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红派弟子(海珠粤剧小鲜肉)
粤剧红派弟子(海珠粤剧小鲜肉)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标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南华西街粤剧渊源非常深厚。同治年间,漱珠涌边富商伍氏族人开设“庆上元班”招收儿童学习粤剧,后来涌现了邝新华等一批粤剧名伶。之后,辖内敬和大街和岐兴里都相继出现了粤剧社,广收学员。▲在今年的街道国庆家庭文艺汇演中,戏剧曲艺团为街坊带来了精彩的粤剧表演。蔡晓素 摄 ※戏剧曲艺团会在南华西街文化活动中心吹拉弹唱,一曲曲粤剧经典曲目在这里百练不厌。
一曲《梦回太湖》柔情婉转,
一支《荔枝颂》余音袅袅,
还有诸多经典粤曲,
每周六早上,
戏剧曲艺团会在
南华西街文化活动中心吹拉弹唱,
一曲曲粤剧经典曲目在这里百练不厌。
▲在今年的街道国庆家庭文艺汇演中,戏剧曲艺团为街坊带来了精彩的粤剧表演。蔡晓素 摄 ※
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标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南华西街粤剧渊源非常深厚。同治年间,漱珠涌边富商伍氏族人开设“庆上元班”招收儿童学习粤剧,后来涌现了邝新华等一批粤剧名伶。之后,辖内敬和大街和岐兴里都相继出现了粤剧社,广收学员。
后来,在鳌洲外街和同庆三街开设了“八和会馆”河南分馆。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在南华西街得到鼎盛发展,影响至今。
▲2013年7月,南华西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挂牌成立。
民间爱好者成立戏剧曲艺团
在南华西,有不少的民间粤剧爱好者,他们因为爱好聚在一起,还有一些热心者,自己出钱出力组织曲艺社,让志同道合的粤剧爱好者团聚在一起。
南华西侨联主席、南华西戏剧曲艺团团长魏坤興介绍,南华西戏剧曲艺团成立已经有二十多年,在街道办和文化站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已经成为粤剧爱好者乐园,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表演、相互切磋的机会。
“每周六早上,我们10余名成员都会聚集到文化站活动室练习曲目,吹拉弹唱,大家因为喜爱也都坚持了下来,很少有人退出。” 魏坤興告诉e家君。
▲剧曲艺团为粤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蔡晓素 摄 ※
据悉,因为团里多数是老戏骨,表演水平很不错,戏剧曲艺团经常代表街道参加省市区各级比赛,也斩获不少大奖。而在社区一些文艺汇演中,也能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街坊林奶奶也是粤剧的忠实观众,她告诉e家君,每次曲艺团表演开唱,她都来捧场,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成立青少年学习基地培育接班人
粤剧虽然作为广东文化的瑰宝,但是它的受众也越来越少,面临着学习粤剧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的困境。
2013年7月,南华西正式成立了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聘请了省著名编导演艺术家何笃忠,著名粤剧表演家卢海潮,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蒋文端为南华西粤曲培训基地艺术顾问。邀请专业老师作为培训教师,免费为青少年开班授课。为粤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探索和推动作用。
▲2013年7月,青少年粤剧基地正式启动,同年粤剧暑期培训班接受报名。
▲学生在培训基地接受专业的指导。
▲魏坤興正在教孩子压腿等基本功。
魏坤興目前是培训基地主要的授课老师,她告诉e家君,目前有40多名学生参加免费学习培训,他们大部分来自南华西辖区,如果学生喜欢都可以过来免费学习。
▲目前学员40余人,最小的只有3岁多。
▲魏坤興有空时,还会将学生带会自己家中,精心辅导。
据悉,培训基地成立三年来,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其中15个人拿到了结业证书,有两名学生考上了粤剧学校,进行更加系统的粤剧学习。
除了在培训基地免费教授学生学习粤剧外,魏坤興多年来还到学校辅导同福西路第一小学、三十三中的学生学习粤剧,开展各式的粤剧表演。
▲2014年7月,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成立一周年,学生带来成果汇报展演,获得了专业老师的认可。
▲今年,在广东第三届少儿题材粤剧粤曲比赛中,南华西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的学员们荣获了园丁奖。
▲今年7月,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成立三周年汇报展演上,学员用粤曲对唱、合唱、表演唱及折子戏等表演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被授予结业证书。
【图文记者 蔡晓素】
(部分图片由南华西文化站、南华西戏剧曲艺团提供)
【编辑 Nancy】
来源:微社区e家通情聚南华西(微信号xxsbejtn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