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孩子学习障碍用催眠好吗(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师)

孩子学习障碍用催眠好吗(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师)有一次小姐姐给我们一群对眼镜充满好奇的小丫头片子演示怎么戴眼镜上课的时候,被她妈妈看见了,她妈妈马上气急败坏冲了进来,拿掉了她的眼镜,怒斥这样会让近视加重,会影响学习影响颜值影响找工作等等。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隔壁家有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很喜欢看书的姐姐,她的妈妈会经常说,你整天这样看书,很容易会近视的。后来小姐姐果然慢慢近视了,配了一副眼镜,但她的妈妈不允许她平时戴,说戴多了会让度数增加,只能在抄黑板的习题的时候才可以戴。有一天小男孩真的忽然变成了汉堡包,然后被十只狗,一群牛,几个饥饿的小男孩一路追着要吃掉他,他被一辆汉堡店的车救了,正当他以为自己终于安全的时候,店主要把他切开卖掉,幸好刀正要举起来的时候,妈妈就及时赶到了,把他救了下来,回去之后他再也不吃肉了,只吃青菜。妈妈又开始焦虑了,说你天天只吃青菜,小心会……接着故事的最后是小男孩变成了胡萝卜,被小兔子追着一路逃亡……以前看到这个绘本的

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上讲台自我介绍之前,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结果一上到讲台,连名字都紧张到忘记了;要去参加一个比较重要的回忆,反复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慎,不能让小屁孩手上的饼干抹在衣服上,然后衣服果然中招了;出门旅行需要收拾很多东西,不停地提醒自己第二天一定不能忘记把最喜欢的那条项链带上,然后偏偏到了机场才想起来……

孩子学习障碍用催眠好吗(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师)(1)

相信大家也还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对一个事情过度焦虑的时候,反而会对那个事情倾注更多的注意力,然后你很可能会发现,事情往往向让你更焦虑的方向发展。

如果我们用“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孩子往往就做出更多我们不要他们做的事情,如果把这种焦虑放在孩子身上,很大的可能性,孩子会活出你焦虑的样子

孩子学习障碍用催眠好吗(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师)(2)

一、绘本中和生活里活出妈妈的焦虑的孩子

有一本儿童绘本叫《汉堡男孩》,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绘本,里面讲到一个男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只喜欢吃汉堡包,他的妈妈每天为他准备很多蔬菜,他都不要吃,于是妈妈每天都担心地说:你天天只吃汉堡,小心变成一个汉堡哦。

孩子学习障碍用催眠好吗(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师)(3)

有一天小男孩真的忽然变成了汉堡包,然后被十只狗,一群牛,几个饥饿的小男孩一路追着要吃掉他,他被一辆汉堡店的车救了,正当他以为自己终于安全的时候,店主要把他切开卖掉,幸好刀正要举起来的时候,妈妈就及时赶到了,把他救了下来,回去之后他再也不吃肉了,只吃青菜。

妈妈又开始焦虑了,说你天天只吃青菜,小心会……接着故事的最后是小男孩变成了胡萝卜,被小兔子追着一路逃亡……

以前看到这个绘本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教育孩子不要挑食的绘本。今天忽然发现这个故事讲的也是妈妈传神的催眠能力的故事,故事里的小男孩最终活出了妈妈担心的样子

孩子学习障碍用催眠好吗(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师)(4)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隔壁家有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很喜欢看书的姐姐,她的妈妈会经常说,你整天这样看书,很容易会近视的。后来小姐姐果然慢慢近视了,配了一副眼镜,但她的妈妈不允许她平时戴,说戴多了会让度数增加,只能在抄黑板的习题的时候才可以戴。

有一次小姐姐给我们一群对眼镜充满好奇的小丫头片子演示怎么戴眼镜上课的时候,被她妈妈看见了,她妈妈马上气急败坏冲了进来,拿掉了她的眼镜,怒斥这样会让近视加重,会影响学习影响颜值影响找工作等等。

没过几年,小姐姐的眼睛度数飙到了六七百度,初中没毕业就匆忙嫁人,很快生了孩子,有一回我经过她娘家门口,听到她对她的五六岁的女儿嚷着,看电视的时候不要站那么近,不然你会近视的。

我瞬间有些恍惚了,仿佛又回到我们儿时,她还是那个小姑娘,她的妈妈念咒一般的关于近视的焦虑的声音正在响起,声线,语调都非常高度的相似。

要不是她的妈妈恰好在门边洗菜,我绝对会以为是她的妈妈的声音。那一天的感觉,我现在还能清晰想起来,在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一种宿命一般的轮回在她们的家族里的小姑娘身上不停不停地上演着。

