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太极推手一个人怎么练(怎样学练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一个人怎么练(怎样学练太极推手)无论单推、双推和四正推手 都必须左右手互换 左脚右脚的位置互换。 通过四正推手练习沾连粘随的功夫 时间应该长一些 尤其是“随”的功夫 是将来实战推手时决定胜负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练习 至少应在一年以上。 两人单手手腕处(腕背部)相搭 要求轻轻相接触 既要有粘着之力 又不能用力。一方用按劲弓步轻轻随对方之劲前推 另一方则用捋劲虚步坐身轻轻随对方之劲回捋化开。无论前推或回捋 要求接触处之粘着力始终不变 劲起于脚 以脚的用劲带动两胯 以两胯带动身子 与拳架的姿势和运劲要求完全一致。 单推手练得熟练以后 就练双推手。双推手熟练以后 就练四正推手。四正推手必须认真 掤、捋、挤、按四劲分明。 从单推手至四正推手 主要是练习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功夫。沾连粘随的功夫是永无止境的 技艺越高 接触之处越轻 但仍是沾粘不脱 并能使接触之粘着力始终保持不变。因此虚实不露 使对方感到深不可测 做到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

太极推手一个人怎么练(怎样学练太极推手)(1)

在对敌搏斗中运用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和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的高超技艺克敌致胜 其基本功夫 是通过走架和推手锻炼而成的。

走架和推手 两者相辅相成。走架是练习推手的基本功 只有在拳架达 到一定功夫之后 才能开始练习推手。否则 就走不上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之路。推手是拳架的实践和应用。通过推手 才能加深对拳架的理解和鉴别拳架的正确与否。拳架愈练愈精 推手功夫则愈推愈高 最后则功夫可臻上乘。

太极推手一个人怎么练(怎样学练太极推手)(2)

下面谈谈怎样正确锻炼太极推手:

推手同样需要分阶段进行。当太极拳架练习至第二阶段以后 此时正确的姿势已经形成 已能做到劲起于脚 坐身松胯、两臂放松。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单推手。单推手看似简单 实则同样包含有沾连粘随、不丢不顶、舍己从人 引进落空等太极推手的主要功夫。

两人单手手腕处(腕背部)相搭 要求轻轻相接触 既要有粘着之力 又不能用力。一方用按劲弓步轻轻随对方之劲前推 另一方则用捋劲虚步坐身轻轻随对方之劲回捋化开。无论前推或回捋 要求接触处之粘着力始终不变 劲起于脚 以脚的用劲带动两胯 以两胯带动身子 与拳架的姿势和运劲要求完全一致。

太极推手一个人怎么练(怎样学练太极推手)(3)

单推手练得熟练以后 就练双推手。双推手熟练以后 就练四正推手。四正推手必须认真 掤、捋、挤、按四劲分明。

从单推手至四正推手 主要是练习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功夫。沾连粘随的功夫是永无止境的 技艺越高 接触之处越轻 但仍是沾粘不脱 并能使接触之粘着力始终保持不变。因此虚实不露 使对方感到深不可测 做到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

通过四正推手练习沾连粘随的功夫 时间应该长一些 尤其是“随”的功夫 是将来实战推手时决定胜负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练习 至少应在一年以上。

无论单推、双推和四正推手 都必须左右手互换 左脚右脚的位置互换。

太极推手一个人怎么练(怎样学练太极推手)(4)

四正推手的沾连粘随功夫练至有相当水平以后 结合拳架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 就可练习听、化、拿、发四劲。在发劲练习中 主要有往前发的长劲和短劲 往后发的靠劲 往上发的掤劲 往下的采劲以及往两侧的横劲等。同时并研习活步、大捋等。然后研习各种手法、自由推手、进入竞技性的实战推手阶段。

竞技性的实战推手 其胜负取决于我顺人背。只要我顺 对方必然是背。对方顺 则我必处于背。顺就是顺势、优势 亦即所谓得机得势。背就是背势 亦即所谓不得机得势。拳论讲:“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太极推手一个人怎么练(怎样学练太极推手)(5)

腰腿之病主要表现在:

一、不知将手、臂和上身松开 将劲沉至脚底 利用脚底的蹬劲和拧旋劲来带动两胯 用两胯来带动上身和上肢。而是力出于肩、胸 上身肌肉紧张 力浮于上 成为无根之木。

二、当对方进攻时 不知松胯、坐身、转胯 使来劲落空。而是挺腰挺胯 以致身仰歪斜、全身僵硬 则必然被对方打出。

太极推手一个人怎么练(怎样学练太极推手)(6)

拳论讲: “每见数年纯功 不能运化者 率皆自为人制 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 须知阴阳”。所谓“双重”之病 实指不知阴阳;阴阳亦就是虚实。自身用劲中实则全实 虚则全虚 这就违背了“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阴阳相济 方为懂劲”的原则 当然就造成为人所制 被动挨打的局面了。

与人相推中 对方实我亦实 这就成了顶抗之病。对方虚我亦虚 这就成离丢之病 对方就可乘我顶、抗和离、丢之时 将我打出。与人推手 必须谨记“舍己从人” 亦即“随”劲。但更应该懂得“从人还是由己” “从中有不从”亦即“阴不离阳 阳不离阴”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之意。

太极推手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高深的技艺 只有在明师的指点下和自身长期的实践以及悉心的研究 才能登堂入室而达“阶及神明”之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