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煮茶风景(湘北明珠太青山)
小煮茶风景(湘北明珠太青山)钦山寺,历经千年风云,曾悲凉的盘亘于太青山间,也曾辉煌于澧阳平原,一千七百余年的毁灭重建,见证了钦山寺的前世今生——今天,钦山寺以其超历史的盛貌展现于世,以其人杰地灵之势,开中国佛教曹洞之宗,成为中国久负盛名的佛教禅宗道场。古人云,茶禅一味出夹山,我说,云在钦山水在瓶。这是一句偈语?诞生中华最古老城市的澧阳平原,坐拥彭山、太青两座历史名山和城头山的史前文明,位于彭山腹地的钦山寺本是长江之南众多庙宇中的一座,但因其“罗汉松、青龙井、不二禅茶”三绝而闻名天下,更因大唐鉴真法师东渡扶桑而被尊为日本佛教之祖庭。澧县有三座山,一曰城头山,二曰彭山,三曰太青山,一个说古城,一个说古渡,一个说禅茶。太青山,守护澧阳平原的神山太青山:神似毛主席的石山
原文来自兰笑策划矩阵微信公众号
导语——
钦山一悟禅茶味,太青归来不见仙。
不二法门青龙井,千年古松叠罗汉。
澧县有三座山,一曰城头山,二曰彭山,三曰太青山,一个说古城,一个说古渡,一个说禅茶。
太青山,守护澧阳平原的神山
太青山:神似毛主席的石山
古人云,茶禅一味出夹山,我说,云在钦山水在瓶。这是一句偈语?诞生中华最古老城市的澧阳平原,坐拥彭山、太青两座历史名山和城头山的史前文明,位于彭山腹地的钦山寺本是长江之南众多庙宇中的一座,但因其“罗汉松、青龙井、不二禅茶”三绝而闻名天下,更因大唐鉴真法师东渡扶桑而被尊为日本佛教之祖庭。
钦山寺,历经千年风云,曾悲凉的盘亘于太青山间,也曾辉煌于澧阳平原,一千七百余年的毁灭重建,见证了钦山寺的前世今生——今天,钦山寺以其超历史的盛貌展现于世,以其人杰地灵之势,开中国佛教曹洞之宗,成为中国久负盛名的佛教禅宗道场。
史载“唐代文邃禅师开建”,现而今经过历史变迁,已经幻化成一座澧阳人的精神丰碑。
罗汉松、青龙井、不二禅茶。是为钦山寺“三绝”。
钦山寺的前世今生
澧水南岸有彭山,去彭山五里有寺曰“钦山寺”。钦山寺的前身即澧州乾明寺。
乾明寺始建于南北朝南梁天监九年(公元510年),至大唐盛世,玄奘法师前往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扶桑弘扬佛法,后来经八大禅师之一的文遂重建钦山寺,历经清朝、民国修建,现在的钦山寺复建于2007年。
35年前,在距澧州城10来里的澧水河畔,本土一位诗人登上人骑山,在遍野的荆棘中寻羊肠小道,访当地老人,觅历史痕迹,目睹了钦山寺的荒凉,感慨了千年名刹的悲怆。
他默默的伫立在钦山寺遗址之上,一株苍老的罗汉松低垂着树冠,好像在诉说钦山寺的不幸。寺庙仅残存六间半瓦房,残留在墙头翘角的各式奇丽花纹仿佛昭示着过去的辉煌。东侧的青龙古井清澈深邃,宛若钦山寺哭诉的泪水,井面波光,倒映着钦山寺的沧桑。
《澧州志》记:“大唐大德僧文邃建”。相传由当代八大禅师之一的文邃禅师始建并首任主持,庙基下有壑深不可测,风声怒号毒蛇藏内,故迭石其口,建庙镇之。依山势倾斜建筑布局从低往高,四进,四十余间。“寺旁有九进斋堂,石云板;约阔二尺,扣之铿然。”现存有明代建房三间半,约100平方米,寺东侧尚存古井一口,罗汉松一株。另有历代寺僧基塔残迹,还可辨认十余处。
唐时的中国佛教正处在鼎盛时期,各地寺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高僧辈出,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扶桑正是此时。当时,乾明寺内藏木刻经典三千多卷。鉴真东渡日本弘法演教之前,曾来钦山寺住持,研习佛门典籍,在东渡所率僧侣中,即有钦山乾明寺僧人,因此日本佛教曹洞宗系尊钦山文邃禅师为其始祖。
钦山寺和同处常德的夹山寺、药山寺系出一脉,曹洞祖庭源于古武陵,是宗教界的一个颇具机缘的现象。
清代《重修钦山寺缘由碑》载:“钦山乾明寺,唐代文邃禅师开建,至宋、元、明,代不乏人,迨至国朝康熙年间,有成燮(变)上人住持几载,又有照民(明)和尚接住十余载,在此圆守”。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嵩山老人师徒应本县善众邀请,入主“荒凉不堪,此场为洗”的钦山寺。至嘉庆元年(1796年)大佛殿重修竣工,全盛时期常住僧众百余人,拥有田亩三百、山林千亩,寺院占地两万平米,大小房屋四百余间。
