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卧虎藏龙幕后纪录片(扛刀看李安卧虎藏龙卧了什么虎)
李安卧虎藏龙幕后纪录片(扛刀看李安卧虎藏龙卧了什么虎)导演徐浩峰曾经一语道破,李慕白表面上说了很多暧昧不清充满韵味的话,实际上是他想下山找个女人。李慕白要弃剑归隐又是十分矛盾,本来他就在山中闭关,在山中归隐不是正好,归隐又为何舍近求远的下山?李慕白:修道之人无法静心"我破了戒,提早出关,这次闭关静坐的时候,我一度进入了一种很深的寂静,我的周围只有光,时间、空间都不存在了,我似乎触到了师傅从未指点过的境地,我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的,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超过了我能承受的极限,我出了定,没办法再继续,有些事……我需要想想。"作为《卧虎藏龙》的男主角,武当大侠李慕白甫一出场就吐词暧昧不清,破了什么戒?"很深的寂静"和"寂灭的悲哀"又是具体指什么?
哈喽大家好!欢迎阅读本篇影评,我是扛刀菊千代。
最近一直在看《卧虎藏龙》的原著小说,希望从原著去寻找电影《卧虎藏龙》中隐藏的信息,2000年上映的《卧虎藏龙》,除了口碑好、票房高、让李安拿奖无数之外,它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武侠电影。
整部电影配乐出众、画面极美、对白充满哲思……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符合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武侠电影——露出水面的叙事只有八分之一,水面以下的内涵信息有八分之七。
《卧虎藏龙》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可是却处处暧昧不清,欲言又止,前后矛盾,在表面的故事之下,还有另一个故事,披着"传统武侠的皮",讲述的却是现代的情与欲。
李慕白:修道之人无法静心
"我破了戒,提早出关,这次闭关静坐的时候,我一度进入了一种很深的寂静,我的周围只有光,时间、空间都不存在了,我似乎触到了师傅从未指点过的境地,我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的,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超过了我能承受的极限,我出了定,没办法再继续,有些事……我需要想想。"
作为《卧虎藏龙》的男主角,武当大侠李慕白甫一出场就吐词暧昧不清,破了什么戒?"很深的寂静"和"寂灭的悲哀"又是具体指什么?
李慕白要弃剑归隐又是十分矛盾,本来他就在山中闭关,在山中归隐不是正好,归隐又为何舍近求远的下山?
导演徐浩峰曾经一语道破,李慕白表面上说了很多暧昧不清充满韵味的话,实际上是他想下山找个女人。
李慕白闭关所练是道家丹法,此法需男女搭配修炼,"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造成了在闭关中的"寂灭的悲哀"。
从《卧虎藏龙》原著来看,李慕白所练其实并非丹法,而是点穴,李慕白和俞秀莲上九华山练习了三年的点穴,不过从电影来看李慕白破戒下山,确实动了情欲,而李慕白见到俞秀莲,俞秀莲本是李慕白已故好友的遗孀,两人可以说十分登对了,但是当俞秀莲问李慕白会去北京找自己吗?李慕白又是暧昧不清地说了句:
也许吧。
去就是去,不去就不去,一代武当大侠为何如此暧昧?
而李慕白之后又去了北京找俞秀莲,当时他并不知道青冥剑失窃,而是为了和俞秀莲相见,这时李慕白又说:
我以为我们……已经讲好了嘛。
这时的俞秀莲明显陷入了迷茫,之前你说也许吧,现在又说讲好了?讲好又讲好了什么?
