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间殡葬风俗习惯(殡葬术语听不懂)

民间殡葬风俗习惯(殡葬术语听不懂)

民间殡葬风俗习惯(殡葬术语听不懂)(1)

对现代人而言,「丧礼」带有些许的神秘色彩。不论仪式或简或繁,我们总会听到殡葬服务人员说着我们不懂的专业术语,或进行着我们不明白的流程。若没有礼仪师、佛道人员的引领或说明,难免会让人不知其意、不明所以然。在治丧期间从接体到安葬,平均花费天数约为14天。其实丧礼并无绝对的标准流程,其呈现方式与讲究程度,取决于个人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或兴趣喜好。加上现今社会环境变化、家庭结构改变,治丧天数已缩短许多,且流程也变得较为弹性。殡葬流程与仪式内容可能因宗教信仰或地方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今天95154殡葬服务将带大家认识常见的「殡葬专业术语」,与其蕴藏意涵。

民间殡葬风俗习惯(殡葬术语听不懂)(2)

传统殡葬礼仪流程与名词解释搬铺
又称「徙铺」。台湾早期有返家安息的习俗,甚至有「在家过世」才算是「寿终正寝」的观念。若已是病危且放弃急救或医疗的病人,家属则会从医院带回家中,与家中神明及祖先做最后诀别,让病人平静、安心地离开。现今大多在医院往生后,直接移往殡仪馆冰存,或租用冰柜放置家中冰存。
遮神
在确认亲人往生之后,会为其沐浴、更衣。而早期的神明、祖先牌位都供奉在大厅,将逝者从卧房移至大厅时,习俗上会用米筛或红纸遮挡神明与祖先牌位,避免直接让神明与祖先直接看到遗体,以示尊重,直到大殓入棺后再除去。
帷堂、阖扉、示丧
又称「吊九条」。早期会用竹竿架吊起一条全匹白布,弯九次后围起逝者,做内外区隔,避免亲友来访时直接面对到大体,也能防止阳光照射,现今大多改用「棺围」形式;依礼俗,丧家需半掩门扉,并在大门以白纸示丧,白纸写上严制(高辈份男性)、慈制(高辈份女性) 或丧中,出殡后再将其移除。
举哀
家属会换上白色或黑色等素色衣服,男女左右站立,伤心哭泣,以尽其哀。有些地方习俗会在门外打碎一只瓷碗,表示「碗破家圆」。
易枕与盖水被
在举哀后,家属会用石头或一叠银纸作为逝者的枕头,传统习俗相信会为子孙带来智慧,如此也能让逝者面容较为安详,并且会在逝者口中放入硬币、红纸或金箔(含殓),两眼放上铜币盖住,此为「易枕」;再以白布制成、中间加缝红布的被单,覆盖于逝者身上,或是使用逝者生前所使用的被单,若是佛教信仰也可使用莲花被,此为「盖水被」。
更衣
为逝者更换寿衣,习俗上男性换穿长袍马褂,女性换穿凤仙装。
守灵
家属在灵帏前看守、陪伴,维持灵堂清洁,并且接待前来吊祭的亲友,也避免让猫、狗等动物靠近灵堂。
竖灵
也称「安灵」,传统习俗会请佛道人员以逝者衣物登高招魂,并设立其牌位,作为逝者有形与无形的象征。
摆脚尾灯、烧脚尾金、设脚尾饭
传统习俗会在逝者脚边点一对烛灯,让逝者一路上都有照明;焚烧脚尾金(纸钱) 是为了让逝者一路上有金银财宝可使用;另会摆放一碗白米饭及一颗蛋作为脚尾饭,并在饭中直插上一双筷子,让逝者吃饱再上路。现代大多地方已省略此仪式。
颂脚尾经
诵念经文,引领逝者上路,往生西方净土。
居丧成服、丧服(孝服)、孝章(孝志)
传统习俗有披麻戴孝的服丧制度,早期丧家需穿着古代孝服,行「成服礼」称「居丧成服」。古代孝服依照亲属关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种样式,所以又称「五服」;现代五服则为麻布、苎布、蓝布、黄布、红布。另外会在衣袖端戴上孝章,若逝者为男性,则戴在左袖,女性则在右袖。
