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准噶尔部的首领(准噶尔部大事记)

准噶尔部的首领(准噶尔部大事记)1257年(宋宝祐五年·蒙古蒙哥汗七年)。斡亦剌部驸马八立托和他的妻子公主悉基,在外蒙古锡什锡德河上游舍财建寺,设立《释迦院碑记》,为蒙哥汗祝寿。十三世纪、四十年代(蒙古窝阔台汗时期)。窝阔台汗在斡亦剌部居住的谦河地区设置谦州(在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鄂依玛克处之古城)。二、准噶尔大事记十二世纪。斡亦剃部在苏古尔泊以西的锡什锡德河域狩猎、游牧,被称为“林中百姓”。1207年(宋开禧三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年)。成吉思汗派他的长子拙赤(术赤)征讨“林中百姓”,斡亦刺部首领忽都合别乞首先率众归附,并帮助拙赤进行招降。

一、准噶尔简介

蒙古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在历史上按不同的分布地区,通常把蒙古族分为东蒙古和西蒙古两大部分。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外蒙古一带的蒙古族,称为东蒙古,分布在今新疆、甘肃、青海和内蒙古西部的蒙古族,称为西蒙古。

西蒙古主要指厄鲁特蒙古,包括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和辉特等部蒙古族。“准噶尔”,蒙古语,“左翼”的意思。传说该部居四部之“左”而得名。明末清初,准噶尔分布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杜尔伯特分布在额尔齐斯河流域中上游两岸,土尔扈特分布在塔尔巴哈台(雅尔)及其以北一带(西徙后,辉特部居之),和硕特游牧在额敏河两岸至乌鲁木齐地区。

十七世纪四、五十年代,准噶尔部在其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领导下强大起来,统辖了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叶尼塞河上游和伊犁河流域等广大地区,由厄鲁特一个游牧部落的名称,演变为在准噶尔贵族统治下,包括当地厄鲁特各部和一些突厥部落在内的民族政权和地区的统一名称,所以清朝把厄鲁特各部也统称为准噶尔。

二、准噶尔大事记

十二世纪。斡亦剃部在苏古尔泊以西的锡什锡德河域狩猎、游牧,被称为“林中百姓”。

1207年(宋开禧三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年)。成吉思汗派他的长子拙赤(术赤)征讨“林中百姓”,斡亦刺部首领忽都合别乞首先率众归附,并帮助拙赤进行招降。

十三世纪、四十年代(蒙古窝阔台汗时期)。窝阔台汗在斡亦剌部居住的谦河地区设置谦州(在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鄂依玛克处之古城)。

1257年(宋宝祐五年·蒙古蒙哥汗七年)。斡亦剌部驸马八立托和他的妻子公主悉基,在外蒙古锡什锡德河上游舍财建寺,设立《释迦院碑记》,为蒙哥汗祝寿。

准噶尔部的首领(准噶尔部大事记)(1)

1953年在蒙古国发现的“释迦院碑记”石碑

十三世纪后期(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元朝在谦州设万户府,属岭北行省管辖。

1270年(宋咸淳六年·元至元七年)。元朝派保定路刘好礼为吉利吉斯等部断事官,治益兰州(在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顿铁列克古城),管辖斡亦剌各部的民政、司法和赋税。

十四世纪末叶(明洪武时期)。元朝灭亡后,斡亦剌部首领元朝旧臣猛哥帖水儿统率所部,占据西北广大地区,逐渐强大。明代文献称之为瓦剌。

1403年(明永乐元年)。猛哥帖木儿死后,其部众和领地分为三块,首领是: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

1404年(明永乐二年)。明朝派指挥完者秃等持诏书去招抚瓦剌各部首领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

1408年(明永乐六年)。马哈木等派嗳答失来明朝贡马,并请封爵、印信。

1409年(明永乐七年)。明政府封马哈木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太平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贤义王,把秃孛罗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安乐王,并且赐给了敕封、印信。

1418年(明永乐十六年)。马哈木死,其子脱欢请求袭爵,明朝封脱欢为顺宁王。

1426年(明宣德元年)。太平王死,明朝命其子捏烈忽承袭顺义王。

1434年(明宣德九年)。脱欢消灭阿鲁台的势力,统一漠南北蒙古各部。明清之际,蒙古分为三大部:漠南蒙古(大致为今内蒙古自治区)。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今蒙古国)。漠西蒙古(厄鲁特蒙古,新疆天山以北、青海柴达木一带)。

