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移动式空调骗局(拯救11亿穷人的不用电)

移动式空调骗局(拯救11亿穷人的不用电)氩氦刀,就拿氩氦刀来说吧,这是一种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肿瘤的先进技术。在15秒内,将氩气限压在大约19305kPa(千帕,是压强国际单位“帕”的一千倍)后供给冷刀,在冷刀尖通过一个直径很小的微孔(又叫焦耳-汤姆逊孔),迫使气压急剧下降到大约1034kPa,就能将病变组织冷冻至零下140℃~170℃。持续15~20分钟后,关闭氩气,再启动氦气,又可借氦气在刀尖急速膨胀,急速加热处于超低温状态的病变组织,使病变组织温度从零下140℃上升至零上20℃~40℃,从而施行快速热疗。这种冷热逆转疗法,对病变组织的摧毁非常彻底。利用焦汤效应来获得低温的实例也不新鲜,如天然气的分离、工业上气体的液化、还有医学上使用的的其实如果大家能稍微按捺住内心莫名的那股鸡冻情绪,是很容易抓住这类动辄打上“黑科技”标签“神器”的硬伤的!最简单的道理能量守恒就知道这肯定是假的,要想给室内降温,不可能不付出代价,比如空调、冰箱

最近,网上一篇用塑料瓶、纸板自制空调的帖子走红,孟加拉一位大叔,在今年夏天成为他们的救世主,完全不用一度电,就能造出一个能吹出凉风的空调来。好多小清新们看完就高潮了,纷纷表示“这才是真正的科技公司,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啊,比国内的发明专利有价值多了”。

移动式空调骗局(拯救11亿穷人的不用电)(1)

(“塑料瓶空调”的工作原理)

据说这种用塑料瓶做的神器,除自然风外不用任何其他动力,就可以让室内温度狂降5℃到10℃,而且还有鼻子有眼的给出了原理:就好像,你缓慢哈出来的气是热的,但是快速吹出来的气是凉的。这个塑料瓶空调,也是利用自然风通过瓶口时流速加快来制冷。这就是“生态空调”的工作原理,通俗易懂,充满正能量。

但悲剧的是,这么简单的原理,我们地球人竟然要时至今日,才幡然领悟!试问,一个小小塑料瓶,真的可以轻松改变空气的温度,如果有这样的好事,搞空调的可以就地解散了,董阿姨还需要那么拼吗?只需要发动大家一起来吹瓶子,就可以轻松解决几十亿人的防暑大业,还需要掌握什么核心科技?

其实如果大家能稍微按捺住内心莫名的那股鸡冻情绪,是很容易抓住这类动辄打上“黑科技”标签“神器”的硬伤的!最简单的道理能量守恒就知道这肯定是假的,要想给室内降温,不可能不付出代价,比如空调、冰箱所耗的电能。

首先,这个“塑料瓶空调”运用的原理是当空气或其他气体在通过截面突然缩小的塑料时,由于局部阻力,气体的压力将会降低,温度会发生变化。确实,在存在比较合理的压差条件下,是这样的。

靠这种原理来实现一定程度的制冷降温在N年前大学课程里面就有,并不新鲜。物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节流膨胀效应,最早是由1852年焦耳和汤姆逊发现的,人们又称它为焦耳-汤姆逊效应。

利用焦汤效应来获得低温的实例也不新鲜,如天然气的分离、工业上气体的液化、还有医学上使用的的

氩氦刀,就拿氩氦刀来说吧,这是一种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肿瘤的先进技术。在15秒内,将氩气限压在大约19305kPa(千帕,是压强国际单位“帕”的一千倍)后供给冷刀,在冷刀尖通过一个直径很小的微孔(又叫焦耳-汤姆逊孔),迫使气压急剧下降到大约1034kPa就能将病变组织冷冻至零下140℃~170℃。持续15~20分钟后,关闭氩气,再启动氦气,又可借氦气在刀尖急速膨胀,急速加热处于超低温状态的病变组织,使病变组织温度从零下140℃上升至零上20℃~40℃,从而施行快速热疗。这种冷热逆转疗法,对病变组织的摧毁非常彻底。

但是氩氦刀能提供零下140℃~170℃的低温,仰仗的是巨大的压差。那么5摄氏度的变化需要室内外的压强差是多少呢?答案是2525kPa这样的压强差大概是多大?直观来说,就相当于手上托着2.5的重物。这么高的压强差,连房子都不一定能扛住吧!更不用说那些塑料瓶了。况且一旦不是完全密闭的空间,压力差就会产生变化。一般的住房会完全封闭吗?所以,那么大的压力差是非常难实现的。而失去了压力差,节流膨胀效应也就无法实现了。

其次,这种方式降温,还必须具备苛刻的条件才行:要处在风口位置,且有一定速度的风吹。室外的风速还要保证能够定向由指定的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而这个装置只是一个单向的装置,无法实现定向流动。没风,或者风向不对,根本也没用,显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事情,实际上要实现必须要到沙漠等有大风的地方。

最后,最扯淡的是用哈气热吹气暖来解释降温的原理。人嘴里缓慢哈出来的气和快速吹出来的气,实际温度是几乎没有区别的。你嘟起嘴吹气时会觉得凉快,是因为快速气流带动了周围的空气,而周围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温度低,加速了皮肤表面的液体蒸发吸热从而觉得凉快,你可以试试把手扣在嘴上吹气,再嘟嘴也没用了。

更多塑料行业通关秘籍,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讲塑料”[jiangsuliao]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