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在家自制发明神器(农村小伙花20多万发明)
牛人在家自制发明神器(农村小伙花20多万发明)而且容易薄厚不均、留有残皮人工削皮不仅耗时费力然而冬瓜的加工过程并不容易冬瓜皮又厚又硬
冬瓜
是我们常吃的一种蔬菜
由它加工成的“冬瓜蓉”
还是制作凤梨酥不可缺少的材料
然而
冬瓜的加工过程并不容易
冬瓜皮又厚又硬
人工削皮不仅耗时费力
而且容易薄厚不均、留有残皮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可以省时省力又高效地
完成冬瓜的削皮工作呢?
本期CCTV-17《我爱发明》栏目
来自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的赵来君
发明了冬瓜削皮机
他能解决冬瓜削皮的难题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
冬瓜削皮有多难?
冬瓜皮厚又硬,表面还很光滑
削皮的时候
要用一只手托着
另一只手勾住刀子
均匀发力
给冬瓜削皮
不仅要削得巧,还要削得干净
如果冬瓜皮有残留
在脱水粉碎的时候
会使冬瓜发黑,出现质量问题
即便是手法娴熟的工人
最快也要1分钟
才能削完一个冬瓜
而冬瓜加工厂
每天要加工十几吨冬瓜
削皮是第一道工序
即便现有工人加班加点
也无法完成每天的工作量
那么有没有可能发明一种
能取代人工削皮的机器呢?
来安徽小伙儿赵来君
经过长期的努力钻研
发明了这台“冬瓜削皮机”
↓↓↓
发明人简介
赵来君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
【发明项目】冬瓜削皮机
冬瓜削皮机的工作原理
↓↓↓↓
赵来君发明的冬瓜削皮机
主要由进瓜输送带、旋转刀体
和出瓜输送带
三部分组成
机器工作时
冬瓜由输送带进入旋转体支架
输送带前端的检测轮
根据冬瓜直径大小
调节链条、转体及刀杆上下浮动
使刀头始终紧贴瓜体
将瓜皮削去
首战卡瓜断弹簧,钱不够了仍坚持
赵来君说,他的机器
一分钟能削七八个冬瓜
在场的工人们不服气:
“肯定没我们人工削得快”
面对质疑
赵来君拿起一个冬瓜
放进了削皮机
不到10秒钟
冬瓜就在旋转中完成了削皮
由于机器的刀子
无法削到冬瓜的两头
所以还需要人工削完
但工作量没那么大了
到底是人工快还是机器快?
赵来君决定和
冬瓜加工厂的工人们
进行一场削瓜皮比赛
5个工人组成人工队
1个工人帮助机器队
两队各削完30个冬瓜
速度快、质量好的获胜
比赛刚一开始
机器飞速旋转,工人快刀齐发
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
随着时间增加
机器的优势开始显露
一个个完成削皮的冬瓜
很快在输送口处堆积起来
人工队也紧追不舍
一个个干劲儿十足
丝毫不松懈
就在比赛正如火如荼时
赵来君的机器
因为冬瓜形状弯曲被卡住
停止了工作
人工队趁机追赶
很快超过机器队
赵来君抓紧时间
修好机器,准备反超
但机器刚刚恢复运转
弹簧又断了
弹簧一断
机器刀杆便无法使用
这意味着赵来君已经输了
有的工人看到机器状况百出
说道:“还是不如我们人工”
机器竟然彻底坏掉了
这让赵来君始料未及
回到自己的修理铺后
他经过反复观察发现
弹簧尾部的弯曲角度
不利于受力
拉力过大就容易断钩
可面对卡瓜的问题
赵来君迟迟没有应对方法
而比技术难题更现实的
是资金问题
赵来君一直靠开修理铺
维持研发资金的投入
前后已经投入了20多万
投入大却没回报
赵来君的发明之路
并不被家人们看好
但他依然不想放弃
“这机器有我的感情投入
我不想让它半途而废”
父亲赵友成虽然心里不支持
但看到儿子研发遇到困难
也为儿子添了一把力
为他提供了“援助资金”
赵来君的父亲 赵友成
在家人的支持下
赵来君终于完成了
机器的改造升级
更换弹簧和压辊,挑战升级轻松赢
赵来君改造后的机器
有什么不同呢?
↓↓↓↓
改进后的机器
换上垂直受力结构的弹簧
增加了弹簧的承受能力
同时,将容易卡瓜的平行压辊
改成了三角结构的可翻转压辊
小农人说
辊(gǔn),指机器上呈圆柱形能旋转的物体。
如果再出现大小不一的冬瓜
机器能让它顺利通过吗?
赵来君找了5个
大小形状各异的冬瓜
进行新机器的测试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冬瓜就接二连三经过刀体
快速完成了削皮
改进后的新机器
能应用到工厂的大量生产中吗?
信心满满的赵来君
准备和削皮工人们
再来一场更大的比赛
10个工人组成人工队
赵来君和助手
以及主动前来帮忙的父母
组成4个人的机器队
两队要分别削完300个冬瓜
担任裁判的吴质检员说:
“评判的标准就是
皮一定要削干净
削掉的皮厚度要均匀
速度还要快”
为了“难住”赵来君的机器
工人们还搬了一些弯冬瓜
这次,机器队能挑战成功吗?
机器快速旋转
削出一个个冬瓜
赵来君的父母
负责收尾工作
和全程人工比起来
机器队还是相对轻松的
虽然人工队单人速度不及机器
但人工师傅们动作娴熟
全队一分钟能削10个冬瓜
而机器队一分钟才七八个
人工队在整体速度上略占优势
比赛刚开始三四分钟
人工队就完成了1/10
而机器队那边
由于电机功率太小
导致机器过热保护停机
赵来君赶紧调大了功率
本来就领先的人工队
更是加快削皮速度
试图将机器远远落下
十五分钟过后
人工队已经完成了一半
速度逐渐慢了下来
有的人刀子钝了,跑去换刀
有的人腰酸背痛,停下休息
机器队则稳定保持在
每分钟七八个的速度
很快就赶超了人工队
当人工队还有60多个冬瓜时
机器队只剩下十几个了
剩下的冬瓜
在机器的输送、运作下
一个个顺利地通过刀架
最终,机器队率先完成了比赛
机器队的速度更快
质量又怎么样呢?
裁判吴质检员说:
“人工队削的皮薄厚不均
而且有些没削干净、留有余皮
机器队削得比较均匀光滑”
看到机器的工作成果
工人们纷纷夸赞:
“机器削得太光滑了”
“比我们人工削得好多了”
发明源于热爱,成功在于坚持
为赵来君点赞
感谢我们的发明人
小发明解决大问题
小创意里有大智慧
冬瓜削皮机
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削皮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