钦山寺有1758年历史,灵隐寺只1600余年历史;清康熙南巡登灵隐寺是即兴题匾,乾隆则慕名长途跋涉到澧州,登寺当即题“钦山寺”赐匾,还将乾明寺改为钦山寺,钦,代表皇家钦赐,比康熙顺名挥毫赐匾多了层含义。灵隐寺躺在杭州城的群景中,有些许嘈杂。钦山寺远离城市的喧嚣,独居群山怀抱,山的俊秀和大地的灵气簇拥着他,神明的仙气围绕着他,几乎没有城市嘈杂和世间杂念的干扰。
钦山寺历史上不仅皇帝到此访禅,更有不少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到此拜谒存迹,乾隆八年郑燮所赠一副竹联,至今仍存于钦山寺。即使近代,不仅曾有孙中山先生给钦山寺送来一套梅、兰、竹、菊名画的尊荣,更有贺龙禅访改名的佳话。
棒喝与禅茶
湖南一地驰名于佛界的禅宗祖庭,有四个在常德。分别是药山惟严禅师祖庭药山慈云禅寺、“茶禅一味”的祖庭夹山灵泉禅院、“棒喝”的德山棒祖庭德山乾明寺、鉴真弘法演教的祖庭澧州钦山寺。
其中,有两个与禅茶有关,被认为是日本茶道之滥觞。
作为一宗历史悬案,李自成实兵败于古澧州,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澧县和石门一带。史载,(李)由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奔澧(今湖南澧县),其下多散亡,至清化驿(今澧县境),随十余骑走牯牛坝(今临澧县境),复弃骑去 独窜石门夹山。
太青山地处湖南石门、澧县及湖北松滋三县交界地带。太青山、夹山、壶瓶山皆为湖南武陵山脉余脉,太青山最高海拔1051米,群山巍巍,茂林修竹,气候宜人,一年二百多天云封雾锁,系优质云雾茶产地,茶香闻名遐迩。这一带,目前出现了“双上绿芽”、“东山峰云雾绿茶”、“夹山禅茶”、“钦山来二胡禅茶”等茶品。
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所以,不少禅师在接待初学者,常一言不发地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或“棒喝交驰”提出问题让其回答,借以考验其悟境,打破初学者的执迷,棒喝因之成为佛门特有的施教方式。《续传灯录》“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尽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忌,了忘药忌未天真。”后以喻促人醒悟的警告为棒喝或当头棒喝。
德山乾明寺在我国佛教界十分有名主要是因为宣鉴禅师,公元782年至866年在此大阐宗风,以著名的“德山棒”接引后学。宣鉴禅师有句名言∶“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并辅以大声喝斥,猛戳学人的情思理究,使之悟道。与“临济喝”共同构成禅宗接机的一代特色。
宣鉴因吃卖烧饼老太婆的“点心棒”而得道,吃武陵郡太守的“杀威棒”任乾明寺(钦山寺)住持,时追随者至乾明寺(钦山寺)追随宣鉴时,被宣鉴持棒打出而得道,后传为德山宣鉴“禅宗棒喝”禅宗,自此,澧州钦山寺(曾也是乾明寺,宣鉴也当过主持),始成为“德山棒喝”禅宗祖庭的最早发生地。
德山宣鉴因“棒喝”而美名天下,“禅茶、棒喝” 成为禅宗接机特色,澧州乾明寺(钦山寺)是其中重要的纽带。
从棒喝到禅茶,我们绕不过茶圣陆羽。
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
澧州产好茶,无论是茶的外形还是内质,俱是茶中极品。春天是幸福的开始,这片茶园没有忧伤,没有愁绪,有的只是对春暖花开的憧憬和无限向往。
宋代蔡襄《茶录》中写道:“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而现代的钦山茶,取名“来二胡”,犹如佛家得道开悟的不二法门,玄机立现。
远古的澧州境内如同今天的云南一样温润,广袤的森林、草地及河湖沼泽,大象成群,各种植物自由生长,据《澧县城头山中日合作澧阳平原环境考古研究》报告,在城头山植物遗存的孢粉分析中,发现了数处大量的桑科、桦木科、山茶科孢粉,这也证明了野生茶在这一时期己为远古先民所用。
“禅茶”在禅宗文化传承地,遵循一定的“禅宗仪轨”,用“平常心、欢喜心、不比较、不计较、简洁、简朴”的理念,按照传统的种植、采摘、加工方法生产的茶叶。
茶禅行者、茶禅侍者、禅茶饮者,用静默的形态,调整呼吸,平定心态,心无比较,也无计较,体验“茶禅一味”的真谛。一味:是茶与禅共同的味道,即茶的养身、养心功能,禅的修身、养性功能。
