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日本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她从9岁开始出版第一部诗集)

日本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她从9岁开始出版第一部诗集)我虽说“看不懂”高璨这部新诗集,但其中有些句子真的写得很美、很隽永,我甚至有时会惊诧于她特别的想象力,如:高璨走过的路,是一位天才儿童走过来的路,她用那颗童心去感知在她眼中的奇幻世界,并把这种感知用美丽的语言说出来。这是许多儿童所做不到的。儿童都天生好奇,他们几乎都在用童心去感知世界,所以他们会缠着父母问这问那,有数不清的“为什么”,而父母便用理性的、经验的知识回答他们,甚至有人为儿童编写了《十万个为什么?》帮助儿童,也帮助父母们找到正确的答案。于是,在儿童的心中,一个个充满幻丽色彩的世界就变成了冷冰冰的理性的、知识的世界。与此不同的是,高璨始终在用一种童心去感知世界,世界在她眼中永远是那么奇妙。她的父母欣赏她的感知,似乎没有用他们的理性知识去改变她。她写出自己的感知,一行一行字句,没有标点,没有韵脚,当然更没有格律,一种不像是诗的诗。但这份童真,天然就是诗,或者说诗的灵魂其实就是童真。高

文/姜广辉

高璨,高挑的个儿,19岁的人生已经很璀璨了。她从9岁开始出版第一部诗集,到现在已经出版了14部书。古人说“著作等身”,现在是她的著作在同她的年龄赛跑,每一年出版一部以上的著作。

日本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她从9岁开始出版第一部诗集)(1)

这不,她又要出版一部新诗集了。前几天,她提出了要我为她的新诗集写一篇序言。高璨在岳麓书院读历史学本科,岳麓书院规定,每位本科生都须有教授专门指导。我是高璨的导师,当然不能拒绝高璨的请求。

可是,我将高璨的新诗集拿过来阅读,发现很多新诗读不懂。我对她说:“你的诗我读不懂啊!”高璨回答我:“老师,没那么复杂。”

我说的是实话,高璨的有些诗,我真的读不懂。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些古典诗词,后来从事中国思想史专业研究,古典诗词也不读了。近些年因为调到《地理杂志》所称“中国最具诗情画意的高校”——湖南大学来工作,天天生活在岳麓山的美景中,于是诗兴大发,开始作诗填词,并讲授古典诗词课,同几十位师生相互唱和,出版了一部集35位师生作品的《麓山雅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和同学一起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而许许多多古典诗词也不是一看就懂。

诗词,就其本性而言,即使不是朦胧诗,不用蒙太奇、意识流等手法,也往往不是很直观的。一次同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孔和平交谈(他年轻时候就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说:“写诗,就是绕着弯子说话。”旨哉斯言!

最近,我把高璨引见给孔和平同志,孔和平同志十分欣赏高璨的天分和成就,要她不断提高自己,鼓励她将来拿诺贝尔文学奖。

高璨走过的路,是一位天才儿童走过来的路,她用那颗童心去感知在她眼中的奇幻世界,并把这种感知用美丽的语言说出来。这是许多儿童所做不到的。儿童都天生好奇,他们几乎都在用童心去感知世界,所以他们会缠着父母问这问那,有数不清的“为什么”,而父母便用理性的、经验的知识回答他们,甚至有人为儿童编写了《十万个为什么?》帮助儿童,也帮助父母们找到正确的答案。于是,在儿童的心中,一个个充满幻丽色彩的世界就变成了冷冰冰的理性的、知识的世界。与此不同的是,高璨始终在用一种童心去感知世界,世界在她眼中永远是那么奇妙。她的父母欣赏她的感知,似乎没有用他们的理性知识去改变她。她写出自己的感知,一行一行字句,没有标点,没有韵脚,当然更没有格律,一种不像是诗的诗。但这份童真,天然就是诗,或者说诗的灵魂其实就是童真。高璨一直保持这种童真,她也就天然具有了诗人的心灵。这或许是当代许多第一流的文人欣赏她的原因。

我虽说“看不懂”高璨这部新诗集,但其中有些句子真的写得很美、很隽永,我甚至有时会惊诧于她特别的想象力,如:

桥走过河流 爱上便留下了

……

地铁灯光打亮隧道

人们色彩混杂奔我而去

——《蒙太奇日记》

你从遥远的地方来

却可以那么轻

风的语言你没有学会

鸟儿的也没有

水面上你是冰的小舟

划着六扇的桨

……

舞者众多 你们都纷纷落

为天空卸妆为大地盛装

——《残雪》

古城总得有些不同

比如可以在庄严厚重的城门洞里卖菜

只怕回首误入大唐明清

比如可以在世纪前瞭望军情的空隙望见灯红酒绿

只怕当风声为霍霍乱箭

——《城墙》

一本书页页翻阅是人生

随意翻阅是梦境

……

我的书里会不会飞出三只脚的鸟

我的梦会不会告诉我剧终的内容

——《表象外衣》

只有夜空

使夜没有空

——《山夜》

等待迎娶的白衣新娘们

踮脚昂首站在枝头

没有绿叶的婚车上

她们的笑靥就是歌

——《玉兰花》

一个人他坐在海边看夜空黑

一片海她躺在地上看月光白

与其说是裙摆 是翅膀 是马蹄踏雪

不如说是深沉的倾诉啊

潮水从风的远方跑来

将听不懂的故事推至那人脚边

再 抽回去

用潮水作衣白浪作裳

定胜过丝绸的柔软 冰凉

胜过丝绸与微风的暧昧

——《海洋》

我突然想起蝴蝶

这暖暖倾下的阳光

仿佛由它们的翅膀构成

——《冬的光》

无需多举例,这样的诗句,在新诗集中还有不少。我不想解释它们。大家读了都会有所体会。能有体会就已足够。

我虽然是高璨的指导教授,却不想主动教她什么,怕干扰了她既有的成长路数。我同高璨约定:当你想学什么的时候,我再教你。有一次她拿着我新出版的《易经讲演录》,要求我教她《易经》,我给她讲了学习《易经》的要领,大约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她就掌握了学《易》的方法。在她的新诗集中也便融入了学《易》的感悟:

五爻的君王也常磨难呢

占卜者的手

解经者的舌

哲学家的眼

易经却从来都是它自己

任凭来者言语

天机不可泄露

——《魔术》

她也听过我讲《诗经》的课,之后,也将感悟写到《魔术》一诗中:

诗经说完了秘密

荇菜水中游

心上人就只在心上走

——《魔术》

高璨的诗,都像是一种心灵的独白,表现一种意识的自我或者说自我的意识,一种未受世俗污染的童真之心。古人写诗,忌“人间烟火气”,即“尘俗气”。黄山谷称赞苏轼《卜算子》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不食人间烟火”,在古代曾是一种很高的诗词境界。

高璨在成长,如今正要步入成年,这样的诗风是否一直要持续下去呢?是否要面临一种转型呢?

我一直认为,无论做学问或写诗,都有一种不断提高境界的过程,如九层之台,拾阶而上,步步提高。高璨写诗也会面临进一步提高或转型的过程,这种提高或转型会现出怎样的形式?这里,我只是提两点简单的希望:一、希望多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二、希望今后的作品能向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是为序。

本文为《四五六七日的雪》推荐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