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地滚雷怎么防范(难忘的地滚雷经历)

地滚雷怎么防范(难忘的地滚雷经历)3.球状闪电是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进行的。2.球状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从百度上可以找到有关 “地滚雷”的解释:那是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至50 cm。根据众多的目击材料,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球状闪电的基本轮廓。这种发光的球体大小在高尔夫球和足球之间,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其亮度可与100瓦灯泡相当。球状闪电持续时间一般在5~10秒左右,有些可长达1分钟以上。它会随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的空中自在飘飞,有时逆风而行,可穿门窗,进室内,甚至穿过炉子烟筒。有时会悬停,有时是在一静止位置旋转,有时是不停地转动,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碰到障碍物爆炸发出巨响而消失。球状闪电运行速度缓慢,有时与人跑速度差不多,极少情况下它会发出轻微的嘘哨声、嘁嘁声或咝咝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球状闪电几

地滚雷怎么防范(难忘的地滚雷经历)(1)

这是我的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主楼

哈工大的主楼是欧式建筑,是当年受苏联的影响而建成,类似于这样建筑风格的有北京军事博物馆、北京展览馆、老的中央电视台等。我们的专业教研室(我们的班级是7653班,即76年入校的五三专业,‘五’是无线电系,‘三’是测量专业)在第七层,是学校的最高楼层,每天下午我们都在那里研制工业计算机。哈尔滨虽然是北方,那里的雨雪雷电却比北京多,甚至冬天也打雷。

地滚雷怎么防范(难忘的地滚雷经历)(2)

网上提供的闪电火球图片

1978年夏季的一天下午,我们照例在教研室工作。那天阴沉沉的,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大约是3点多钟,一阵微风从打开的窗户穿堂而来,带来了潮湿的气息,预示着将有大雨而至。我忽然感到右侧变得明亮起来,似乎有人开灯照明(因为当时已经很暗了),我不经意地侧目看去,立刻被一个奇怪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一个碗大的火球闪着桔红色的光芒正在朝我们漂过来。我们吓得不敢动弹,眼见它轻飘飘地似有旋转,经过我们的面前静静地朝向对面的窗户而去,其间好像还能听到极细微的嘶嘶声,大约数秒钟的光景,那个美丽而恐怖的火球就消失在窗外了。根据我从《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技书中获得的知识,我知道碰到了罕见的地滚雷了,并且庆幸我们逃过了遭雷击的危险,要是那火球碰到了我们,后果将不堪设想!好在我们都呆若木鸡,没有造成空气的扰动,那个火球就随着风向漂到了窗外。关于地滚雷的成因,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它的发生频率极低,存在的时间极短,又没有照片或影像供学者研究,所以一直成为悬念并带有传奇的色彩。下面就是我搜寻到的权威分析,并以此来结束我的奇遇和描述。

从百度上可以找到有关 “地滚雷”的解释:那是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至50 cm。根据众多的目击材料,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球状闪电的基本轮廓。这种发光的球体大小在高尔夫球和足球之间,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其亮度可与100瓦灯泡相当。球状闪电持续时间一般在5~10秒左右,有些可长达1分钟以上。它会随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的空中自在飘飞,有时逆风而行,可穿门窗,进室内,甚至穿过炉子烟筒。有时会悬停,有时是在一静止位置旋转,有时是不停地转动,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碰到障碍物爆炸发出巨响而消失。球状闪电运行速度缓慢,有时与人跑速度差不多,极少情况下它会发出轻微的嘘哨声、嘁嘁声或咝咝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球状闪电几乎总是发生在雷暴天。

2002年1月15日英国皇家学会在其学术杂志《哲学学报》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组有关球状闪电理论的文章:

1.球状闪电是由含有水合离子的小水滴组成的,它通过离子反应来释放能量。

2.球状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

3.球状闪电是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进行的。

这些理论都有些说服力,特别是第三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球状闪电能够穿过墙壁和关着的窗子,似乎更有说服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