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才开始慢慢读懂语文课本(有哪些长大后才理解的课文)
长大后才开始慢慢读懂语文课本(有哪些长大后才理解的课文)朱自清的散文?实力拒绝!曾经的我们欲语泪先流的年龄但看到评论里的课文却也只能用“美”来形容。
来源:放牛班
这些天,微博上出现了一个话题
#有哪些长大后才理解的课文#
早已过了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欲语泪先流的年龄
但看到评论里的课文
却也只能用“美”来形容。
曾经的我们
朱自清的散文?实力拒绝!
柳永的《望海潮》?天哪,太长了吧!
屈原的《离骚》?
那个请问,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说话?
鲁迅的。。。别说了
我要吃包辣条冷静下。
少年不知愁滋味,那些年你最怕的“背诵全文”,长大后才会明白这其中的愁与无奈。
很抱歉,你的童年已走失
网友感慨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朱自清《背影》
少年不知愁滋味,哪里经历过离别,心心念念地就是出去闯荡一番。而如今当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啃着月饼看着窗外的圆月时,你又能不能想起来18岁那年初次离开家,爸爸背着你的行李,汗流浃背的背影?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阿房宫赋》最开始是看到舍友卸妆时冲到脸池里的粉色的水,自然地想到了“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有一次和舍友说起来,大家就百度了一番全文。才发现几乎句句一针见血。当年只觉得这么长的课文也要背??疯了吧??
真的,建议全文背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长大后发现,真正意义上进入内心世界实属可贵,我懂你的痴与愁,不必刻意迎合,只在这月光下举酒饮醉便已足矣。
“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们都曾天真的认为努力就能成功,可后来的跌跌撞撞告诉我们,成功不止于努力,天分、出身、运气......都影响着你的成就。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对比曾经的豪言壮语,困顿于泥沼中的王安石不免失落。然而他的事迹依旧可以激励所有的后来者。
“尽人事,听天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也可以坦然无悔,平静接受结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时候读这句诗看到的是一种心忧天下慷慨豪迈的情怀,长大后才从中体会到,每个人遇到困境时,都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梦和无法实现的豪言壮语……
这种感觉大概就像是每次跟朋友聊天时,都会调侃的那句“等我有钱了养你啊”。
小时后其实很不喜欢鲁迅,课文难背,默写总错。当然我也体会不到文字背后的力量,他到底在痛心什么?
从未想过,远在异国他乡的我,有一天会主动在网上买了鲁迅全集的电子书来看。看到泪流满面,看得自己在逆境中也终能挣扎着起来坚持一把。
儿时不愿读鲁迅,长大再读只恨当年太匆匆,未主动接近鲁迅,不曾懂鲁迅的文字。
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在成人社会混久了,连情绪都变得那么小心翼翼,发个朋友圈都生怕表现得太过矫情。然而少年时代的那个自己,恨不得天天在QQ空间晒出自己的心情,好像每一句诗里写的都是自己。少年的愁如今看起来也像老电影一样令人内心温暖吧。
鲁迅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社戏》
但是读过《社戏》的人都知道: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
后来,我们终于明白,原来有样东西,你会永远记住它的好。
那就是,童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我们学会了口是心非,学会了世故圆滑,学会了装腔作势,却再也找不到最初的那份纯真,没有了真正的快乐。
时光,已不再是童年的时光
我们,也不再是年少年锦时
那些课本中的道理,在岁月中泛黄
如今再看时
已成了人生本来的模样
......
小牛感慨
经历人生百味,才读懂书中滋味。我们成为了书中人,懂得了道理,却再也走不出来。现在想想,如果真的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豁达的心态,人生大概会轻松很多吧!
但既然懂了,那也就代表我们回不去了,当然也无需过度伤感怀旧,因为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人生,人人如此。
话题中三万多条评论,无一例外都是深深的惋惜,惋惜自己没有早早地懂得这些文章,可这也恰巧反映出,虽然江湖岁月深,但我们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真。
所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