开魂路
为了让逝者顺利上路,习俗上会请佛道人员以长约三尺、宽约五寸的布或纸制作魂帛(也称招魂幡),写上逝者的姓名与卒年月日,悬于有叶的竹枝上,并在神、佛钱诵念经文,为逝者领路。
哭路头
在台湾传统习俗里,若子女未能会得逝者最后一面,在离家不远处大声举哀,难过痛哭直到进入家中,表示悲痛不已。现代大多都以鞠躬致意代替之。
择日、择地
台湾传统重视行事时辰与方位风水,尤其如入殓、移柩、发引等重要的礼仪环节,更是会特别请专业人士协助看日择时与选地。
报白
也称作「报丧」,家属会发表讣闻,讣告诸亲友。传统习俗若是父丧,要向伯叔、姑母等报丧;母丧则要向母舅报丧。
买棺
也就是买棺木,俗称「买大厝」,土葬棺木与火化棺木所的材质不同。传统习俗若是父丧则由孝男前去购买;若是母丧则由亲家一人陪同孝男前去购买。近年政府推行土葬轮葬制度,若干年后开坟捡骨,所以即便是土葬,棺木已不需像早期如此讲究,且大多也都由礼仪公司统合服务。
拜饭
又称「奉饭」或「孝饭」,意即将逝者如在世时般照顾,早晚供奉饭菜、茶水及盥洗用具于灵前。拜饭的早餐在日出后进行,晚餐在日落前完成,或是依照逝者在世时的作息进行亦可。
作七、做旬
作七与做旬不同。「作七」意指在亲人往生后每七天请佛道人员来举行法事,第七日为「头七」,第十四日为「二七」,而第四十九天为「满七」或「尾七」;「做旬」是在作七后进行,每十天举行一次法事,第九十九日不做旬,次日再举行「百日」仪式,所以共会进行四次法事(四旬)。现代大多已不做旬。
烧库钱、烧灵厝
烧库钱也称作「围库钱」,家属会围成一圈焚烧纸钱给逝者。另外会准备纸车、纸马、纸房在灵前焚烧,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使用。
功德法事
经由佛道人员举办功德法事,为逝者念经拜忏,祈求神佛宽宥,为逝者消除种种罪业,在前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上充满光明。
求饭
也称「乞米」。若长者是在晚餐饭后的八点至十一点间往生,民间习俗认为此举有不照顾后代子孙之意,所以会准备米饭、水果、碗筷等相关供品等,请佛道人员做求饭仪式,祈求逝者庇佑子孙,让后代能多些食禄吃穿。
辞生
在将逝者安置于棺木前,亲属会为其举办最后一次的祭奠作为道别,所以称为「辞生」。会准备一碗白饭与六或十二道菜陈列于灵前,由佛道人员协助行辞生礼,代逝者用筷子夹菜,每夹一道菜便说一句吉祥话。
小殓
将逝者放入棺木中,为其戴上首饰,并放入各有其意涵的纸扎童男童女、过山裤、护心镜、九朵莲花、寿被,最后再盖上棺盖,但会留下一点空隙。有些地方文化的小殓意指沐浴、更衣、化妆,仪式内容可能有些差异,并无绝对的答案。
大殓
在家人亲友最后一次瞻仰遗容后,将棺盖盖上,正式封棺。有些地方文化的大殓意指将逝者放入棺木中,并且封棺。此为地方文化差异有不同的解释。
封钉
也称「封棺」或「安钉礼」。佛道人员会口念吉祥话引领,由逝者家属手执斧或槌,点钉封棺。若是父丧则由叔伯为主钉;母丧则由舅父为主钉。仪式进行中,佛道人员会口念吉祥话
绕棺
或称「旋棺」。在封钉之后,佛道人员会带领家属逆时钟绕棺三圈,表示对逝者的不舍。
移柩
或称「转柩」。意指将棺木(灵柩) 移至礼堂(灵堂),表示告别仪式正式开始。棺木移开后会在原处放置火钳、发粿、桶箍、水桶等物,象征添丁发财、子孙团结之意。
家奠
现代多以「家祭」称之。通常会在出殡前一天布置好礼堂,在出殡当天让亲戚前来告别、上香致礼。礼堂四周会摆放各方亲友致赠的鲜花、果品及挽联。
公奠
现代多以「公祭」称之。在出殡当天,让逝者或亲属的友人、机关团体、公司行号等外宾前来礼堂,集体上香致礼,并向家属表示哀悼。