《卧虎藏龙》的单本小说,共有14章大约20万字,实际上李慕白出现的次数非常少,直到第九章之后才正式登场,占用了不过寥寥几千字,只在几处出现,踹了玉娇龙几脚,夺了几次青冥剑。
"南宫李慕白,巨鹿俞秀莲"
小说中,李慕白是标准的标签性人物,武当大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惩恶扬善,被问到为什么不和俞秀莲结合?李慕白在小说中也是十分暧昧不清:
你不明白。
除了这四个字,再无更多回应。
李安的电影改编可以说是十分巧妙,电影中将李慕白扶成了第一大主角,并且让李慕白从一个标签性的人物变得更加真实,有情有欲。
李安给了李慕白三个世界,让李慕白从地摊小说中的符号式大侠变成了有情有欲的现代人,首先是修道世界,这是李慕白的乌托邦,在修道的世界中李慕白明显失败了,而第二个世界是恩怨江湖,李慕白虽有一代大侠之名,但是他却想弃剑归隐,第三世界则是情欲世界,就是和俞秀莲、玉娇龙的情感纠葛。
李慕白对前两个世界都失去了兴趣,而情欲世界则是李慕白的追求,是他心中放不下的事,对李慕白来说,杀碧眼狐狸报仇不重要,青冥剑更是随手可弃开局就送了人情了。
电影中李慕白有着中年大侠的油腻,游走在两个人之间暧昧不清,两个人都想要,对俞秀莲既不迎娶也不放手,一边对俞秀莲说"耐心点吧"、"学会放手,不要管那么严"。
一边见了年轻美貌的玉娇龙则是表面恭敬"福气,福气"内心则十分澎湃,这个徒弟我收定了。对玉娇龙又心存"收徒式占有",当然古代并不是一夫一妻制,以今天的眼光看来,颇有些"渣男"的意味。
而李慕白与玉娇龙的几场打斗堪称经典,"竹林夺剑"和"眉心点穴"与其说是打斗,不如说是调情,中国武侠电影常常充满了太多的打斗,"无缘无故就开打",李安将武斗变成调情绝对是一大创举。
而大侠李慕白在电影的终局更是充满了悲剧性,为救玉娇龙被碧眼狐狸毒害,临死前,李慕白对俞秀莲说了"我爱你,并做七天的鬼魂围绕在你身边……",这里更凸显了李慕白的中年油腻属性,人都死了,最后才对俞秀莲说这些,只能是一番安慰。
李慕白弥留之际,俞秀莲说"用这一口气,练神还虚吧,别浪费在我身上,去追求你一生的修炼得道愿望。"这里可以说是俞秀莲深明大义,但也可以理解是俞秀莲的幽怨:你接着修炼得道吧,可别花时间在我身上啊。
实际上,李慕白已经心灰意冷,一生修炼得道不成,到老了想谈场恋爱又在两个人身边暧昧不清,身死前不无遗憾"我已经浪费了这一生。"
《卧虎藏龙》单本小说中,李慕白出场很少,与玉娇龙有几场夺剑的戏也是绝无情感纠葛,与俞秀莲也没有太多交集,甚至没有对话描写存在,只是江湖上有两人登对的绯闻。
"李慕白那位爷,完全学的是江南鹤的派头儿,小事儿他不管,闲气他不惹,女人他不斗,富贵荣华他不贪。"
李慕白在小说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大侠,留着三撮胡子扮老,所谓"慕白"就是和李白有些相像,是逍遥自在的神仙;而在电影中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至少有四十岁上下了吧,脸虽然刮得很干净,但是却斩不断情丝。
玉娇龙:官宦之女思慕江湖
玉娇龙在电影和小说中都是女主角,而在小说中戏份更重,是绝对的第一大女主,整部小说《卧虎藏龙》都是以玉娇龙盗剑为核心故事来展开,玉娇龙犹如中国古装版"蝙蝠侠",白天是官门富贵小姐,娇滴滴弱不禁风般;晚上穿上夜行衣,一身绝世武功,飞檐走壁。
在小说,玉娇龙盗剑,引发了江湖震动,俞秀莲、李慕白等大侠担心玉娇龙变成一条江湖"毒龙",为害武林,一开始是规劝玉娇龙嫁给鲁家安心做了少奶奶,可是在后半段,玉娇龙加入鲁家后,很多江湖侠义人士又觉得玉娇龙似乎嫁给鲁家有委屈,想要救玉娇龙出来,可以说是十分滑稽。