茶从摘取下树,到各种烘培,装入翁中热水浸泡,于是茶转化成了精神层面,溢满了心灵的香气。一杯生津、二杯通慧、三杯开怀……
钦山禅茶经过摊青、杀青、清风、理条、提毫、干燥等六道工序,其外形条直秀丽,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汤色清澈明亮,其清香高鲜持久,口感醇厚甘甜。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
武陵山终年云雾孕育了“禅茶一味出夹山”和“茶禅一悟来钦山”的历史厚重,繁冗的仪式自然有其庄严与敬畏,细琐的抹茶自然有其细腻与隽永,无关乎哪种吃茶方式更好,哪种茶味道更佳,在茶与水面前,坐定,就有禅意。
日本国的祖庭情结和战争荼毒
钦山寺与历史脱节的时空过长,只有罗汉松、碑林和青龙井才能有效衔接——他们既是钦山寺现存的历史又是历史长河里的见证。
千年罗汉,禅茶嫡传。
据州志记载,公元851年古《钦山乾明寺》曾在紫珍阁藏有木刻经典3000多卷,史记和佛教诸多藏书历史资料中记载,当年鉴真大师在东渡扶桑,弘法利生,曾来钦山寺研习佛教典籍,在东渡日本弘法的僧团队伍中,就有钦山寺僧人扶桑护法,并留居东洋传教。从此,中国的新时代文化也随着佛教禅宗的东洋弘法演教而传入了日本,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使之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日本佛教随之振兴,犹以曹洞宗派更显兴盛,东洋教众尊文邃导师为其始祖。澧县的钦山寺和石门的夹山寺一道,被普遍认为是日本佛教和禅宗的祖庭。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曾在钦山寺设立军需被服厂。常德会战中,还是澧水线的战地指挥所,钦山寺成为日军轰炸和偷袭目标。三十多年后,八十年代中期日本佛教参拜团,曾渡海前来东土,四次到钦山寺寻根祭祖,拜佛诵经。
【夹山灵泉禅院】
俗称夹山寺,是佛教禅宗祖师讲经说法之所,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在此住持说法评唱的《碧岩录》,被誉为天下“禅门第一书”,在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影响深远。夹山是誉满东亚的茶禅祖庭,夹山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碧岩泉是煮茶的极品泉水。夹山开山祖师善会讲禅说法品茶,悟出了“茶禅一味”真谛。
贺龙禅访改名
贺龙原本名“文常”,字“云卿”,任澧州镇守使曾数次登寺祭拜。传说贺胡子在钦山寺关王殿见“赵子龙师卧龙龙兄龙第,张翼德尊玄德德君德臣”这副对联后,因仰慕赵云之情甚殷,再看白虎山气吞山河,观青龙山像一条莽莽青龙,巍巍蜿蜒,气度异常。于是,这才将自己的大名改为“贺龙”,之后更是驰骋疆场,叱咤风云,大名如雷贯耳,让敌闻风丧胆,跻身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列开国元勋之位。
兰笑三入钦山寺
三上钦山青龙跃,七过法门皓月穷。
佛说少年不更事,二壶禅茶两头空。
用禅心去面对我们看不透的红尘才知道佛有佛的寂寞,人有人的痴念。人生的遇见和别离,自有定数,在钦山之麓,即便是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依旧透露着丝丝空落。我愿与莲一样站在生命的池塘,静观云卷云舒,淡看花开花落。抑或让我在博大无迹的目光中静寂,将每一个故事,写成一阕青词,装裱在佛堂的门扉上,温一壶岁月的茶,淡品春秋,静守冬夏。
可惜我不会筝,然一曲云水禅心,把丝丝禅意融进生命,在心底安静的生长。心的安静犹如坐在菩提树下听风,就连呼吸也是染了袅袅檀香,沉静的妙处体现在平和与相知,仅凭只言片语便可领会其心,那是禅宗推崇的开悟。
我们于凡夫俗子之外,自诩为隐在俗世的修行者,为求于热闹处寻得心的安静。其实,我不是小我,佛不是大佛,六千年的城头山,一千多年的钦山寺,可以化作掌心的一枚秋叶。心底的素念,时而半捧于手心,时而隐藏在秋的眉眼间,时而流淌在秋的茎叶里,那是一幅珍藏于灵魂的甲骨文画卷,上面写着,澧阳,永如初见。
念所至,记得在城头山不远的钦山禅寺,执起木锤,磕钟而眠,余音袅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