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正廉而威(公生明廉生威)
公而正廉而威(公生明廉生威)《怒弹国丈》:国丈张尧佐,原是一名进士,因此人善于钻营为博皇帝欢心,将养女送给仁宗 被册立贵妃,张尧佐因此自诩“国丈”。陈世美 家中原有妻室秦香莲 一家人过着平淡恬静的生活。贪图富贵的陈世美在考取状元后,竟然欺骗皇帝,冒娶公主,当秦香莲携子女前来寻亲之时 陈世美为掩盖罪行,竟派人追杀秦香莲母子,悲愤之极的秦香莲,久闻包公执法如山,便将陈世美告到开封府,时任开封知府的包拯见过状纸,怒不可遏,亲审陈世美。太后、公主闻讯后,百般刁难阻挠,为正国法,包拯自摘乌纱帽,立誓为民请命,终将苟且偷生,无良无义的陈世美狗头铡处斩。包河里的野生鱼脊背漆黑,被称为“铁面鱼”,包河里的藕为七孔红花藕,鲜嫩而且断之无丝,被称为“无丝藕”。合而为一,即“铁面无私”,借喻包公一身正气、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铡美案》:“怒铡陈世美”成为包拯铁面无私 不畏强权性格的真实写照。
——记合肥包公祠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但凡外地朋友到了合肥,总有两个必会去的参访之地,即位于芜湖路与银河公园相交处的包公祠和淮河路的李鸿章故居。两处赫赫有名的文物古迹堪称合肥文化名片,镌刻了合肥在人们心目中肃穆、厚重的印象。
包孝肃公祠是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专祠,自始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现存包公祠为李鸿章于1882年捐银所修复,解放后又经政府多次修缮,于1961年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然,也是全国重要廉政教育基地。
包公祠内保存着包拯及其家族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祠内现有古典四合院式正殿、东西两侧厢房及廉泉井、流芳亭、包公故事蜡像馆、回澜轩等建筑。
廉泉井原名包公井,光绪年间,李国撰写《香花墩井亭记》中记载:有一太守喝了此井之水后头疼不止,后查明他是一个贪官。所以改名为廉泉井,寓意清廉之泉,以此表达对清官的爱戴及对赃官的憎恶。
包河里的野生鱼脊背漆黑,被称为“铁面鱼”,包河里的藕为七孔红花藕,鲜嫩而且断之无丝,被称为“无丝藕”。合而为一,即“铁面无私”,借喻包公一身正气、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蜡像馆 集历史、戏剧、影视、美术为一体,展示包公从政期间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故事,表达了合肥人对这位乡贤的怀念的无限敬仰之情《铡美案》:“怒铡陈世美”成为包拯铁面无私 不畏强权性格的真实写照。
陈世美 家中原有妻室秦香莲 一家人过着平淡恬静的生活。贪图富贵的陈世美在考取状元后,竟然欺骗皇帝,冒娶公主,当秦香莲携子女前来寻亲之时 陈世美为掩盖罪行,竟派人追杀秦香莲母子,悲愤之极的秦香莲,久闻包公执法如山,便将陈世美告到开封府,时任开封知府的包拯见过状纸,怒不可遏,亲审陈世美。太后、公主闻讯后,百般刁难阻挠,为正国法,包拯自摘乌纱帽,立誓为民请命,终将苟且偷生,无良无义的陈世美狗头铡处斩。
《怒弹国丈》:国丈张尧佐,原是一名进士,因此人善于钻营为博皇帝欢心,将养女送给仁宗 被册立贵妃,张尧佐因此自诩“国丈”。
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 包拯时任知谏院 专门评议国是及大臣政绩,此时仁宗决定 授予张尧佐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同群牧制置使四项军政要职,包拯认为皇帝此举乃“私于后宫”,上疏弹劾国丈,前后历经六次 终使仁宗削去张尧佐宣徽南院使和景灵宫使两项要职。这组蜡像运用戏剧语言 艺术地再现了包拯为官清正无私的高贵品质。
《打龙袍》:宋真宗继位后多年膝下无子,在得知刘妃、李妃同时怀孕后,下旨“生皇子者 立为后”。刘妃觊觎皇后之位已久,竟设计以狸猫换取李妃所生皇子,并欲杀害李妃灭口,幸得宫女相助,李妃逃至民间隐姓埋名,几十年后,包拯受命赈灾放粮,途中得知宋仁宗生母的悲惨遭遇,经过明查暗访,包拯智断"狸猫换太子”这一宫廷奇案,使得仁宗母子相认。包拯以仁宗为子不孝借打龙袍 以儆天下,充分展示了包公的刚直不阿。
三司使,宋人俗称“计相”,是主管中央财政经济的,与百姓利益关系密切,包拯任此职期间,多次呼吁兴利除弊,“凡横敛无名之入,多所蠲除”。以往官府需上贡之物皆向地方强行推派。包拯特置场和市,通过商场交易满足所需,"民得免其扰"。包拯从“民本”思想出发,剖析盐法利害。到陕西后,仍反复论奏,“力主范祥所建通商法”,终为宋廷所采纳。史称范祥通商之法,“行之数年,黠商贪贾,无所侥幸,关内之民,得安其业,公私便之”。
宋人評論欧阳修《再论水究状》中荐举包拯说:“清节美行。著自食幾;说言正论,间于朝廷。”
(宋)吴奎《孝肃包公墓志铭》中赞美他:“竭力于亲,瘁于君。峻节商志,凌乎青云,人或曲随,我直其为。人或善我抗其辞,自始及终,言行必一。”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孝肃天性峭严,未尝有笑!”
流芳亭包公小时候读书及休息玩耍之地,后人修建亭,为敬印包公的高风亮节,赞誉他流芳百世。“流芳亭”三字为书法家葛介屏所书。
包公历史文化长廊大约百米长的包公历史文化长廊,全景式的呈现出包拯为官期间的主要政绩、社情写真及其他生活中的典型故事,极具观赏性和现实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