启灵
也有人称「起灵」。意指将灵柩(棺木) 抬起,送上灵车(礼棺车)。当灵柩稳稳抬起时,习俗上会踢翻或取走固定灵柩的柩凳,子孙会跪送灵柩上灵车,并且手摸灵车或拉着绋带,表示对逝者的不舍。
出殡发引
出殡俗称「出山」,发引指的是启动灵车出发。意指正式将灵柩送往墓地或是火化场。
辞客
在发引一小段路后会停下灵车,家族子孙向今日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鞠躬,并婉辞亲友留步,不劳其远送。
点主
早期会请官员或地方仕绅担任「点主官」,后来大多由佛道人员进行。家属跪地拿着逝者神主牌,点主官执新笔沾朱砂墨,点「王」成「主」,家属再将笔收回,谓之子孙笔。传统土葬则会在墓地进行点主。
火化
将灵柩送往火化场,恭送灵柩进入火化炉,烧为灰烬。亲属这时候可除去身上的孝服。若选择公墓土葬,待若干年后起掘再捡骨火化;或是捡骨后不火化放入骨瓮存放。
捡骨封罐
捡骨(捡金) 并装入骨灰坛中封存,待骨灰坛包巾完成后,由长子、长孙或家中其他男丁抱着,准备进金(晋塔)。捡骨时亲属需在旁确认整个过程,
进金
将骨灰坛或骨瓮,送往指定的存放地点。现代大多是经过火化,并存放于灵骨塔中,所以也称作「晋塔」。
返主安灵
出殡完成后返回家中,并将逝者的神主牌迎回家里供奉,另外会准备一张供桌,安灵祭拜。现代大多是安置在祖先牌位旁。
除灵
也称「除孝」,传统习俗会在「满百日」或「满三年」后除灵,但现代大多在出殡后即除灵。意即丧事处理完毕,将灵桌及相关物品撤除。
巡山
早期传统土葬,亲属会在埋葬后数日返回墓地巡查,也称为「巡坟」。
完坟
早期传统土葬在坟墓建造完成后,会择一吉日到墓地清扫、祭拜,并查看坟墓是否有完好无损。
百日
意指亲人逝世满一百天,习俗上会请佛道人员诵念经文作祭祀,所以称为「作百日」。
对年
意指亲人逝世满一周年,习俗上会请佛道人员举办祭祀,诵念经文,此仪式称为「作对年」,在古礼称为「小祥」。
三年
意指亲人逝世满三周年,古礼有守孝三年的习俗,会请佛道人员举办祭祀礼仪,俗称「作三年」,古礼称作「大祥」。
合炉
亲人逝世满三年后,即把神主牌烧化,将其姓名写入祖先牌位上,并将原本的炉灰取一部份至祖先香炉中,即为合炉。现代大多会在进金后择一吉日,或在对年时完成合炉。
慎终追远在世亲属会在每年清明节或逝者忌日团聚,前往安葬地点追思祭拜。▍现代殡葬礼仪流程与名词解释遗体安置
将逝者遗体移至殡仪馆安置;或是送回家中,租用冰柜冰存。
竖灵
为逝者设立灵位及灵堂。
讣闻(报白)
选定出殡日后即印制讣闻,讣告诸亲友。
入殓(入木)
为逝者沐浴、更衣后放入棺木中,并将棺盖盖上。
出殡(告别式)
分为家奠与公奠。家奠是让亲属祭拜致礼的仪式;公奠是让逝者或亲属的友人、机关团体、公司行号等外宾吊唁的仪式。
火化
遗体送往火化场火化,再选择墓园或塔位存放。若是传统土葬,则将遗体运至墓地,准备安葬,待若干年后再起掘捡骨,移往墓园或塔位存放。
进金(晋塔)
火化后的骨灰装入骨灰坛后,送往指定的墓园或塔位存放。一般进金仪式会准备两份供品,祭祀逝者与拜土地公用,供品选择鲜花、素果即可。
返主安灵
出殡完成后返回家中,并将逝者的神主牌迎回家里供奉,安置于祖先牌位旁。
慎终追远
在世亲属于百日、对年、三年及每年清明节或逝者忌日,前往安葬地点追思祭拜。

民间殡葬风俗习惯(殡葬术语听不懂)(3)

现代的丧葬流程大多在殡仪馆进行,并且委托礼仪公司协助处理,但若能了解整体过程与其背后意义,相信未来在规划身后事时,能带着从容与自在面对,且可以更清楚地找到符合自己或家人的需求,圆满走完人生最后一里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