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东侠义精神(展现山东人优良品质)

山东侠义精神(展现山东人优良品质)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山东卫视总监闫爱华表示,翻拍《大刀记》,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更是责任感的驱使,这是做了一个抢救性挖掘。而令导演赵浚凯欣慰的是,剧中保留下来两个很重要的东西,“第一是突出我们浓郁的乡土精神和乡土概念,里面实打实地拍了一些宁津的特产和名吃;第二是关于‘大刀文化’和‘大刀精神’的宣扬,‘大刀精神’里的忍辱负重、厚积薄发、外御强敌,我们通过各个不同的侧面把它汇总出来。”《大刀记》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反映冀鲁边区抗战的电视剧。据悉,电视剧播出首日收视率破一,在山东省本土收视最高达到11个点以上,在全国的最高收视率达到1.23,同时段排到全国网第二。3月6日,电视剧《大刀记》在济南举行研讨会,该剧主创人员对电视剧的创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与会的专家和观众代表分别从各自视角阐述了对《大刀记》的理解和评价。导演:从不同侧面弘扬“大刀精神”

山东侠义精神(展现山东人优良品质)(1)

电视剧《大刀记》导演赵浚凯认为作品很好地宣扬了“大刀文化”和“大刀精神”。

山东侠义精神(展现山东人优良品质)(2)

山东大学教授周纪文说“大刀精神”已成为山东人一个形象的象征印象。

山东侠义精神(展现山东人优良品质)(3)

资深影评人、《影视独舌》创办人李星文认为该剧在细节上的“微创新”让人物形象更鲜活。

山东侠义精神(展现山东人优良品质)(4)

观众杨承田说《大刀记》融进了宁津的义字精神。

3月6日,电视剧《大刀记》在济南举行研讨会,该剧主创人员对电视剧的创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与会的专家和观众代表分别从各自视角阐述了对《大刀记》的理解和评价。

导演:

从不同侧面弘扬“大刀精神”

《大刀记》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反映冀鲁边区抗战的电视剧。据悉,电视剧播出首日收视率破一,在山东省本土收视最高达到11个点以上,在全国的最高收视率达到1.23,同时段排到全国网第二。

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山东卫视总监闫爱华表示,翻拍《大刀记》,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更是责任感的驱使,这是做了一个抢救性挖掘。而令导演赵浚凯欣慰的是,剧中保留下来两个很重要的东西,“第一是突出我们浓郁的乡土精神和乡土概念,里面实打实地拍了一些宁津的特产和名吃;第二是关于‘大刀文化’和‘大刀精神’的宣扬,‘大刀精神’里的忍辱负重、厚积薄发、外御强敌,我们通过各个不同的侧面把它汇总出来。”

专家:

“特色IP”和“微创新”值得肯定

在资深影评人、《影视独舌》创办人李星文看来,电视剧《大刀记》的成功有其必然性,是选择“特色IP”和进行“微创新”经营的成功案例(IP为著作权,内容版权的意思)。李星文把经典IP大致分成三类:一种是文学名著,其次就是红色经典,再就是民间传说。 《大刀记》源于一部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小说,在价值观和故事线上,不太可能有颠覆性的改变,因此改编翻拍要在细节上进行“微创新”,塑造出令人印象最深的鲜活人物形象。

山东大学教授周纪文也表示,“大刀精神”已成为山东人一个非常形象的象征印象,“山东人身上有很多标签式的概念 ‘大刀精神’可以为这些概念提供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它可以把山东人身上的优良品质、齐鲁文化中的观念展现出来,比如山东人重武、尚武,《大刀记》展现出来的铁肩担道义,都是山东人世代相传的做人理念。 ”周纪文说。

观众:

彰显了宁津地域文化的厚重

《大刀记》自播出以来,在宁津县乃至德州市掀起一阵观剧热潮。如今在宁津,《大刀记》已成为人们街谈巷议、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 “《大刀记》融进了宁津的义字精神,更彰显了我们地域文化的厚重,通过观看电视剧,人们感到亲切,也为身为一个宁津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从宁津赶来的观众代表杨承田说。

在宁津,人们观看电视剧《大刀记》时,不光看剧情,看完还要和邻居亲友进行讨论,梁永生的原型到底是谁?宁安寨到底在哪里?剧中经常提到龙潭街、柴胡店等地有没有电视剧中的原型故事?自己心中的“大刀精神”是什么?杨承田远在东北的哥哥看完《大刀记》后,对剧中提到的宁津元素很感兴趣,还要求他弄个地图来,通过地图寻找剧中提到的地方。

另外,春节期间,不少在外地打工的宁津人,都慕名去《大刀记》博物馆以及剧组在宁津的拍摄点千年大槐树等地参观,掀起了一股“大刀热”。□孙久生 孟娟 孙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