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背后肩负的使命(攀登者背后的故事)
攀登者背后肩负的使命(攀登者背后的故事)为了拍摄这部攀登珠峰的电影,吴京前期先去攀登了岗什卡雪山(5254米),气温在零下20度以下,伴随着六七级的大风成功登顶。不仅如此,吴京还学习了攀冰,只为了让自己更加了解角色,融入角色。吴京,近两年出演了两部《战狼》,一部《流浪地球》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其精湛的演技更是获得了良好口碑。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吴京又将参演一部力作——《攀登者》。这部电影由香港导演李仁港主导,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事迹,那是一段艰苦卓绝、感人肺腑的登山史。吴京向来以拼命出名,他连发多条微博,展示拍摄过程。
为国登顶 寸土不让
电影《攀登者》
致敬家国情怀!
吴京,近两年出演了两部《战狼》,一部《流浪地球》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其精湛的演技更是获得了良好口碑。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吴京又将参演一部力作——《攀登者》。这部电影由香港导演李仁港主导,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事迹,那是一段艰苦卓绝、感人肺腑的登山史。
吴京向来以拼命出名,他连发多条微博,展示拍摄过程。
为了拍摄这部攀登珠峰的电影,吴京前期先去攀登了岗什卡雪山(5254米),气温在零下20度以下,伴随着六七级的大风成功登顶。不仅如此,吴京还学习了攀冰,只为了让自己更加了解角色,融入角色。
在攀登的过程中,他被冻得鼻青脸肿,中间经历了缺氧、生病等等,依旧坚持下来,精神让人敬佩!在缺氧和有高原反应的艰苦环境中,直接飙脏话以“发泄”。想想这画面真叫人心疼,毕竟他刚做过手术才3个月。
有人说,吴京这是在拿命拍电影,现在还有哪个演员愿意如此拼命?能在影棚完成的,绝不会去外景受冻受累。能找替身的,绝不会以身试险。吴京如此拼命,是因为他对自己职业的尊重。
真实故事,比这个还要残忍10倍!
那是1960年的5月,尽管祖国各地都已进入了暖洋洋的初夏,可对高处不胜寒的珠穆朗玛峰来说,这里永远都在寒冬。
对现在的人而言,登顶珠峰并不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因为装备和科技的进步,高海拔攀登的安全性已大大提高。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登顶珠峰,真的是拿命来拼,著名登山家马洛里就是因珠峰殒命。直到1953年,人类才首次从南坡登顶珠峰。
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始终无人自此登上世界之巅,以至于他们得出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这种条件下,一穷二白的中国却开始了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挑战。
珠峰之巅,力争主权
我国与尼泊尔毗邻,交界处正是喜马拉雅山脉,于是,谁都想要争取这座世界最高峰的归属权。当时中国的主张是一国一半,可尼泊尔的登山队曾经在1953年从南坡成功登上了珠峰,他们用这个理由拒绝了中国的提议,并要求珠峰的全部主权。
“你们中国人都没有登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这句话是对方的杀手锏,我们却无法反驳。从而使得登顶珠峰变成一项庄严的国家使命。
于是,登上珠峰再也不是一项登山爱好者们无聊之余的梦想和消遣了,它代表着国家的主权完整不容侵犯,代表着华夏亿万人民的期盼和希望。背负着这样沉重的使命,我们英勇无畏的登山队员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训练。
珠峰北坡,誓死攻破
1958年夏天,中苏双方在北京新侨饭店会谈,共同制定了攀登珠峰的三年行动计划:1958年侦察,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并达成共识,高山装备、高山食品由苏方负责,中方负责全部人员、物资从北京至珠峰山下的运输,以及较低海拔的物资装备。
计划前期虽遇到问题,但都顺利解决。时间到1959年,按照计划,中苏登山队应在3-6月间进行试登,当时因西藏事件,计划被迫推迟。而事实上,当时中苏关系已经走向决裂。待到秋天事件好转,中方多次邀请苏联,苏联仍一味推脱,不执行计。一切只有靠自己!
独自攀登,困难重重
此时中尼正在进行边界谈判,印度也一直对西藏虎视眈眈,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此时登顶成功与否,将影响着谈判的主动权。无论如何,也要到登顶。“就算死,也要死在上面”。
光正式登顶之前,登山队员们先进行过三次高山行军,先遣队派出了192人,并在5400米、5900米和6400米三个地方建立起了高山营地。一方面为适应高山环境并选拔登顶队员,一方面也运送一部分物资到更高的营地,这张照片就是在行军中暂时休息的登山队员们。
照片上的队员们个个面带笑容,其实高山行军非常艰苦,第二次高山行军,到达7000米处的就有队员因严重高山反应而牺牲。在不断的行军过程中,登山队200人因为伤病(大多是冻伤、高反)被迫退出登顶序列,只剩19人还算完好。
在此之中进行了三次行军之路:
第一次行军,从大本营出发,到达海拔6400米的地方,然后返回大本营休整。
第二次行军,从大本营上到海拔7600米的高度,同时打通攀登珠峰的第一道难关——北坳路线,然后返回大本营。
第三次行军,从大本营攀登到海拔8300米,侦察突击顶峰的路线,并建立最后一个营地——突击主峰营地,如果条件成熟可争取登顶。
风雪无阻,成功登顶
5月24日凌晨,王富洲、刘连满、许竞和贡布从最高营地出发,摄像师屈银华也跟随拍摄。他们到达“第二台阶”时,已是中午,一个4米多的岩壁,他们爬了整整三个小时,甚至还因为队员许竞体力消耗过大,无法前行,不得不由摄像师屈银华顶替前行。
攀登至海拔8700米的地方,被外国探险家称为不可逾越的天堑“第二台阶”处时,刘连满为队员们充当人梯,随后耗尽体力未能登顶。严重缺氧使刘连满进入半昏迷状态,此高度窒息随时都可能发生,不得不留在原地,由另外三人继续前行。
刘连满考虑到队友下山时更需要氧气支撑,他毅然将仅剩的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幸好死神并没有带走这位英雄,奇迹生还的他最终和队员们一起安全下山,成为登山英雄。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三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这次登顶,不仅仅是国人第一次登顶珠峰,更是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第一次夜间无氧登顶珠峰!
而印度登山队,则在 8600 米高度因风雪所阻,宣告——退出。
事后,全国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遗憾的是,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没能亲眼见证这些庆祝活动,下山后,他们静静地躺进了医院。王富洲此次上山前的体重是160斤,下山后只剩下101斤,屈银华从154斤掉到了102斤,冻伤的十趾头和脚后跟被全部切除。
这次登顶,有一百多人负伤,十多人留下终身的残疾,更有数人不幸留下了宝贵的生命。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所有人纪念!攀登精神,世代传承,永不磨灭,这是鼓舞人心的正能量,这是不忘初心的信念。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
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通往巅峰之路!
我们,为什么要登山?
登上去,为了荣光!
没什么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都是一次次失败后的不服输
任何艰难险阻
都无法抵挡攀登者集结前行的力量!
珠峰北坡,誓死攻破
即使万难,坚定如初
9月30日
为国登顶,寸土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