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孔子的名言(忍气吞声以德报怨)
讽刺孔子的名言(忍气吞声以德报怨)这就话翻译过来就是有人问孔子,被别人欺负时,我用的的德行和恩惠来感化他如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可是自古有句老话,有恩报恩有怨报怨,这很多东西憋在心里谁都是非常难受的,很多时候,以德报怨反而让是非之人得寸进尺助长气焰。孔子,大圣人也,可面对这种事,也很难说做到以德报怨。所谓东郭先生与狼,和狼这种东西讲德行,往往受害的只有自己。以德报怨出自《论语·宪问》,我们来看看当时圣人孔子到底如何来说的。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管古语、俗语,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大智慧可以说让我们受益一生。但是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有时候曲解意思也就在所难免。
很多时候,曲解一句古语的意思,往往是人们不注重语句的完整性。前后不搭只把哪一句拉出来说或者文字发音的不标准,导致意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例:以德报怨
这个成语呢本不应该拿出来说的,至少在我眼里,一个人能够做到以德报怨,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可是自古有句老话,有恩报恩有怨报怨,这很多东西憋在心里谁都是非常难受的,很多时候,以德报怨反而让是非之人得寸进尺助长气焰。
孔子,大圣人也,可面对这种事,也很难说做到以德报怨。所谓东郭先生与狼,和狼这种东西讲德行,往往受害的只有自己。
以德报怨出自《论语·宪问》,我们来看看当时圣人孔子到底如何来说的。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就话翻译过来就是有人问孔子,被别人欺负时,我用的的德行和恩惠来感化他如何?
孔子说到:“你用德来报怨,那你用什么来报德?所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他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他”,人们往往忽略了后面孔子的意思。
当然,这句成语呢就算曲解了,以德报怨不管怎么说是确实是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体现一个人的修为。写这些东西,只是在告诉大家,能做到以德报怨固然不错,但并不是什么时候我们都要遵循“以德报怨”。
现在又说回来,不注重语句连贯性是一点。很多古人用于劝诫为人品性的古语,往往是直接曲解其义,被用作了反面教材,成了名副其实的心灵“毒鸡汤”。
佛曰:“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门以慈悲为怀,宽宏为本,显然这看起来“自私自利”的话不可能出自佛门,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完全被后人曲解了意思。
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整句话中,“为”我们应该读wéi,是修养,修为的意思,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意思。
佛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说人生在世,如果不提升自己的修为修养,那么天理难容。是一种佛家淡泊名利,超脱凡尘劝人以从善养生,净化身心修为的句子。
而到了现在,这句话被当成人如果不为自己(利益)考虑,天打五雷轰。两个意思完完全全是走了两个极端的反向。
还有我们所熟悉的“无毒不丈夫”,也是错得离谱。
古人云:“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意思很明了,气量小的人不能成为君子,没有度量的人不能称为男子汉大丈夫。
所谓无毒不丈夫,都是以讹传讹才有了今天这句话。尽管无度不丈夫和无毒不丈夫的讹传,是因为毒和度两字在读音方面的误导所致,不过但凡是能够结合前一句,我们就能够知道古人想表达的意思。
总不至于前一句古人在教人要生活中有气量,后一句却三百六十度转变说出这么反面的话语。
我国之所以叫做文明古国,其根本原因和人文有很大关联。所以绝大部分俗语古语,不管从礼数,教养,品德,为人处世各方面来说,基本都是正面能量和信息,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极端的“反面教材”句子。一旦出现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传播有误或者曲解了其本来的意思。
不知道大家还知不知道有哪些我们耳熟能详,却曲解古人意思的古语俗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