1438年(明正统三年)。脱欢立脱脱不花为蒙古汗,自称太师(丞相),进一步控制东蒙古。明朝为与瓦剌贸易,设大同马市。

1439年(明正统四年)。脱欢死,子也先承袭顺宁王爵位,继其父为太师,并统一了蒙古各部。

1446年(明正统十一年)。也先丢失了明朝颁发给他祖父马哈木的金印,明朝政府核准后予以补发。

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二月。瓦剌派人到北京贡马,使两千余人合称三千人(在我国历史上的朝贡制度中,中央王朝对前来朝贡的政权一般按人数给予丰厚的赏赐,所以瓦剌派出两千多人的庞大使团,而且还要虚报人数到3000人,目的就是多领赏赐。“草原神山”注)。明朝擅权太监王振削减马价,也先怒,准备攻明。

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七月。也先借贡马中的纠纷四路进兵。大同明军失利,明英宗率大军亲征。八月,“土木之役”明军覆没,明英宗被俘。

1450年(明景泰元年)八月。也先送回明英宗,议和通贡如前。

1453年(明景泰四年)。也先自立为“大元田盛(天圣)可汗”,建号添元(天元)。

1454年(明景泰五年)。在瓦剌内部斗争中,也先被阿剌知院杀死。也先诸子儿忽等率部众徙居干赶河,弟伯都王、侄兀忽纳投奔了哈密,其余部众居漠北。

1457年(明天顺三年)。明政府诏封伯都王为都督佥事,兀忽纳为指挥佥事。

1568年(明万历十四年)。顺义王俺答汗建立蒙古著名喇嘛庙宇——额尔德尼昭(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以东,鄂尔浑河北岸)。

准噶尔部的首领(准噶尔部大事记)(2)

额尔德尼昭

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沙俄侵入瓦剌游牧地巴拉宾地区。

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俄国塔拉城将军加加林派出使团到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部,“建议”他们转入俄国国籍。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俄国塔拉城将军又派戈鲁平使团到瓦剌(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诱迫他们“效忠”沙皇,遭到拒绝。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俄国派“托米尔克·彼得罗夫使团”到瓦剌地区活动,碰上了明朝在当地的税收官员。

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五万帐向西迁往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和硕特部向青海迁移。

1635年(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哈喇忽剌逝世,其子和多和沁继汗位,达赖喇嘛授予额尔德尼巴图尔浑台吉称号。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向后金上书通好,贡驼马。

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漠南蒙古归属后金。内蒙古诸部共同奉皇太极为“博克达·彻辰汗”(“宽温仁圣皇帝”)的尊号。皇太极在盛京即位,改国号为“清”。

1637年(明崇祯十年·清崇德二年)。青海和硕特蒙古入据西藏。厄鲁特蒙古四部联盟首领顾实汗图鲁拜琥代表四部与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共同遣使去盛京,向清朝通贡。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喀尔喀河厄鲁特蒙古在塔尔巴哈台会盟,制定了《蒙古·卫拉特法典》。

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沙俄对游牧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发动武装袭击,土尔扈特坚决反击,和鄂尔勒克在战斗中牺牲,其子书库尔岱青继汗位。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顾实汗再次向清朝奉表上贡。西藏的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和藏巴汗随之向清朝奉表贡。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五月,清军进入北京。沙俄派人要巴图尔浑台吉出兵攻打土尔扈特部,遭到拒绝。

1646年(清顺治三年)。达赖喇嘛、顾实汗向清廷奉表贡,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等二十多个首领随同顾实汗“附名以达”。清政府对顾实汗赐“甲胄弓矢,俾辖诸厄鲁特”。

1647年(清顺治四年)。巴图尔浑台吉派兵攻打了沙俄西伯利亚边城。

1648年(清顺治五年)。咱雅班迪达根据厄鲁特蒙古的语言特点创制了托忒文字。

1653年(清顺治十年)。巴图尔浑台吉逝世,其子僧格继承首领之位,与其叔楚琥尔乌巴什台吉共同统辖准噶尔部。清政府封顾实汗图鲁拜琥为“遵文行义敏慧顾实汗”,赐满蒙汉三种文字的金册和金印。

