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资治通鉴百家讲坛完整版(如何阅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百家讲坛完整版(如何阅读资治通鉴)司马光一贯认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具备“仁、明、武”三种德行,所谓“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人文情怀;所谓“明”,就是明辨是非曲直;所谓“武”,就是有决断力,遇事当机立断。对照这个标准,汉高祖刘邦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一句“病于不学而已”,道尽了司马光的遗憾和对后来者的期许。就拿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来说,司马光引用了班固在《汉书·高帝纪》中对刘邦的评价:“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 说刘邦“不修文学”,就是不喜欢文化学习,捎带着也不喜欢儒家的读书人。文化程度不高而悟性高有见识,这是刘邦最大的特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多次提到“高祖之明达”。从看门的到一般士卒,见到他都像见到老朋友一般,说明刘邦对社会底层民众有亲和力,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刘邦善于走群众路线。所以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人心甘情愿为他效命。与刘邦相反,项羽唯一一次向社会底层的农夫问路还被对方

今天又试着继续读这本书《资治通鉴》,发觉它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庞然大物,真的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我就试着把书中的年份全部标出来,然后效仿作者以年份为经,史事为纬,把它系统的框架提取出来。但是感觉还是有障碍,因为他的语言已经很精简了,而且是文言文,所以,就算想要大概总结书中所述内容也还是要每一部分都要细读。所以,越想就越觉得阅读这本书工程量有点巨大,越没有信心能够把它读完。索性还是在网上搜索一下该怎么去读这本书,也省的我在这里胡窜乱转了。以下是我在网上搜到的一篇文章中对于这本书阅读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资治通鉴》的三种读法

第一种读法,系统精读

精读《资治通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意七个方面的配套著作,即:续、改、注、补、评、研、译。比如宋代李焘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的袁枢将编年体的《资治通鉴》改编为以纪事为中心,把书中记载的16个王朝1362年的历史归纳为239件大事66件小事。再如,受《资治通鉴》的影响与启发,南宋的儒家亚圣朱熹对《资治通鉴》等书进一步简化内容,编为纲目。所谓“纲”就是记述一条史实,有如我们常说的提纲一样;所谓“目”,就是在每一条纲后,用非常简练概括的话阐述纲中的历史事件。《通鉴纲目》既是初级的历史教科书,也是传统社会的思想政治教科书。

就阅读《资治通鉴》而言,宋末元初王应麟撰《通鉴地理通释》和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是后世研读通鉴的必读书。此外,明末人严衍和他的弟子谈允厚花30年写出的《资治通鉴补》,拾遗补缺,丰富了《资治通鉴》的可读性。《资治通鉴》博大精深,后世很多史家都有阅读评论,读来都有裨益。

第二种读法,比较阅读

不同于一般史书,《资治通鉴》是一部专注于资治的政治教科书。就史料来源而言,现代学者考证其引用的书目有359种之多,但隋唐五代之前的史料大体以正史所载为主。如果把《资治通鉴》与相对应的正史对照比较阅读,就会发现司马光更多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二十四史中公认的精品是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如果把《资治通鉴》与这些史书对照阅读,不仅有趣,而且更能体悟《资治通鉴》的独特价值取向和资治鉴借。

就拿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来说,司马光引用了班固在《汉书·高帝纪》中对刘邦的评价:“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 说刘邦“不修文学”,就是不喜欢文化学习,捎带着也不喜欢儒家的读书人。文化程度不高而悟性高有见识,这是刘邦最大的特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多次提到“高祖之明达”。从看门的到一般士卒,见到他都像见到老朋友一般,说明刘邦对社会底层民众有亲和力,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刘邦善于走群众路线。所以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人心甘情愿为他效命。与刘邦相反,项羽唯一一次向社会底层的农夫问路还被对方诓骗了。农夫与项羽无冤无仇,为什么要骗项羽?一个善于走群众路线、群策群力,一个自矜功伐而不师古,这就是刘项二人成败的关键所在。

司马光一贯认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具备“仁、明、武”三种德行,所谓“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人文情怀;所谓“明”,就是明辨是非曲直;所谓“武”,就是有决断力,遇事当机立断。对照这个标准,汉高祖刘邦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一句“病于不学而已”,道尽了司马光的遗憾和对后来者的期许。

第三种读法,以史论为中心跳读

问题意识和目标指向是阅读的重要方式。《资治通鉴》全书有218篇史论,其中司马光不仅引用了前人的史论,而且自己亲自写了119篇,名之为“臣光曰”。这些史论就是《资治通鉴》全书的关键点,是司马光历史观的直接表达。司马光为什么这么评价?为什么引用这些史论?如果带着这些问题再去上溯回看,读来自然能有所获。

以司马光对项羽的盖棺论定举例来说,《资治通鉴》的“臣光曰”,专门对特别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但对项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没有直接发表看法,反而引用了司马迁和扬雄对项羽的评价。

司马光真的对项羽的败亡没有自己明确的看法吗?确实有,只不过没有写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之前专门写过一本提纲式的著作,也可以说是通鉴的提纲,名为《历年图》,收在司马光的另一本史学名著《稽古录》中。这部书中的“臣光曰”评价项羽的基本观点与司马迁差不多,但司马光特意用了“安行无礼,忍为不义”八个字来评价项羽。司马迁认为项羽背关怀楚,放弃关中的天下形势胜境是其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司马光则格外强调项羽不施行礼义仁政,是其失败的更重要原因。其次是用人问题,司马光说项羽“才高者见疑,功大者被绌”,有能力的,他怀疑猜忌,功勋卓著的,他弃之不用,照这样干下去,即便占领秦朝的许多地方,又怎么能避免败亡的命运呢?


我一直以为《资治通鉴》这本书是一本历史书,但看了这篇文章作者的说法后觉得很有道理,它更像是一本政治书,以历史为依据来论述整治道理。其实我一直想搞懂“政治”是个什么东西。因为“政治”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坏的,是玩弄手段的代名词,唉,想想真是无知啊!刚好这是本史政合一的书,为了更加理解它,我可能还要读一些专门讲政治的书。慢慢来,先看看再说吧,省的一下子看的太多把自己搞乱掉打击我的积极性。

综合以上了解,我准备用我自己的想法结合网搜的第三种方法来试读这本巨著。即,先将时间线摘出来,再围绕着这个时间线上的重要的事情(“臣光论···”的内容)具体细读,我的读书笔记也将按照这个方法进行记录。试试吧!

资治通鉴百家讲坛完整版(如何阅读资治通鉴)(1)

资治通鉴百家讲坛完整版(如何阅读资治通鉴)(2)

资治通鉴百家讲坛完整版(如何阅读资治通鉴)(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