电影中,玉娇龙本来对李慕白充满了好感了,但是一旦动上刀枪,李慕白想夺剑时,玉娇龙又出现了对抗的状态,讽刺李慕白是"老江湖",九华山武当是"酒馆娼寮"。可以说,玉娇龙原有青年对象罗小龙,对中年大叔李慕白有着本能的排斥,让李慕白的"收徒式占有"化为乌有。
而玉娇龙有着自己的痛苦——李慕白是道家教条与情欲之间的矛盾,而玉娇龙则是官宦富贵与江湖草野的阶层矛盾阻挡了爱情。
电影中,碧眼狐狸耿六娘是玉娇龙的师傅,而且碧眼狐狸是背后的大反派,和李慕白的师傅江南鹤有一段过往恩怨,并且暗算了江南鹤,李慕白杀了碧眼狐狸报了师仇。
实际上是李安对小说做了简化,在原著小说中,碧眼狐狸确实是作恶多端,但只是个小坏蛋,并不是玉娇龙的师傅,也不是大反派,和江南鹤也没有过往恩怨,李慕白也没有杀碧眼狐狸。
三十年前,碧眼狐狸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有一天九华山的哑侠不知为何看上了碧眼狐狸,于是跑到碧眼狐狸的村里,和碧眼狐狸结为夫妻生活,而哑侠是江湖大侠江南鹤的师兄弟,哑侠手有江南鹤的绝世武功秘籍。
碧眼狐狸和哑侠生活是觊觎武当派的武功,想学习武功,但是哑侠知道碧眼狐狸作恶多端,所以只交了碧眼狐狸很少的真功夫,而有一天哑侠生病了,碧眼狐狸觉得哑侠已经五十多岁了,武功也教得差不多了,于是就和姘头杀死了哑侠。
所以碧眼狐狸才会在电影里说,"你师傅太小看女人,即使入了房纬,也不肯把功夫传给我",实际上哑侠是知道碧眼狐狸作恶多端,故意没把真功夫传给她。
碧眼狐狸杀害哑侠时,被隔壁的一个落魄秀才高朗秋看到了,高朗秋进到屋中,发现了哑侠留下的两本武当派武功秘籍,而碧眼狐狸是个文盲,悟性又差,并不知道那两本书的重要性,就交给高朗秋了。
高朗秋如获至宝,只是自己已经二十多岁,过了学武的黄金年龄段,不过还是练得飞起,后来高朗秋到了玉娇龙父亲的账下做事,成为玉娇龙的文化课老师,可是高朗秋耐不住寂寞,于是开始偷偷传授玉娇龙武功,玉娇龙天资聪颖,又偷看了两本武当派武功秘籍,武术日渐精进,远远超过了高朗秋和碧眼狐狸。
二十年后,碧眼狐狸终于找到高朗秋,此时碧眼狐狸已经知道那两本书的重要性,高朗秋无奈之下将碧眼狐狸化作自己的妻子带到了玉娇龙的家里,后来高朗秋死了,碧眼狐狸被玉娇龙给制服了,安安稳稳的在玉府做了老妈子。
因为玉娇龙盗走青冥剑,而甘肃的蔡捕头一直在追踪碧眼狐狸,终于让碧眼狐狸露出了尾巴,不过在之后的追捕中,俞秀莲出场了,和碧眼狐狸只简单了交锋了一次,碧眼狐狸负伤败走,第二天就死了。
李慕白实际上并没有杀碧眼狐狸,李慕白是江南鹤的萌侄,李慕白的师傅另有其人,碧眼狐狸跟江南鹤也没有过往恩情。
好了,重新回到玉娇龙,玉娇龙也有自己的三个世界,一是梦想中的世界,行走江湖,身为官宦之女,却暗中学了绝世武功,学了武功自然思慕江湖。
"真不冤你!你会没听说过? 北京城第一位美人,也可以说是天下第一,玉大人的三小姐!"
二是现实中的世界,官门富贵女,玉娇龙在小说中是京城第一美女般的存在,比电影中要更强调她的美态,"月中嫦娥",一开始在圈子里是网红一般的存在,人见人夸。
三是和罗小龙的情欲世界,玉娇龙在新疆偶遇罗小虎后,两人就私定了终身。
"你们何必还来逼我?你们瞧我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玉娇龙理想、现实和情欲三个世界相互碰撞,让十八岁的玉娇龙深陷痛苦,她希望和罗小虎结婚,但是她又放不下官门的富贵人生,罗小虎是江洋大盗,这辈子做官的可能性是没有了,给不了玉娇龙想要的生活。
"嫁给一个丑翰林,她那样的人才怎能愿意?"
玉娇龙现实中的丈夫鲁君配,玉娇龙是极力反对的,除了是属于包办婚姻外,还有一点电影中没说,那就是鲁君配这人虽然是才子翰林,但是人长得特别丑,高、胖、西瓜脸,小说中无数次描写鲁君配的容貌都是十分贬损,而玉娇龙又是京城第一美女般的存在,怎能甘心嫁给一个丑男?
