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学会恭城油茶(日益落寞的徐州油茶江湖)
三分钟学会恭城油茶(日益落寞的徐州油茶江湖)四方食世,抵不过一杯人间烟火;人生八字励志格言: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爱谈天侃地,聊遍周边段子八卦;爱读文写字,脑洞清奇、手法犀利;更爱交友,希望和你一起在大徐州吃喝玩乐!
作者介绍:
曾玫嘉(笔名:玫小白)
地道徐州人,vlog达人、业余摄影师、典型美食美男爱好者……
爱走街串巷,捕捉生活中点滴美好;
爱谈天侃地,聊遍周边段子八卦;
爱读文写字,脑洞清奇、手法犀利;
更爱交友,希望和你一起在大徐州吃喝玩乐!
人生八字励志格言: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四方食世,抵不过一杯人间烟火;
十里乡音,品不够一碗酥油香茶。
//////////
家乡的食物,是一种别样的记忆,那种香味与想念藏于脑海深处,不管你身在何方,只要听到熟悉的吆喝声,便能将你的心拉回那个深深小巷。
比如一声悠扬的“油茶……卖油茶……”,只此一碗,只此一勺,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场沉甸甸的味蕾乡愁。
作为地地道道的徐州人,虽然留学欧洲,但一旦放假回国,我平常最喜欢的就是走街串巷,去找寻藏匿于老街坊巷子里的那些“老味道”。
不得不佩服徐州人的嘴,为啥?因为不仅会说,而且最刁最会吃!大到特色的一锅炖——「椒子酱、烧杂拌、地锅鸡」,小到早餐街摊上冒着腾腾热气的「胡辣汤、玛糊、豆腐脑、热油茶……」都可以说是连接徐州人感情的载体。
而今天,要给大家重点介绍的「油茶」,不仅是“熊猫级”的老派汤点,更是老徐州磨灭不掉的一种历史印记。
*灯塔七岔路口的油茶铺子*
作为城中心交通枢纽的老灯塔七岔路口,繁华且复古,像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心脏,给周边延伸的街道提供源源不断的“脉动”和“血液”。对于生活在这附近的很多居民来说那是相当赋有感情的,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的故事和回忆,包括我。
在正对邮电局的一侧有一条沿街橱窗,数量不多,但都是精华传承的老手艺,也是咱徐州人“好的那口”!——广来盛盐焗鸡、冯天兴油烫鸭、杂粮卷饼……还有以前上学途中每次经过必带的油茶,这种熟悉到老味道一直伴随着我从学校走到社会。
一辆破旧的铁皮三轮车,拉着一个包裹着皮质的长嘴大茶壶,里面盛满了香气扑鼻、热气腾腾的油茶,大妈洋溢着笑脸,伴随着那一声声亲切清脆的吆喝叫卖声,油茶还没入碗,这景象先叫你心生暖意。
记得小时候,哪怕在寒冷的秋冬日,在家里只要听到小区里头这熟悉的声音,不管多忙,外婆都会停下手中的活,用围裙擦一下浸湿的双手,赶忙推开窗子,朝楼下应一句:“卖油茶的等一下,我马上下来~”这时拿着保温的手提壶,披着外套下楼梯。
这一喊一应不要紧,把邻里大婶、阿姨都喊下来了,一个个都是争先恐后自带“容器”,生怕错过了最后“一杯羹”。
今天碰巧,卖油茶的大妈刚要出摊,索性骑上我“快乐的小摩托”,跟着大姨走街串巷叫卖。
在我尝试着给下一个顾客打油茶的时候,手腕用力地拉下“壶嘴”对准杯口,还是会被油茶沉甸甸的“重量”晃悠的直打哆嗦,少了不行,倒多了又怕洒在地上浪费,终于在大妈技巧上的指导和顾客耐心等待中熟能生巧。
这一路上也听她讲了不少年轻创业时的辛酸,在物价飞涨的年代中,不仅做到味道、材料、价格不变,还能坚持将徐州的老手艺传承下去,不单单是初心,更是一种精神!从一个小区再到另一个街巷,宛若一场“流动的盛宴”!
美食小巷油茶铺(金鹰二店对面)
在段庄一带活动的朋友我觉得相当有口福,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越是耐人寻味的,越是藏得越深的,但当你真的品上那一口的时候,就觉得一切万分所值!
“美食小巷”有点类似宽窄巷子的感觉,像是连接起旁边两座小区的桥梁,虽然距离不长,但从一头望去且有庭院深深的既视感。
这里白天有白天的喧嚣,晚上有晚上的热闹,每天络绎不绝的食客来往于其中,要想品得徐州最正宗的美食,还得从这个小巷子下手——童年时期香喷喷软糯的烤红薯烤栗子、饭后聊天之余各种口味的瓜子炒货、香辣流油的板面大王、鲜嫩多汁的鸡丝豆腐脑……
而我们此次探寻的油茶铺子也藏匿于其中。
一个长方形不大不小的摊位,里面填充了数量空间感恰到好处的桌椅板凳,我去的时候不摊饭点,但里面也是照常堆满了人。被油茶的香味和食客吧唧嘴的声音吸引,于是买了一份蹲在板凳上有滋有味的品尝起来。
没有玛糊的浓稠,后味却比它耐人回味,没有辣汤胡椒的呛感,食材上的嚼感同样会让你喜出望外。
老板说我这里一天到晚都是来喝油茶的人,这个小店别看破,却有一段时间了,很多人都说我家的油茶带有咱老徐州特有的味道,有小区里打包回家的老人,有在商场工作的年轻人等等。其实我觉得人间美食最好的味道,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人情味”!
