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vs诸葛亮哪个更厉害(受了定律诸葛亮PK司马懿)
司马懿vs诸葛亮哪个更厉害(受了定律诸葛亮PK司马懿)诸葛亮的用意很明显,嘲笑“司马懿是缩头乌龟、女流之辈、窝囊……”,想激怒司马懿开门出战。 诸葛亮每天派兵轮番叫骂,意在激怒魏兵出战,想速战速决。 司马懿仍然挂免战牌。 就这样耗了好多天,均无结果。诸葛亮也无计可施,只好找了些女人的物事叫使者给司马懿送了过去。
佛学大师王少臣讲“受”了,凡是一受就了,不接受永远不了,你会发现你越说受不了,感受到的压力越大。小时候,父母批评你,如果不接受,接下来有可能挨打,甚至不让吃饭;在工作中,上级批评你时,如果不接受,接下来就有可能会被停职,甚至开除,在走路时,如果与路人发生争吵,不接受,接下来有可能会撞到电杆上。所以,任何事情,你受了,这个事情就会慢慢消散于无形,如果你不受了,这个事情就会没完没了,并且越来越多。别人让你受气了,你受了,气就没了;你感觉到受苦了,你甘愿受了,苦就没了。
在《三国演义》中,蜀国军师诸葛亮六出祁山,以期统一北方,魏国大将军司马懿統兵拒敌。两军统帅谋略相当,蜀军要攻城,魏兵关门拒战。
诸葛亮知道,魏国地大人多,物产丰富、兵多将广,蜀国北伐远征,战线漫长,粮草供应是大问题,如果接济不上,到那时,不用魏兵进攻,蜀军也会自败。如此焦灼状态,诸葛亮自然十分着急。
诸葛亮每天派兵轮番叫骂,意在激怒魏兵出战,想速战速决。
司马懿仍然挂免战牌。
就这样耗了好多天,均无结果。诸葛亮也无计可施,只好找了些女人的物事叫使者给司马懿送了过去。
诸葛亮的用意很明显,嘲笑“司马懿是缩头乌龟、女流之辈、窝囊……”,想激怒司马懿开门出战。
谁知道司马懿能够忍辱负重,坚守寨营,不仅没有被激怒而出兵迎战,反而把诸葛亮送过来的红内裤和红肚兜都穿在自己身上,并对众军士笑着说:“丞相叫我穿,我怎么敢不穿,还挺舒适合身的嘛!”这事让诸葛亮知道了,当场吐血晕倒,从此一病不起。诸葛亮之所以吐血病倒,因为他知道司马懿接受了他的羞辱,也知道了从此伐魏无望,北伐失败的结局。
故事的最后,大家都知道,诸葛亮遗憾病死五丈原,司马懿家族窃取了魏国,建立了新的王朝——晋朝。
在这个故事中,司马懿受了,司马懿一受了,诸葛亮想给司马懿的羞辱和激怒就不起作用。
司马懿受了诸葛亮的羞辱,最后成了赢家,同为曹营的相国王朗因为没能受了诸葛亮的辱骂,结果当场吐血身亡。诸葛亮骂王朗,有理有据,入骨三分,字字如戟,直指心肺,杀伤力极大,王朗因此毙命。
诸葛亮是这样骂王朗的:
王朗:(两军阵前,拱手)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扶扇拱手)正是。
王朗: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诸葛: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朗: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诸葛:(羽扇遥指)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王朗: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狂笑数声,扶扇而答)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王朗:(手指诸葛亮)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愤而站立)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
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朗:(手捂胸口,颤声)我、我、我……
诸葛:(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 你、你……啊……(坠于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这一通骂,不但揭了王朗的老底“世居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属于大汉旧臣,理应匡扶汉室,还充分利用文士好名誉顾面子的弱点对其大加挞伐,遂使王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王朗,表面看来是诸葛亮骂死的,其实是王朗自己气死的。王朗对诸葛亮的谩骂,没能做到受了,如果能做到受了,对诸葛亮的谩骂坦然接受,大笑一声,也许就不会气绝身亡了。
人越看重什么,越会被什么所牵制;心越在意,越会受追逐的苦。很多时候,人需要自我反思,让心归零,让心受了,受了受了,一受就了。做事讲究的是“事来心应”“事去心止”。“事来”,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应从容应对。“事去”,只要事情做过了,不论好坏都已过去,不管高兴或悲伤都已无益,就应做到“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