1655年(清顺治十年)。僧格被异母兄车臣卓特巴巴图尔杀害,正在西藏当喇嘛的噶尔丹返回,袭杀了车臣,掌握了准噶尔部统治权。

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噶尔丹上书清朝,要求继承其父兄时的旧例“照常遣使进贡”。土尔扈特首领朋楚克死,子阿玉奇继承汗位。

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西藏黄教首领五世达赖授予噶尔丹“博硕克图汗”称号,噶尔丹请求清政府承认批准。

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噶尔丹占领天山南路喀什噶尔、叶尔羌,以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为南疆统治者,并准备侵扰青海,未果。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清廷派内大臣祁塔特到噶尔丹处宣布平定三藩叛乱的胜利,并赐赏赉。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噶尔丹代表团抵达伊尔库茨克,与沙俄商谈“合作”事宜。

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大举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三部大败,请求清朝救援。噶尔丹毒杀僧格之子索诺木阿拉布坦,策妄阿拉布坦率所部逃往额璘哈必尔噶。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九月,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年底,噶尔丹派达尔罕宰桑为“使者”到伊尔库茨克见戈洛文,要求沙俄出兵支援,共同进攻喀尔喀蒙古。

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沙俄派基比列夫到噶尔丹牙帐进行阴谋活动。五月,清朝政府命令大臣索额图召见俄国使臣吉里古里和伊法尼齐,严正抗议俄国支持噶尔丹叛乱。六月,噶尔丹率兵三万,经土拉河、克鲁伦河抵达呼伦贝尔,并侵入乌尔会河地区,清军迎战失利。七月,清政府决定派福全、允褆、常宁等率军平叛,康熙亲自从北京出发进驻博洛河屯“视师”。八月,乌兰布通(在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境)之战噶尔丹军大败。

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二月,策妄阿拉布坦派使者向清廷进贡,并奏报“与噶尔丹交恶始末”。四月,康熙皇帝到多伦诺尔主持内外诸部的会盟,史称多伦会盟。噶尔丹派使者到伊尔库茨克,并致书俄国沙皇,要求沙皇为了“共同事业”给予军火、军队的支援。随后俄国派马特维尤金到噶尔丹营帐密谋。

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率军三万,从科布多出发进抵喀尔喀蒙古巴颜乌兰(今蒙古国境内克鲁伦河上游)。康熙准备亲征。冬,于成龙、范承烈等受命为平叛大军督运军粮。

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三路大军分别于年初起程。策妄阿拉布坦和土尔扈特汗阿玉奇派兵至阿尔泰,与清军配合。五月,费扬古于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大败噶尔丹。

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由宁夏渡过黄河,第三次亲征噶尔丹。闰三月,噶尔丹在阿察阿穆塔服药自尽。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策妄阿拉布坦进军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控制了天山南路地区。

1704年(清康熙四十二年)。阿玉奇嫂携子阿拉布珠尔去西藏礼佛,返回时遭到策妄阿拉布坦阻拦,请求清朝安置。清朝封阿拉布珠尔为固山贝子,赐地于党色尔腾游牧。

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沙俄侵入我准噶尔地区,在哈屯河等地建立要塞,遭到准噶尔人民奋起反抗。

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土尔扈特汗阿玉奇遣使萨穆坦借道俄国到北京入贡。清朝派图理琛等人前往伏尔加河慰问游牧该地的土尔扈特部。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图理琛慰问团回到北京。

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春,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凌敦多布率准噶尔军民约万人,在亚梅什湖打败沙俄布赫利茨侵略军,俄军败走。十一月,策妄阿拉布坦派宰桑都噶尔叁都克和大策凌敦多布率军六千人向西藏进发。

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大策凌敦多布攻入拉萨,杀死拉藏汗。

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清朝派西安将军额伦特率军前往西藏,在喀喇乌苏河遭遇准噶尔伏兵,全军覆没,额伦特阵亡。

