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保家乡》《游击队歌》值得一提的是,留声机唱片是当时唯一的声音载体,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是标志着科学进步与人文艺术的高科技产品。30年代初,在上海徐家汇英商百代唱片公司,时常可以见到聂耳、任光、冼星海、贺绿汀等进步音乐家的身影。1935年时任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的作曲家任光着手《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的录音准备工作。贺绿汀推荐侨居上海的俄籍犹太裔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莫夫(时译“夏亚夫”)为《义勇军进行曲》进行和声配器,成为一段佳话。同年5月9日,在百代唱片公司的录音棚里,《义勇军进行曲》录制完成。今天《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一种载体。贺绿汀贺绿汀是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 一生创作了260余首音乐作品,主要音乐作品有《牧童短笛》(1934)《天涯歌女》《四季歌》(1937年)《保家乡》《游击队歌》《嘉陵江上》(1937)等。贺绿汀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广纳国内外人才,为我国

郭明木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1)

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2)

贺绿汀(湖南邵东1903—1999)

上音和厦门的情缘源于厦门市音乐学校,厦门音校就是在上音前院长贺绿汀和时任厦门市副市长蔡望怀的倡导下,于1990年12月在鼓浪屿创办的一所音乐特色学校,贺绿汀出任音校首任名誉校长(首任校长郑石生)。音校的创办和30多年来的发展,是厦门市高质量的教育事业特色典型代表!

贺绿汀

贺绿汀是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 一生创作了260余首音乐作品,主要音乐作品有《牧童短笛》(1934)《天涯歌女》《四季歌》(1937年)《保家乡》《游击队歌》《嘉陵江上》(1937)等。贺绿汀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广纳国内外人才,为我国培养许多音乐界顶尖人才,是“中国音坛的一面旗帜”。

《牧童短笛》和《摇篮曲》是贺绿汀在1934年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1935年,英商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中国第一张钢琴曲留声机唱片《牧童短笛》和《摇篮曲》。作曲:贺绿汀,钢琴独奏:丁善德。(唱片编号34937a/b)。

值得一提的是,留声机唱片是当时唯一的声音载体,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是标志着科学进步与人文艺术的高科技产品。30年代初,在上海徐家汇英商百代唱片公司,时常可以见到聂耳、任光、冼星海、贺绿汀等进步音乐家的身影。1935年时任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的作曲家任光着手《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的录音准备工作。贺绿汀推荐侨居上海的俄籍犹太裔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莫夫(时译“夏亚夫”)为《义勇军进行曲》进行和声配器,成为一段佳话。同年5月9日,在百代唱片公司的录音棚里,《义勇军进行曲》录制完成。今天《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一种载体。

《保家乡》《游击队歌》

《保家乡》《游击队歌》是1937年底贺绿汀创作的歌曲,是当时随八路军休整期间创作。该歌曲曾受到朱德、徐向前、任弼时、贺龙、刘伯承等人称赞。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曾经出版发行不少抗战歌曲唱片的上海百代公司受到日本当局严厉的检查和阻挠,停滞出版了有关宣传抗日歌曲唱片。于是,贺绿汀创作于1937年的《保家乡》《游击队歌》这两首,以及内地音乐家创作的一批百代版权的抗战歌曲于1939年5月,由著名中国作曲家任光带到新加坡,拟定在英商电气音乐实业有限公司的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灌制成唱片。

任光到了新加坡先后发起组织“星洲合唱团”和“铜锣合唱团”,并由当地侨民向新加坡当局申请注册。两团的前身是1937年底新、马华侨组织的新加坡华侨抗日流动宣传队,其成员大都为学生及各阶层的爱国青年。其中取名“铜锣合唱团”,意在“让歌声像铜锣一样宏亮、一样有号召力,把民众召唤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根据当时的一份歌林唱片目录,英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以歌林品牌,出版发行,铜锣合唱团和星洲合唱团演唱的抗战歌曲唱片,计有25张43首,其中20张33首(唱片编号:32000~32019),由“任光监制”。任光回国后,铜锣合唱团于1940年录制了《歌八百壮士》《游击队歌》等5张(10首)抗战歌曲(唱片编号:32020~32024)。唱片形制均为直径10英寸,78转/每分钟。唱片片心贴纸最外一圈注有“This patent copyright record must not be publicly without licence”,(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可翻版)。其中的版权,也有英商百代唱片公司拥有歌曲创作人的部分版权。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3)

