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阳光明媚的颐和园(蓝天白云下的颐和园)
北京阳光明媚的颐和园(蓝天白云下的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距城区二十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原名清漪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作者:薯条妞妞
2015年12拍摄于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距城区二十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原名清漪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6 年,清政府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 1902 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冬日里的北京效区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真有那么一丝萧条的感觉,大部份的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偶尔还能在上面看到几个鸟窝。不过今天还好有蓝天白云,让我觉得有了些颜色,不再是那么的灰蒙蒙。
从宾馆到颐和园差不多半小时的车程,北京的朋友驾车送我过去,由于路上堵车,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到。可能是由于天冷又刮着猛烈的西北风,也有可能今天是正常的工作日,景区门口的广场上人稀稀朗朗有些游客。听朋友说这里大部份时候都是人山人海,看来今天运气不错,不但天气超好,游客还比较少。
连这个游客最喜欢留影的大门口,我也只是等了一会会就让我拍到一张没有人的照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清了场才拍到的照片。
买了票走进颐和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扇高大的门,上面用汉字和满文写着仁寿门三个大字,穿过这个门后面是仁寿殿。
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其陈设主体布局大致相同,均为皇家宫殿特定的陈设形式。但陈设的物品各异,颐和园时期较清漪园时期陈设豪华很多。现殿内陈设中心部分沿续了光绪时期的原样,其余陈设略有变化,原殿内的文物、图书、家具,除在殿内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库房保存。
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寝宫里面的门和窗都是关着的,也不对外开放,透过玻璃窗看里面陈设的生活品,感觉这皇帝过的还真不怎么的,没有想像中皇室的那份富丽堂皇。也有可能是遭列强的轮番洗劫,好东西都被人抢走了。
颐和园内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看上去还真有几份西湖的味道,站在湖畔码头左手边是知春亭,右边远处是万寿山。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
来到昆明湖边风力是越来越大了,感觉能把人吹倒。这个季节湖面的大部份地方都已结冰,不过还是不很厚实,听说最再过一段时间这上面就能滑冰了,哇这可是一个超大的滑冰场。
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取名知春亭。是皇室观赏风景和休息娱乐的地方,也是整个园林风景不可少的点缀之作。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旺季(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
园中园开放时间:8:30——17:00
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大门开放时间:7:00——17: 00
园中园开放时间:9:00——16:00
门票信息:
颐和园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有半价票。
颐和园联票:60元/张(旺季),50元/张(淡季),没有半价票。
颐和园联票包括颐和园门票和园中园门票(园中园包括文昌院、德和园、佛香阁和苏州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