罗小虎的不争气,鲁君配的不像样,让玉娇龙没法选择,而玉娇龙的父母又都病重,在小说中玉娇龙的母亲病逝,在临死前跟玉娇龙说,你要坚守婚约。纵使娇惯如玉娇龙,也不能违抗母亲的死前遗训。
电影中,玉娇龙一个人盗了青冥剑去闯荡江湖,而小说中则小资的很,玉娇龙不仅带了丫鬟,还带了宠物猫"雪虎",浪迹江湖时却遇到李慕白、俞秀莲等大侠的步步紧逼,直到李慕白被碧眼狐狸毒害,玉娇龙感到"生无可恋"又"无处可去",于是电影中在结尾选择了跳崖自杀。
跳崖往好了说是"心诚则灵"的还愿,但是电影中,罗小龙看着玉娇龙飞身而下,唯有悲伤的流泪。
在原著小说中,玉娇龙跳崖还愿是在母亲病死后,父亲又病重,于是玉娇龙决定跳崖还愿,希望父亲的病能好一些。
"妙山上有一座悬崖,其高无比,下临深涧,一般孝子贤孙常为父母之病来此舍身跳崖。据说因为是一片孝心,一秉虔诚,能够感动神明,所以时常由高崖跳下之时,有神保佑,竟能丝毫无恙,而父母之病却因之得以痊愈。但这也不过是一个传说,谁也没有看见过。如今玉娇龙要去投崖,纵使她会武艺,精拳脚,投了下去也多半是死,谁能放心呢?"
在小说中,玉娇龙跳崖后并未身死,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和罗小虎重聚了一夜,然后飘然离去;而电影中则是玉娇龙和罗小虎一夜缠绵后,选择跳崖,显然电影中的处理更加悲剧和动人,李安的改编要比原著小说更加具有悲剧性。
俞秀莲:江湖侠女寻亲无门
在原著小说中,俞秀莲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女侠,十六岁出道,行走江湖七八年,戏份比李慕白多了太多了,也是俞秀莲杀了碧眼狐狸。
在电影中,李安显然为了让俞秀莲和玉娇龙二元对立做了很多调整,一个是江湖侠女年老色衰,一个是官门小姐年轻美貌。
在小说中,俞秀莲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她的生活十分平静和惬意,蜗居巨鹿,养养花、练练武,对于和李慕白的婚姻绯闻,俞秀莲大方地表示"江湖传闻而已"。
而在电影中,俞秀莲对爱情和婚姻充满了渴望,但是却成了爱情中的牺牲品,前夫为李慕白而死,苦等了李慕白多年,李慕白反而暧昧不清,执意要收玉娇龙为徒,对自己则是"也许吧"、"耐心点"、"手放开"。
直至李慕白为玉娇龙身死,俞秀莲才得到李慕白那句"我爱你",和一张口头支票"我宁愿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夜鬼,跟随你……"。(我信了你个鬼了,你这个糟老头子。)
罗小龙:西域大盗难建功业
原著小说中,罗小虎和玉娇龙除了西域偶遇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渊源,玉娇龙的师傅高朗秋一直在寻找罗小虎,因为罗小虎的父亲和高朗秋是故友,罗小虎的一家都被奸人所害,流落江湖,落草为寇,成为西域大盗"半天云"。
玉娇龙要等罗小虎十年时间,等罗小虎升官发财后两人结婚,但是罗小虎虽然不做大盗了,做官却是难上加难,有着大盗的名号在外,想入仕途简直是痴心妄想。
玉娇龙既怀念两人的旧情,又痛恨罗小虎的无能,罗小虎则是"虎"到极致,先是在玉娇龙大婚时箭射婚轿,最后又把玉娇龙的丈夫鲁君配给痛打了一顿,鲁君配被打后中风了,残废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痴情不改的罗小虎最后颓废了,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心气,隐居到一处道观,每日清修等待着玉娇龙哪天是否会突然而至。
江湖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
武侠小说曾被评为地摊文学,往往人物众多,大多脸谱化,小说《卧虎藏龙》则经过李安一番精心地修剪,去冗存精,电影抓住了戏剧冲突,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修道之人无法静心、官宦之女思慕江湖、江湖侠女寻亲无门、西域大盗难建功业……每个人物在自己本来的世界都活得风光滋润,但是一旦踏足了其他的世界,则被教条、婚约、阶层等绊脚石绊倒,摔的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