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昌鄱阳湖摘藜蒿地址(鄱阳湖采蒿人一天采上百斤藜蒿)

南昌鄱阳湖摘藜蒿地址(鄱阳湖采蒿人一天采上百斤藜蒿)“平常两人撑条船,需要划一个多小时才能靠岸。”黄爱兰在四人中略显麻利与年轻,她擦去脸上的汗水,指着自己采摘好的藜蒿告诉记者,采摘藜蒿非常辛苦,因此她们在出门前要备一点水果糕点填肚子,“上岸以后,我们并不能立即回家,而要将藜蒿卖完后再回家。”要将藜蒿卖完后再回家“自然生长的野生藜蒿,无论是口感,还是香味都比人工种植的藜蒿好。”今年72岁的邱鸾娇是南矶乡朝阳村西谢自然村村民,每年3月份,邱鸾娇和同村人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野生藜蒿采摘。芦荻深处,几名头上扎着各色头巾的老妇人蹲在杂草丛中拔藜蒿,聚多了,用镰刀切去根部,在湖水中洗净泥土后,用袋子装好。邱鸾娇告诉记者,采摘过程中,藜蒿丛中可能会有外出觅食的野猪,因此这次她和邻居黄爱兰、万彩英、杨金满四人一起出来采摘藜蒿,以防不测。“藜蒿采摘时节,我们通常会头天晚上约好,第二天早上五点出发。”邱鸾娇说,“每天采上百斤野生藜蒿,能补贴不少家用。”鄱阳湖区空

南昌鄱阳湖摘藜蒿地址(鄱阳湖采蒿人一天采上百斤藜蒿)(1)

村民将装满藜蒿的袋子背上船

南昌鄱阳湖摘藜蒿地址(鄱阳湖采蒿人一天采上百斤藜蒿)(2)

采摘藜蒿

藜蒿,号称“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藜蒿炒腊肉更是南昌市民饭桌上的必备菜,咸香酥软的腊肉和嫩脆爽口的藜蒿混杂在嘴中彻底激活吃货们的味蕾。那么藜蒿是如何采摘的呢?记者近日采访了采摘藜蒿的南矶乡村民。

每天采摘上百斤藜蒿

“自然生长的野生藜蒿,无论是口感,还是香味都比人工种植的藜蒿好。”今年72岁的邱鸾娇是南矶乡朝阳村西谢自然村村民,每年3月份,邱鸾娇和同村人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野生藜蒿采摘。芦荻深处,几名头上扎着各色头巾的老妇人蹲在杂草丛中拔藜蒿,聚多了,用镰刀切去根部,在湖水中洗净泥土后,用袋子装好。

邱鸾娇告诉记者,采摘过程中,藜蒿丛中可能会有外出觅食的野猪,因此这次她和邻居黄爱兰、万彩英、杨金满四人一起出来采摘藜蒿,以防不测。“藜蒿采摘时节,我们通常会头天晚上约好,第二天早上五点出发。”邱鸾娇说,“每天采上百斤野生藜蒿,能补贴不少家用。”

鄱阳湖区空气清新,在太阳的照射下眼睛都睁不开。日近正午,采藜蒿的村民陆续从杂草深处归来,把一袋袋藜蒿背出,搬上小木船,准备划船返程。她们的手和脸,因为鄱阳湖区的环境及劳作,留下了岁月的刻痕。

要将藜蒿卖完后再回家

“平常两人撑条船,需要划一个多小时才能靠岸。”黄爱兰在四人中略显麻利与年轻,她擦去脸上的汗水,指着自己采摘好的藜蒿告诉记者,采摘藜蒿非常辛苦,因此她们在出门前要备一点水果糕点填肚子,“上岸以后,我们并不能立即回家,而要将藜蒿卖完后再回家。”

船一靠岸,跟着黄爱兰的脚步,记者来到朝阳村一处居民较密集的巷子。由于多年的藜蒿买卖,这里已形成一个集散地。“能不能便宜点?便宜两毛钱,你的货我全要了。”“好好好,就依你们,少一毛吧!”……因为都是熟客,经过简短的讨价还价后,买家把一袋袋藜蒿上秤,装车。

迎着晚霞,卖完藜蒿的居民带着饥饿和喜悦回家,静静的河道上,载着游人的小舟停靠在岸边,邱鸾娇与村民一路说笑着回到家中。(涂欢 全媒体记者 李海燕 文/图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