徐州祥和菜市门口
在徐州祥和菜市门口,有一个刚买完菜的奶奶牵着年幼的小孙子正准备回家,小朋友看到卖油茶的容器比较特殊,很好奇里面装的是什么。
这时,卖油茶的大妈给他细细地做着讲解:你看,这像不像一个大大的“茶壶”,“茶壶”肚子的直径大概有一米,“壶嘴”又细又长,我们平时用软木塞子塞住。
每当有顾客的时候,只要把碗对准壶嘴,摇动着圆形的“壶肚子”,这时你瞧,稠稠的、冒着热乎气儿的油茶就汩汩的流了出来。
说到这时,大妈顺手拿起一个碗,给小家伙倒了一些尝尝,奶奶边连忙推脱边准备从口袋里掏钱,可拗不过大妈的热情,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好还热乎,给孩子喝喝尝尝!喜欢了下次再买”。
是的,能让所有徐州大吃货们喜形于色的就是味道!每天络绎不绝排队的人群,挤满屋内吃的喷香的食客,都离不开这喝下一口就能在你脑海中扎根的味道。
徐州的早餐店,堪比一部“战争片”,餐店主人公们却备战精良,后厨制作的手艺和手速被逼上历史新高,收银的大姐有条不紊的找着零钱还要忙着给后厨交代事项,上菜的大叔像练就“凌波微步”,一边三笼蒸饺,一边一大碗油茶热汤,嘴里还要不停地喊着“让一让!”
如果你问我:在徐州早餐四块钱能买到什么,不仅能让你吃到饱还让你吃得好?那我提议——一碗油茶加一个菜盒子,绝对“办肆”!
二三菜市新建北村
在二三菜市新建北村里面就有这么一家早餐店,看似面积不大的小店里面爆满了人。
天冷了,老板都要起得很早,准备好各种食材,去备料制作,且步骤繁琐,但为的就是将一碗够料、够香的油茶呈现在你面前!问了一下老板里面的食材,他告诉我光芝麻就有好几种,怪不得在喝进去润喉的过程中味道醇厚又浓香。
首先清洗芝麻,小火翻炒芝麻至蹦跳微黄,同上炒黑芝麻,把白芝麻擀碎,然后用中火开始炒面,翻炒至微黄,有面香,炒好的面擀一下,其次用微波炉烤生花生,擀碎。
这时放油,把面翻炒均匀,再放花生芝麻等,最后放些十三香和葱花,温热水调制微稠,才算大功告成!
如此精良细作,才对得起这般口感,而满满的一大碗油茶居然才2块钱。如果你觉得光喝还不过瘾,建议搭配韭菜馅或纯粉丝的菜盒子,里头煎个鸡蛋,撒点葱花,配上酱料,咬上一口,那酥脆温热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在徐州寒冷的早上,如果能喝到这么一碗热乎乎的油茶在搭配一些早点,那简直不要太幸福!
尾声:
一个壶,一些面,一瓢水,些许芝麻和花生,慢慢熬煮,香气在壶内酝酿,香味在低吟浅唱,飘出老徐州的幸福味道,将民俗、情怀、文化,都掺杂在这份油茶的记忆里,使千百年的老城丰盈了不一样的故事。
食物的滋味,舌尖的挂念,人情的温暖,便使人间至味是清欢。“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很多时候,为了让日子过的看上去有意义,我们通常都非常用力地活出声响。当忙碌到把一切当作情感寄托的时候,你还记不记得,上一次喝的那碗暖心的“人间油茶”是在什么时候?
在徐州,还有哪些美味的油茶值得推荐?
还有哪些老味道希望食尚徐州去挖掘?
身为一个徐州本土的美食公众号,我们觉得,在吃这件大事上,光几个人的嘴是远远不够的,千千万万张嘴才能海纳百川气吞山河。
如果你是吃货,碰巧又爱好发掘深藏市井的美味小店,那你一定是我们要的民间高手!我们需要资深吃货的刁嘴点评,需要你来一起探寻更多真正好吃的人间至味。
征稿类型:美食故事、菜谱、探店等。
有图有真相,好不好吃都如实评价。非要规定个字数的话,1500~2000为佳。稿件一经录用,你会获得300—500RMB的稿费(看见我诚意满满的小眼神了吗),鼓励你在吃吃吃的路上向更挑剔更专业迈进~当然啦,署名也是你哒,未来还可以和我们写手一起探店,签约食尚徐州!
投稿邮箱:1034814655@qq.com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投稿类型 文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