贺绿汀《保家乡》(1939)《游击队歌》唱片(1940)笔者收藏

《保家乡》(唱片编号32013a/b)由新加坡铜锣合唱团团员李英先生和李真女士演唱、歌林西乐队伴奏,任光指挥、任光监制。《游击队歌》铜锣合唱团集体演唱、华人音乐队伴奏(唱片编号32022b)。

这些唱片均于1939年8月至1940年底在东南亚一带出版发行,以及当地广播电台播放。为规避英国殖民者的检查,唱片均冠名“新中国歌声”。

根据收藏到的实物得知,这批留声机唱片,向东南亚地区及其美国和英国各地发行,流传很广。二战期间,美国旧金山一家华人开办的金星(华语)广播电台在当时也通过这批唱片在广播电台广为播放,在华人街区反响甚大。二战之后,金星广播电台旗下唱片公司也将这批“歌林”抗战歌曲唱片重新复刻,以“金星”品牌在全球出版发行。

《民族呼声歌集》

1938年12月,在获得以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南侨筹赈总会的热烈欢迎和支持下,以夏之秋为团长,黄椒衍为副团长,陈仁炳为总领队,项堃为戏剧股长,谢锦标为演讲股长的28位男女青年文艺工作者所组成的“武汉合唱团”,赴马来亚、新加坡等国义演,为抗日募捐,以歌咏、戏剧、讲演为武器,为向海外侨胞宣传抗日救亡,动员侨胞大力支援祖国抗战和国际友人对我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援。(注1)

武汉合唱团在星马各地的演出由陈嘉庚领导的南侨筹赈总会主办。从欢迎仪式到各地演出,陈嘉庚曾多次前往参加并发表演讲。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4)

1940年4月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委员会欢送武汉合唱团归国,前排左七为陈嘉庚

在星马期间,为更好宣传抗日,武汉合唱团在陈嘉庚的大力支持下刊印了《民族呼声歌集》。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5)

蒋中正题字《民族呼声歌集》封面、内页有高总领事之题字、陈嘉庚序言和版权页 笔者收藏

《民族呼声歌集》

编者:夏之秋主编辑

发行: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地址:新嘉坡武吉巴梭律43号)

承印:新嘉坡罗敏申路四十五号

发售:英属马来亚各大书店

每册实价叻币二角

据《南洋商报》1939年4月报道:”《民族呼声》歌集,封面系用蒋委员长对该团赠旗之题字,内页有高总领事之题字。”(注2)

书中共收录48首抗日歌曲,均为合唱团在星马每场筹款演出的基本曲目,有聂耳曲《义勇军进行曲》、何香凝词《赠寒衣予负伤将士》、野青吕骥词曲《中华民族不会亡》,还有作曲家夏之秋《女青年战歌》《游击进行曲》《歌八百壮士》《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等,和贺绿汀曲《保家乡》《游击队歌》《全面抗战》《告日本的大众》等四首。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6)

《民族呼声歌集》中的贺绿汀作《保家乡》《游击队歌》《全面抗战》 《告日本的大众》等四首歌单

在星马发售的这本歌集和这些留声机唱片,一时间,很多侨胞争相购买。因此,”救亡运动在哪里,歌咏也在哪里”,合唱团演出结束时,观众都能与合唱团一道共歌一曲。

余语

在武汉合唱团决定远赴南洋演出筹款之际,国民政府方面,1938年9月,蒋介石委托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会见了武汉合唱团的全体团员,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了肯定与嘉奖、宋美龄赠送了团员自己亲笔签名的书籍、孔祥熙更是奉上一笔捐款(4000元);而共产党方面,同年同月,董必武秘密接见了团内代表3人,并传达了共产党的对日态度,即“团结一切抗日的力量,坚持抗战”和“对内实行真正的三民主义”。(注3)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7)

