没有睡,他手下的将士们也没有睡,他们都在沉沉的月色中整顿衣甲,磨刀霍霍向猪羊。
夜色更深了,明月惊慌的跳了两下,将半个身子隐入一片乌云之中,探着头儿向下张望。
章邯最喜欢的颜色是黑色,不管是大秦服色的黑,还是夜晚吞没一切的黑。因为黑色代表秩序,黑色代表冷静,黑色代表智慧,黑色代表从生向死的从容。
章邯也喜欢明月,因为白天永远不懂夜的黑,但是它懂,它是黑夜最好的伙伴。
夜色更深了,数十万秦军已经整装待发,章邯潇洒的一挥手,士兵们负戈衔枚,朝临济城下夜奔而去。
屠杀就要开始了,明月识相的将脸儿收入云中,沉沉睡去。与此同时,秦军士兵们就像一群夜狼悄悄的潜入诸侯军的营寨之中,伸出尖利的獠牙一口咬了下去。
猎物们惊醒了,张开眼,瞧见的全是黑瞳瞳的死神之影。他们慌忙爬起,还来不及找到武器战斗,就被那些无可名状的黑影无情吞灭。
更有一些猎物,在睡梦中直接进入了死亡,那是一种没有痛苦的死亡,只不过是从一个黑夜转换到另外一个黑夜,一个永远没有白天的黑夜。
临济城外诸侯军在黎明来临之前全部进入了地狱,齐王田儋战死,魏相周市战死,黑夜就是他们最好的坟场。
只有一个项它,化作一只漏网之鱼,趁乱逃回了楚国,去向项梁报信,并从此引发一段项章大战,这是后话,且不提。
黎明时分,秦军已肃清了临济城下所有敌军,章邯兵临城下,犹如黑色的死神,向魏咎提出了最后通牒——不投降,全城死。
魏咎在城楼上探出一个头来,扯着嗓子哀号:“寡人愿意投降,请将军毋戮我子民。”
章邯在城下喊:“此尽皆我大秦之子民,而非汝之子民也。汝既愿服罪,本帅又何必多杀人命。”
魏咎得到了章邯的承诺,于是不再抵抗,开城投降。
秦军方入临济,却见魏王府内火光冲天,魏咎在战国时期就是魏国的封君,自有其贵族的尊严与君王的担当!临济城可以降,王者不能降,与其忍受秦人的屈辱,不如先给自己来个壮烈的自焚,死社稷,存百姓!!
比起在黑暗中进入地狱的田儋与周市,在烈火中壮烈涅磐的魏咎得到了对手章邯更大的尊敬。
——好一个壮士。若不是两军交战,我章邯未必不能与你相逢一快!
至此,短短半年之内,章邯灭假王吴广,灭陈王陈胜,灭齐王田儋,灭魏王魏咎,展现了强大的战术素养,可就在这时一个强大的对手出现在了章邯面前,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注1:顺便说一下,后来西汉文帝时,文帝为追录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劳,赐封葛婴孙子为诸县(今山东诸城西南)侯,并世居于此。葛氏为感念文帝功德,遂将“葛”姓与地名合并改称“诸葛”。原来葛婴,竟然是诸葛亮的祖先。
注2:而刘邦给其他诸侯王的守冢只有十户。这说明汉朝政府充分肯定陈胜的历史功绩。司马迁写《史记》,也为陈胜立世家,并表示陈胜作为革命的首难者,当与商汤、周武比肩,功高千古,名垂万世,人民不应当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