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擅长哪些音乐(巴赫也写过现代音乐)
巴赫擅长哪些音乐(巴赫也写过现代音乐)J.S. Bach: Suite No.3 In D BWV 1068 - 2. AirAir on the G StringKhatia Buniatishvili - Motherland悠远G弦上的咏叹调
你听过的巴赫是怎样的?
羊儿可以安心地吃草
Schafe können sicher weiden
Cantata BWV 208 - No. 9 Schafe können sicher weiden (康塔塔,作品208 - 第9首 羊群可以安全的吃草) (Arr. for Piano)
Khatia Buniatishvili - Motherland
悠远
G弦上的咏叹调
Air on the G String
J.S. Bach: Suite No.3 In D BWV 1068 - 2. Air
Münchener Bach-Orchester;Karl Richter - Bach J.S.: Brandenburg Concertos Nos.2 3 & 4; Orchestral Suite No.3 BWV 1068
荣耀
勃兰登堡协奏曲
Brandenburg Concertos
I. (Without Tempo Indication) (第一乐章 (无速度指示))
The English Concert;Trevor Pinnock - 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
II. Adagio (第二乐章 柔板)
The English Concert;Trevor Pinnock - 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
III. Allegro
The English Concert;Trevor Pinnock;Johann Sebastian Bach - 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
但是
“古典音乐之父”巴赫的伟大
不仅在于他和他所处的巴洛克时代
以及他所写的上述这些巴洛克音乐
他还是一位音乐语言创新的先锋
预示了两百年后现代音乐的发展
不信你接着看
呵!这奇怪的音符
1
康塔塔《主啊,我渴望你》(Nach dir Herr verlanget mich BWV 150)大约创作于1707年,巴赫的阿恩施塔特(Arnstadt)时期,他开始萌生一些奇特的想法。在巴赫的康塔塔创作中,它以比较稀松的配器和独立突出的合唱而显得与众不同。唱词来自圣经“诗篇25”,巴赫为四声部独唱和合唱以及小型巴洛克乐团(两支小提琴、一支大管和通奏低音)创作了这首曲目。据指挥家加德纳(Sir John Eliot Gardiner)所说,这首康塔塔被广泛认为是巴赫的第一部教会康塔塔。
康塔塔开头的小交响序曲(sinfonia)以及合唱部分的开始动机中都出现了一种在当时不常见的“半音阶序列”,这种罕见的半音阶序列给听觉上带来了一种微微的“怪异感”,借用音乐学家礒山雅的评论所述:“这两段开头类似图表的半音阶序列是对整个世界灾难遭遇的一种揭示。”巴赫用这种手法来表达康塔塔主题“主啊,我渴望你”所蕴含的悲恸。
下图红框内的音符,均按照“半音下行”进行排列。
BWV.150 - 1. Sinfonia
Ton Koopman - j.s. bach: cantatas vol.1
BWV.150 - 2. Chorus: Nach dir
Ton Koopman - j.s. bach: cantatas vol.1
在当时教会对他的一份控诉中提到,他在礼拜仪式的众赞歌中混入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变奏与音符,引起了大家的困惑和不满。他混入的那些奇怪的音符,就是他对半音化理念的尝试。
呵,这只是我探索的开端
2
18世纪20年代,巴赫在魏玛(Weimar)与克腾(Köthen)工作,相对自由的环境使得他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对“半音阶序列”的探索更进一步,达到“接近现代音乐”的状态。
最典型的例子出现在《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一册最后一首B小调BWV 869的赋格中开头的一段。请搭配音频查看下图中红框内的谱例。
Bach JS: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Fugue No. 24 in B Minor BWV 869
Ton Koopman - Bach JS: 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 Band 1
这里的“半音阶序列”不像上面那首曲子中那么明显,但如果将这些音由音高来排序,我们就会得到下图中的排列。
数字1到12的音名分别是
A#-B-C-C#-D-D#-E-E#-F#-G-G#-A
这些音涵盖了键盘上全部的十二个音,前十二音中以相邻两音为一组,每组之间都是半音关系。而直到约200年后的1923年,勋伯格才完善了“十二音技法”,将键盘上全部12个音以不重复的某种顺序用在一个音列上。
巴赫对半音的探索不仅在他的时代,甚至在他去世以后的300年都影响深远,勋伯格的十二音列以及各种变体都可以在巴赫的音乐中找到参照,因此可以说巴赫的创作中孕育着现代音乐。
但说句玩笑话
巴赫运用半音阶作曲
其实是 天注定的
因为他的名字中就蕴含了四个半音
B A
C H
B♭ A
C B
*德语中B指英语中的B♭,H指英语中的B♮
A-B♭-B♮-C均是半音关系
这就是著名的
BACH乐旨
巴赫的《降B大调前奏与赋格曲》,BWV 898,是一首名副其实以BACH乐旨所写成的乐曲,在赋格曲一开头便可以听到由B♭4、A4、C5及B♮4。
Prelude & Fugue in B-Flat Major BWV 898
Glenn Gould - Glenn Gould plays Bach: 6 Partitas BWV 825-830; Chromatic Fantasy BWV 903; Italian Concerto BWV 971; The Art of the Fugue BWV 1080 (excerpts); Preludes Fugues & Fantasies
* 谱例为01:31处
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BWV 846–893)是一组创作在全部二十四个大小调上的前奏曲与赋格,被广泛看作是西方古典音乐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被称为键盘作品的“旧约圣经”,共有两卷,每一卷都包含24组前奏曲与赋格。第一组是C大调,第二组是c小调,第三组是升C大调,第四组是升c小调,等等。如此不断上升的半音序列包含了所有的调,最后以一首b小调赋格结束。
当然其中也包含巴赫名字中蕴含的4个相邻之间是半音关系的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