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只要您不抛弃我(您从未远离我们)

只要您不抛弃我(您从未远离我们)“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在《我与地坛》这篇散文中,他写到自己曾经经历的苦闷、纠结、彷徨、挣扎。安静的地坛,在那段时间给了他一个清静的可以读书、思想、成长的所在。从书柜里找出2012年5月买的史铁生所著散文集《我与地坛》,再次阅读,那些划着横线的文字再次跳入眼中,重重地落在我的心上,激起一阵阵心灵的震颤。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在陕西延川插队,1972年双腿患脉管炎导致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十分令人敬佩的作家。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

只要您不抛弃我(您从未远离我们)(1)

2014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先生在微信上发了一张与史铁生的合影,并写下这段文字:“几年前的冬天,第一次去看望铁生。他热情,健谈,幽默,坦率,属于那种让人一见如故、近之如春的人。今天是铁生的六十三岁冥寿,祝这位向征中国当代文学精神高标的伟大作家生日快乐!”

照片上的史铁生坐在轮椅上,身着一件灰色的夹克衫,面容清瘦,但却神清气朗,满面盈笑,丝毫看不出长期重病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史铁生也是我十分敬仰的作家,于是认真地回复李建军先生的“真正伟大的灵魂不会远去,肉体可死,精神不死!祝史铁生老师在遥远的天堂生日快乐!”

后来李建军先生更正因为一大早起来就想着这件事,结果以为是当天,史铁生的63岁冥寿应该是4日,也就是今天。

从书柜里找出2012年5月买的史铁生所著散文集《我与地坛》,再次阅读,那些划着横线的文字再次跳入眼中,重重地落在我的心上,激起一阵阵心灵的震颤。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在陕西延川插队,1972年双腿患脉管炎导致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十分令人敬佩的作家。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2010年12月31日凌晨他突发脑溢血逝世。

双腿瘫痪的最初几年,史铁生因为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因为家附近有一座废弃的古园—地坛,他就摇着轮椅经常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地坛的每一棵树下他都去过,差不多地坛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他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他都这园子里待过。

在《我与地坛》这篇散文中,他写到自己曾经经历的苦闷、纠结、彷徨、挣扎。安静的地坛,在那段时间给了他一个清静的可以读书、思想、成长的所在。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只要您不抛弃我(您从未远离我们)(2)

地坛,于史铁生而言,是一个让他能够躲避尘世喧嚣的所在,是一个让他安放心灵的一个静处。这样的一个空间,也让他静静地回望来路,思考去路,思考人生真正的意义这些深刻的命题。正如他在《想念地坛》中写道的“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限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

在地坛的多年时光里,史铁生能够安静地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也体味了母亲的不易,一个双腿残疾青年的母亲的不易。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这些充满感情的语句,深深地体现了一个儿子对多难的母亲的感恩、愧疚、怀念。记得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时,史铁生描写母亲寻找残疾儿子那种焦灼心情的描述,让我情不自禁落下泪来。如今,重读这篇文章,这样的朴素但却饱含着对母亲深情的语句,仍然令人潸然泪下。

在地坛的15年时间,史铁生从青年走到中年,目睹了一些来园中散步的中年夫妇、唱歌的青年、饮酒的老头、捕鸟的汉子、弱智的女孩,等等,也完成了自己从痛苦中挣扎、成长直至涅槃而出的生命过程。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地坛,带给史铁生的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上的安静之所,更是一个心灵意义上的归宿地。“……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阅读《我与地坛》,是阅读史铁生的人生历程,阅读他的精神世界。不到60年的有生之年,一个肉体不能行走的生命,却将本来仓惶无助的命运走出了一条路,一条虽然布满痛楚但却遍洒达观的道路。这一切,皆因一个扶轮问路的心灵永不低头的姿势!

“二十一岁过去,我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我走进医院时怎么也没料到的。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希望也怀着恐惧……但是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虽然身体残疾,但史铁生却使自己的内在生命不断完整、健康,使本来平凡的生命超越苦难并创造出奇迹,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不仅照亮自己的人生,还照亮了他人的人生。这样的生命是令人敬佩的,这样的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具有伟大的意义。

在我的心中,在更多人的心中,史铁生,是一位令人敬佩、令人仰视的作家。他以顽强的毅力,使自己的生命逐渐由轻变重。他的存在以及他蕴含着深刻哲理的作品令人感动,催人奋进。虽然承载肉体的生命远去,但史铁生的精神生命却从未远离我们!

比身体残疾更加可悲的是心灵瘫痪。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这世界是公平的,每一个不曾向命运低头的人,都会收获命运为他准备的丰厚礼物。有的命运,我们无法选择,无法拒绝,无法回避,那么,就勇敢地选择面对吧。当你笑着面对命运的时候,命运一定会还你一个笑容。

(2014年1月4日夜)

(图片来自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