这种“宿命”,也就是信念,通过妈妈不停不停的重复,透过孩子对妈妈无比忠诚的爱,生生地把焦虑和担心的活成了现实。

每次想起这个小姐姐都会觉得心里难受,想起她曾经那么热爱那么入迷的看书的样子,也想到她终于慢慢地在妈妈的日复一日的提醒中,把从书上吸取养分的热情转为了对眼睛会不会近视的焦虑中,将一件原本无关紧要的眼疾变成了家族性焦虑的遗传密码。

二、白熊效应的魔力

孩子学习障碍用催眠好吗(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师)(5)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妈妈们明明说的是不要偏食,妈妈说的明明是不要乱用眼睛,得养成好习惯。可孩子们为什么偏偏要跟妈妈们作对呢?

孩子们当然不是想要跟妈妈们作对,而是因为这就是著名的“白熊效应”。

1987年,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志愿者分为三个组,然后给他们播放关于白熊的影片,影片长约50分钟,看完影片后,心理学家分别对3组志愿者说:“你们要记得那头白熊哦。”“你们可能会喜欢上那头白熊”“你们千万别去想那头白熊”。

一年之后,被告知“千万别去想那头白熊”的一组对心理专家的话最有印象,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白熊试验”,抑制思考反而激活了思考。

我认识的一个小女孩,有一次考试的时候忘记写名字了,因为是班级考试,老师认识她的字迹,也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后果,老师只在发试卷的时候轻描淡写说了一句以后记得先写名字。

妈妈来接她放学的时候,同学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她的妈妈,从此以后妈妈逢大考小考都要念叨几次,考试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先写名字,小女孩先是偶尔忘记,后来变成了经常忘记,高考语文时站起来交卷了才发现又忘记写名字了。

这一个有趣的实验和小女孩的名字跟考试的奇妙旅途,告诉我们:越是在孩子面前强调不要成为的那些品质,越是会成为孩子的品质,越是强调不能做的行为,越有可能成功孩子经常做的事情。

三、怎样才能避开白熊效应的雷区

那么面对孩子的一些不好习惯,应该怎么说才会有效呢?

我想大家都对爱迪生的故事很熟悉,爱迪生上学的时候,第三天老师就把爱迪生的妈妈叫到了学校,跟爱迪生妈妈说,爱迪生可能是一个智力缺陷的孩子,总是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爱迪生妈妈决定自己在家教导爱迪生。

孩子学习障碍用催眠好吗(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师)(6)

在回家的路上跟爱迪生说,老师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天才,他没有能力教你,以后妈妈在家教你。后来爱迪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如果爱迪生妈妈当年就像我们现在的很多妈妈一样,面对老师对孩子贴的标签,不停地对孩子进行错误强化和强迫改造,爱迪生可能就真的成为了老师说的智力低下的孩子了。

妈妈面对孩子某些让你抓狂的行为,或者想要塑造孩子一些好的行为品质,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分清楚你的担心是否是事实还是想像。

文中害怕孩子近视的妈妈,如果去看到在孩子小的时候,自己对于孩子会近视这件事情的焦虑是源于自己的想像,是源于自己对近视这个事情的恐惧,自己去面对,而不是通过语言和行为不停去强化孩子,那么无论孩子将来近视还是不近视,对于孩子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就不会通过轮回将这个恐惧一代代复制下去。

第二,用正面的语言去跟孩子沟通。

孩子学习障碍用催眠好吗(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师)(7)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句子,而潜意识是没有办法辨别“不”的,所以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内化为孩子内心对自己的评价。就像汉堡男孩最终变成了妈妈说的汉堡,爱迪生的妈妈把老师说的智力低下转化为与众不同,爱迪生最终活出了自己最灿烂的人生。

相信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的这一生,能够活出自己,能够活出父母们都没能活出来的生命力。那么可以试一试,在每次开口对孩子说话之前,把要说出口的否定句,先转化为肯定句。

那么无论孩子最终能不能成为第二个爱迪生,Ta回想自己跟妈妈相处的时间,都是满满的肯定与赞许,肯定会活出一个很温暖的人生。

妈妈对孩子过度的担心和焦虑是对孩子最强大的诅咒,同样的,妈妈对孩子的信任与赞许是对孩子最大的祝福,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带着妈妈满满的祝福走向他们精彩的人生之路。

我是@Happy爸妈,你育儿路上的陪伴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