时任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对该团赠旗之题字“民族呼声”和孔祥熙赠银杯的刻文、福建省政府赠旗

2017年陈嘉庚纪念馆馆员陈俊林在《集美校友》会刊载文“陈嘉庚作序的《民族呼声歌集》”感叹到:

然而,在日本南侵马来亚后,这本歌集几近消失。据新加坡华文作家田流先生回忆:“在日据时期,若被日军发现藏有这本书,是会招来杀身之祸的!”……一直以来,这本由陈嘉庚亲自作序的歌集,在南洋已成为难寻踪迹的珍本,在中国国内更是难得一见。所幸的是,厦门市图书馆珍藏本,虽为复印本,但也弥补了珍本缺失的遗憾。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8)

日前,我在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城馆区“民国时期文献库(闭架仅供查阅)”,在主任和古籍管理员陈女士的热情帮助下,看到了一本缺了原封面,有些年代,已经泛黄的馆藏珍本,遐想在那些年,主人为保存这本歌集,避免祸端,忍心撕掉蒋中正题字的封面,而后辗转被厦门市图书馆收藏下来,成为今天的馆藏珍本,于是内心便多了一丝惆怅。

今天遗存的当年贺绿汀的《保家乡》《游击队歌》等老唱片和这本原版的《民族呼声歌集》把我们带回到80余年前的星马地区,也让我们看到有关陈嘉庚与一本歌书,以及”武汉合唱团”、”夏之秋”、“贺绿汀”、”南侨筹赈总会”的一些往事,这是一段值得我们珍视的记忆。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9)

厦门市音乐学校

大孙女就读的音乐学校,闲暇之余相关史料的收藏和点滴记录,与时偕行,精行俭德。

附录

一、已知发行的有关贺绿汀的78转黑胶唱片

1,中国唱片社1952年翻制1935年上海百代版《牧童短笛》《摇篮曲》(百代金属模板编号34937a/b)唱片。中唱编号:1—3827甲/乙

2,上海百代《秋水伊人》《思母》贺绿汀作词作曲,龚秋霞演唱。1937年,唱片编号:35357a/b。《秋水伊人》是电影《古塔奇案》的插曲,由龚秋霞演唱。

3,上海百代《天涯歌女》《四季歌》,贺绿汀作曲、田汉作词,周璇演唱。1937年。编号:35636a/b

4,上海百代《春天里》作词:关露、作曲:贺绿汀,演唱:赵丹。电影《十字街头》主题曲。1937年,编号:35261a/b。

5,大中华唱片公司《嘉陵江上》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谱曲,演唱胡然,玠伴奏,管弦乐,1948年。来源:《唱片新歌》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1949。

6,中国唱片社1961年发行了1937年贺绿汀创作的歌曲《游击队之歌》(贺绿汀词曲,秋里指挥,中央乐团合唱队演唱),后收入1964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唱片集。

此外,在1964年的中国唱片公司的库存78转唱片金属模板目录里,还有贺绿汀的钢琴独奏《大世界》《荒村夜笛》,百代公司,模板编号B221/222。

二、33转密纹密纹唱片
1,1979年中唱《贺绿汀声乐作品选》一、二集。

2,1981年中唱《牧童短笛》

等等。

注1:1940年3月,武汉合唱团完成在星马的救亡宣传筹赈工作,4月回国,在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共筹得赈款叻币达230余万元(约合当时国币1150万元)之巨。收入所得全部由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负责保管,转赠国内,支援抗战。

注2: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3年1月25日,章星虹“70余年前的一本抗日歌书”

注3: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抗战时期的武汉合唱团研究》作者:刘恒秀。

参考资料:

1,唱片实物

2,《民族呼声歌集》实物

●●● END ●●●

鼓浪屿教声乐(鼓浪屿音校贺绿汀保家乡)(10)

我们只是历史的记录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