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最难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从渭城曲到别君叹穿越千年的盛唐离愁)
潼关最难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从渭城曲到别君叹穿越千年的盛唐离愁)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盛唐诗人的代表,有“诗佛”之称。《渭城曲》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它以送友人西去为内容,表达最普通的离别之情。轻快晓畅,易于演唱,后被编入乐府。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了。
创作背景
这首《渭城曲》是王维晚年之作,盛唐由强转弱之际,社会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生维艰,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据《资治通鉴》756年(至德元年)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757年(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王维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写下此诗。
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全诗从南朝沈约的一句诗“莫言一杯酒 明日难重持”点化而来。王维诗妙在没有露骨地说“明日难重持”,而是将此意藏于寻常话语之间。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至真至纯的老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阳关已经没有故人,何况安西之远。明白此意,可知离别之苦,此一去或成永别,不知何日重见。据说王维后来“偶于路旁,闻人唱诗,为之落泪。”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古时候,只有黄土路,每当皇帝或高官出行之前,所经过地的官府都要号令百姓“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把必经的道路和街道修饰一番,以示尊敬。“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青青”,不是青草的绿色,而是青衫的黑色,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在这里,原本因干燥而显得灰扑扑的房屋,青砖青瓦经朝雨的浸润,黑漆发亮,清晰如新。旅馆周边的柳树被雨水洗涤,露出本色,生机蓬勃,春意盎然。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即将远行得的朋友“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故人”所指其实就是王维自己。王维提笔时的思维落拓不羁,常有神来之笔,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一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面两句他反主为客,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家乡亲人,却来个空间置换,只道出家乡兄弟们的遗憾,“遍插茱萸少一人”, 而这缺席的“一人”就是王维。同样,“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是时空挪移,意思是:待你将来从西边的阳关回来,再到“渭城”,就再也见不到我这位“故人”了啊!意即自己已与元二阴阳两隔。
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此番互道珍重,饱含生离死别之意,事实上,元二结果如何不得而知,王维确实在此后几年内落魄辞世。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渭城曲》蕴含的这层深意,处在太平时代的人们是很难体味到的。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此种凄凉,难道不能催人泪奔?
2018年3月3日晚,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陕籍歌手曹轩宾用陕西方言中的关中话演唱的一首《别君叹》,一下子击中了每一位观众,让太多人红了眼眶,留下了眼泪。而这首《别君叹》正是来自盛唐的离愁《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刚下过雨的渭城清晨,看起来是那样清新自然。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
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洁净、清爽。
人来人往的驿站,上演着一幕幕到来和离去,
杨柳畔着春风仿佛在呼唤着游子、归人。
再送这一步,只能到这里,
临别之际,要说的话很多,
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为你践行的酒已过多巡,但再喝这一杯吧!
过了阳关,再难见故人!
当曹轩宾用关中话唱出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时,听者仿佛都穿越回这首诗歌创作的唐代。配合着背景中的大漠孤烟,一股荒凉而萧瑟的感觉笼罩着每一个听者,更让鉴赏团成员曾宝仪感动落泪。原诗到这里本已结束,不过为了更丰富的情感表达,曹轩宾又邀请他的好友,作了后续。
低吟白雪逢阳春
送君别去无知音
高台孤矗昂首望
穹凄尽兮宙宇敞
友人的身影已经离去,只留自己独徘徊。
人生在世能有一知己,便是幸运至极,
恰如伯牙子期,再遇流水知音。
从白雪皑皑到阳春三月,你走了已有多时。
这一别,身边再无懂我之人。
一次次登高楼远眺,让风充斥着胸怀,
看宇宙之大,“我”之渺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物与我皆无尽。
这是友人离去后的忆友之情。
车马纵兮雁飞翔
春复秋往世无常
幽清默兮落暗乡
何年何月蹉跎降
莫问莫观你莫惆怅
山石林木无易样
车来车往、雁来雁去,春去秋来,世事无常。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都在不断的经历中成长,
从年少轻狂到不再年少,从懵懂无知到云淡风轻,
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不知不觉已经在人间混迹多年。
如果我们还能再相会,是否都已有了皱纹。
不要再问、无需惆怅,
秦岭还是那座秦岭,默默矗立,不曾改变。
这是经历世事后的领悟。
从《渭城曲》到《别君叹》,从原诗到新词,从古韵到新曲,从唱腔到音色,咏唱出来的《别君叹》,让不少网友开启单曲循环模式。歌曲开头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就是原汁原味的陕西话发音。在唱到“高台孤矗昂首望”中的“昂”字时,它的陕西话的音调恰好和古琴的声音互为映衬,琴瑟和鸣。瞬间让人感受到古人们原汁原味的语言,对于一千多年前诗人王维送别友人的那份不舍与眷恋感同身受。
酒要醉给知己,琴只赠予知音。
在那个交通不便、战乱频发的时代,西出阳关一别可能就是数十年,一别知音,一声叹息,可能再也无缘再见。一段友情的维系,便只剩下神往,至此,我们便能体会王维为何这般不舍,为何十里长亭,一送再送。这份离愁别绪,为何能感染得无数人为之泪目。
诗歌,有诗便有歌,尤其是作为唐代乐府经典诗的《渭城曲》,在唐时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歌唱。虽然如今的我们已经无法再听到古代的唱法,但至少,这一首《别君叹》,仿佛带着我们穿越了千年,置身那个大漠风沙萧索的阳关,去体会那个一生只能遇到一个知己的盛唐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