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竞赛(数字赋能福州科特派腾)
数字赋能竞赛(数字赋能福州科特派腾)2019年上半年,于艳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菌菇种植业,试点尝到甜头后,开始全面铺开。这种技术提高了菌菇产量,她便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当地100多人就业,企业产值也从当年的3000万元增至现在的5000多万元。“如今,百谷公司是罗源乃至福州最大的海鲜菇生产企业。”于艳告诉记者,2003年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并在科特派、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胡开辉团队的帮助下,引进海鲜菇生产项目。在罗源县起步镇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间间菇房内,六层白色海鲜菇在手掌般大的菌种袋中茁壮生长,已经长到16厘米高了。“你看这个菌杆,都差不多大小。如果长得不好,就会出现菌杆大小不一、高低不匀称的情况。”公司负责人于艳说。菌菇长势良好的背后,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菌种调控温湿度后,菌菇可由以往的0.5公斤长到0.75公斤。”于艳介绍。
当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遇上乡村振兴,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福州注重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推动智慧农业深入发展,为数字经济提速增效添能蓄力。
于艳(左)是一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了解菌菇生长状况。记者 张铁国 摄
物联网技术加持
菌菇种植进入“快车道”
在罗源县起步镇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间间菇房内,六层白色海鲜菇在手掌般大的菌种袋中茁壮生长,已经长到16厘米高了。
“你看这个菌杆,都差不多大小。如果长得不好,就会出现菌杆大小不一、高低不匀称的情况。”公司负责人于艳说。
菌菇长势良好的背后,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菌种调控温湿度后,菌菇可由以往的0.5公斤长到0.75公斤。”于艳介绍。
“如今,百谷公司是罗源乃至福州最大的海鲜菇生产企业。”于艳告诉记者,2003年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并在科特派、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胡开辉团队的帮助下,引进海鲜菇生产项目。
2019年上半年,于艳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菌菇种植业,试点尝到甜头后,开始全面铺开。这种技术提高了菌菇产量,她便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当地100多人就业,企业产值也从当年的3000万元增至现在的5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市科技局积极帮忙争取相关经费支持。目前,于艳已申请到复工复产和市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资金共计60万元,正在申请20万元省星火项目补助资金。
罗源起步镇是菌菇种植大镇,全镇种植户达29家。这两年,积累了技术经验的于艳申请成了省市科技特派员,积极宣传推广物联网技术。
“我去年投入13.8万元,在13个菇房使用了物联网技术,增加收入40多万元。”罗源县祥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书清说。
起步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称号,目前已有4家菌菇企业推广物联网技术,并正在进一步扩大中。
地理标志入“云”端
农产品影响力扩大
10月6日,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信息部负责人陈楠打开集团信息化监管平台,基地分布图、一企一档、VR巡查、在线监控、一品一码、数据分析等内容一览无余。点开“在线监控”,各个茶园基地的实时画面尽收眼底。
“最关键的是,如果茶园遭遇病虫害,系统还会报警。”陈楠一边操作一边介绍,公司在全省共有七大茶园,面积达4.5万亩。按照传统模式,管理起来耗时费力。“以宦溪茶园为例,共有800亩茶山,光是做好日常田间管理,15个人就要巡查十天半个月。现在点点鼠标,就能轻松搞定,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
数字赋能,多亏“有伦”。在市科技特派员林君盈的指导下,作为数据和平台支撑企业,福建有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福州市一批优质农产品建立地理标志数字化平台,让地理标志“有据可查”。
“我们建有一个云平台(农产品地理标志数字服务平台)、两个数据(监管数据、公众数据)、三个终端(公众端、企业端、监管端),实现信息可追溯,让消费者对农产品更了解、更信任。”有伦公司负责人陈能文介绍。
“这个地理标志上了云平台后,可以培育农产品原产地新兴业态,推进线上线下销售,提升原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打造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林君盈说。
2019年以来,福州市已有福州茉莉花茶、福州金鱼、连江鲍鱼、一都枇杷等13个优质农产品、100多家企业入驻该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申请地理标志并加入平台,福州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4个科特派团队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7日是国庆假期最后一天。晚饭时分,位于鼓楼区斗东路金福商厦三楼的“好丰盛·粤菜馆”内,前来消费的市民群众络绎不绝。孜然鳗鱼、番鸭汤、石锅牛仔骨、茶油蛋炒饭、白斩鸡……一道道“自产自销”的美味菜肴,吸引新顾客慕名品尝。
“这里的食材绿色环保,信得过,味道好!”市民林先生点赞。“就说白斩鸡吧,这是我们养在油茶林里的健美鸡。”福建丰盛农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春华说。
在这家公司,记者通过“新农云平台”实时画面看到,远在永泰县嵩口镇东坡村的万亩油茶林中,依坡建有31个吊脚楼式鸡舍。“这些鸡舍落差5米至10米,每天清晨它们从健身窗飞出来,成了有名的‘飞鸡’。”陈春华介绍,中午和晚上,他们会设定鸡舍的温湿度,山上的气温、粉尘、噪声一旦“超标”,传感器就会适时预警并将其推送至管理系统,管理员立即启动喷洒开关,实施洒水、降温、除尘等措施。
“这样良好的生长环境养出来的鸡,肉质细嫩、皮薄柔脆,肉汤清甜,脂肪适当。这两年,每年饲养的12万只鸡通过市区57家体验店销售,供不应求。”丰盛农林科技集团副总裁俞昌祥表示,目前公司准备再增加40间鸡舍,年出栏量将增至30万只。
让科技为种养业赋能,科特派发挥了不少作用。去年以来,市科技特派员、永泰县乡村振兴局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延晖加大对企业科技种养技术的指导。截至目前,共有匡云波、梁一池、林营志等4个科特派团队,在蔬菜和油茶树种植、数字农业等方面参与合作指导。
在科技特派员的持续推动下,丰盛农林科技集团扎根农村、服务城乡,形成集油茶研发、种植、山茶油生产加工、销售,生态果蔬和多类粮食作物种植、特色养殖、生态观光旅游、连锁生态餐馆、共享主题民宿、休闲康养等多元经济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型农业科技集团,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带动就业的省内知名农业龙头企业。(记者 张铁国 通讯员 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