1716~1719年(清康熙五十五~五十八年)。沙俄先后派出霍戈尔茨、利哈诺夫等侵略者,在我准噶尔地区修筑要塞、城堡,均遭到我准噶尔部军民的抗击。清政府派允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富宁安、傅尔丹、噶尔弼、延信等,领兵出新疆、青海、四川进藏平叛。

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清军噶尔弼、法喇、岳钟琪进入拉萨,准噶尔军数千人投降。九月,西路清军延信等护送噶柔嘉错入藏,南西两路清军会师,并在拉萨举行六世达赖喇嘛噶桑嘉错坐床典礼。

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沙俄派温阔夫斯基潜入准噶尔地诱迫策妄阿拉布坦“臣服”俄国,遭到严正拒绝。康熙召见沙俄在京使团代表郎克,并将郎克驱逐出境。

1726年(清雍正四年)。准噶尔部派使者,要求清朝划定准噶尔部和喀尔喀蒙古辖区的分界。

1727年(清雍正五年)。策妄阿拉布坦逝世,子噶尔丹策零继汗位。

1730年(清雍正八年)。清朝再次派使团到伏尔加河慰问土尔扈特部。

1731年(清雍正九年)。准噶尔部大、小策凌敦多布与清军大战于和通泊(科布多西二百里),清军大败。

1732年(清雍正十年)。清额驸策凌于额尔德尼昭大败噶尔丹策零军。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清廷派侍郎傅鼐等到准噶尔,与噶尔丹策零议和及划定准噶尔与喀尔喀的辖区分界。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阿玉奇孙敦罗布旺布承袭土尔扈特首领。

1739年(清乾隆四年)。准噶尔与喀尔喀蒙古正式划定辖区分界。

1740年(清乾隆五年)。噶尔丹策零要求进一步开放贸易,清朝同意,并规定每四年在北京和肃州(今甘肃酒泉县)贸易,人数不得超过百人。

1742年(清乾降七年)。阿玉奇孙敦罗布喇什继土尔扈特首领。

1745年(清乾降十年)。噶尔丹策零逝世。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继位。

1748年(清乾降十三年)。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派使臣到北京,请求增加到肃州贸易的人数,得到清政府批准。

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被废黜,喇嘛达尔扎继位。达什达瓦部宰桑萨拉尔率众--千余户归附清朝。

1751年(清乾隆十年)。喇嘛达尔扎派人到俄国抗议沙俄侵略准噶尔部。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联合杀死了喇嘛达尔扎。达瓦齐继为准噶尔部首领。

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达瓦齐率兵进攻杜尔伯特部,该部三车凌率众五、六千户归附清朝,清廷予以妥善安置。

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三车凌,并“赐宴万树园,观火戏”。阿睦尔撒纳及杜尔伯特台古纳默库等率两万多人归附清朝,受到乾隆的接见与奖赏。清政府决定明年进兵伊犁。

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清朝两路大军抵伊犁,达瓦并败走。乌什霍吉斯伯克擒获达瓦齐,献清军火营。八月,阿睦尔撒纳叛乱。

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清政府派兆惠、富德进讨阿睦尔撒纳。沙俄奥连堡总督“邀请阿睦尔撒纳到奥连堡”。阿玉奇的儿子敦罗卜喇什遣使返回祖国进表贡,并向乾隆皇帝敬呈黑绒镶银花弓袋和箭囊等方物。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阿睦尔撒纳兵败叛逃俄国,九月,患天花病死。

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维吾尔族封建主大和卓博罗尼都和小和卓霍集占发动叛乱。清军进军南疆,平定维吾尔族封建主博罗尼都和覆集占叛乱,统一天山南北两路。

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敦罗卜喇什逝世,子渥巴锡继汗位。

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清政府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管理新疆地区军政事务。

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从内地调遣满营、绿营、锡伯营、索伦、达斡尔和厄鲁特营在天山南北驻防并屯田、筑城。

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众离开伏尔加河重返祖国。

准噶尔部的首领(准噶尔部大事记)(3)

新疆库尔勒市的东归纪念塔

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土尔庭特部回到伊犁,并得到清政府妥善安置。九月,渥巴锡、舍楞等人在避暑山庄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和封爵。

1775年(清乾降四十年)。清政府将土尔扈特部划分为东、南、西、北四盟,分别设盟长,并颁发印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