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思念散文随笔(母亲的陪读时光)
母亲的思念散文随笔(母亲的陪读时光) 而我,因为母亲的陪伴,成绩也直线上升,从班上的二十名上升到班级前五,母亲为此骄傲不已,说这是她陪读的功劳。而我也深知,正是因为看到了母亲的进步,看到了她遇到困难不放弃的态度,我才感受到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也才渐渐变成一个上进的孩子。 毛衣织到只差两只袖子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母亲让我试衣,我迫不及待地穿上,身上顿时暖和了起来。我舍不得脱,母亲便让我一直穿着。直到第二年夏天,母亲找出来接了两条袖子。尝到了手工活的乐趣,母亲便一发不可收拾,织手套,织毛袜,织头花,她织的东西越来越漂亮,人也自信了不少。 因为有了这个约定,常常见我们家煤油灯下,我做作业,母亲织毛衣。当然,她开始总是将毛衣针掉在地上。我故意装作没看见,母亲捡起,又继续织,她买的是一团红毛线,说是要为了织一条红围巾,常常见她织了没几行又拆掉,拆了织,织了拆,反反复复,好在,她并不嫌烦,要跟这毛线死扛到底似的,也从没见她皱眉头,
刘希
听说母亲刚结婚时,总是笨手笨脚,做裁缝的奶奶想让她继承手艺,她学了两个月还不会裁衣,奶奶三天两头的骂她笨,结果她把剪刀一丢,发誓这辈子不做裁缝,宁愿做农活。我刚上小学那会儿,成绩总在班级二十名左右徘徊,一向自尊心强的母亲很是担心,她对我说,以后我陪你写作业吧。
一听说母亲陪我写作业,我有些蒙了。母亲识字不多,我课本上的字她都认不完,怎么陪呢?我提出疑问,母亲却笑着回我:“你写作业,我在旁边织毛衣。织毛衣我可不会,我做梦都想织一手好毛衣,咱俩比比看谁进步大吧。”我一听,来了兴致,母亲可是笨手笨脚,经常挨奶奶训斥,怎么会织出精美的毛衣呢。我常听隔壁的李婶讲,织毛衣是个细致精巧的活儿,稍不留意就会织错,她这一辈子都织不会。李婶是个各方面优秀的人,她蒸的馒头又白又大,她做的咸菜又脆又香,连她这么能干的人都不会织毛衣,我老妈怎么能学会呢?
因为有了这个约定,常常见我们家煤油灯下,我做作业,母亲织毛衣。当然,她开始总是将毛衣针掉在地上。我故意装作没看见,母亲捡起,又继续织,她买的是一团红毛线,说是要为了织一条红围巾,常常见她织了没几行又拆掉,拆了织,织了拆,反反复复,好在,她并不嫌烦,要跟这毛线死扛到底似的,也从没见她皱眉头,脸上带着微笑,手上小心翼翼,像对待一件稀世宝贝。
偶尔,她会把头凑过来看,她不是看答案是否正确,而是看我的字是否潦草。若是哪天写得龙飞凤舞,她定会苦口婆心地劝导,说她当年是如何如何想读书,却因为要带小舅舅而没有机会。围巾织到一半,她让我试。红艳艳的围巾暖暖的,很舒服。我不禁对母亲刮目相看了。
经过大半个月的“艰苦奋斗”,母亲的围巾终于完成了。母亲看起来比我还高兴。她说终于战胜了自己,这可是一大进步,母亲织好了围巾,信心倍增,又买来毛线,说要给我织一件毛衣。我当然乐不可支,只是,毛衣不比围巾,工序繁杂,母亲又开始了织了拆,拆了织,乐此不疲。这一次,她总是拧着毛衣急匆匆地跑出去,我知道,她是找隔壁心灵手巧的李姐求教去了。
毛衣织到只差两只袖子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母亲让我试衣,我迫不及待地穿上,身上顿时暖和了起来。我舍不得脱,母亲便让我一直穿着。直到第二年夏天,母亲找出来接了两条袖子。尝到了手工活的乐趣,母亲便一发不可收拾,织手套,织毛袜,织头花,她织的东西越来越漂亮,人也自信了不少。
而我,因为母亲的陪伴,成绩也直线上升,从班上的二十名上升到班级前五,母亲为此骄傲不已,说这是她陪读的功劳。而我也深知,正是因为看到了母亲的进步,看到了她遇到困难不放弃的态度,我才感受到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也才渐渐变成一个上进的孩子。
那些母亲陪读的时光,是我生命里最温暖的记忆。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刊用。
请关注转发。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