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考试答题技巧与方法(人力实操复习重重点)
人力资源考试答题技巧与方法(人力实操复习重重点)问题2.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要则P8-9(多选、简答)(六)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三)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四)权责对应原则(五)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问题1.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P3-5(多选、简答)
(一)任务目标原则
(二)分工协作原则
(三)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
(四)权责对应原则
(五)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
(六)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问题2.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要则P8-9(多选、简答)
(一)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
(二)明确责任和权限原则
责任:指必须完成与职务相称的工作义务。
权限:指完成职责时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自行行使的权力。
(三)先定岗再定员原则
(四)合理分配职责原则
问题3.组织结构图绘制的实例P12-13(方案设计) 绘制组织结构图的基本方法
1. 一般画4 层:1 中心层最大,上1 层稍小,下2 层渐小;
2. 功能、职责、权限相同的机构,大小一致、水平并列;
3. 命令指挥系统线从上一层垂下来,位置高表示级别高;
4. 命令指挥系统线用实线,协作服务关系用虚线;
5. 参谋机构用横线与上一层垂线相连,放左右上方。
问题4.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P14-15(单选、多选、简答)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 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 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可以揭示生产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4. 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 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问题5.岗位规范的概念和主要内容P15-16(多选、简答)
1. 岗位规范的概念 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务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2. 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
(1) 岗位劳动规则:包括:①时间规则、②组织规则、③岗位规则、④协作规则、⑤行为规则 。
(2) 定员定额标准:包括: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标准、产量定额标准、双重定额标准等。
(3) 岗位培训规范:对本岗位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开发所作的规定
(4) 岗位员工规范:对某类岗位员工任职资格以及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等素质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
问题6.岗位规范的结构模式P16-17 (多选、简答)
(1) 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 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
(2) 管理岗位培训规范 指导性培训计划、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
(3) 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 应知、应会、工作实例
(4) 生产岗位操作规范
* 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
* 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
* 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 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
(5) 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 如:管理岗位考核规范、生产岗位考核规范等。
问题 7. 起草工作说明书 P17-18(方案设计) 参考:(对照 P20-24 的例子记忆)
(1) 基本资料:包括岗位名称、等级、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和分析日期等识别信息。
(2) 岗位职责:包括职责概述和职责范围。
(3) 监督与岗位关系:本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在横向与纵向是上的联系。
(4) 工作内容要求:对本岗位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事项作出的说明。
(5) 工作权限:赋予每个岗位不同的权限,并且必须与工作责任相协调、相一致。
(6) 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所涉及的各种物质条件。
(7) 工作时间:工作时间长度的规定和工作轮班制的设计。
(8) 资历:由工作经验和学历条件两个方面构成。
(9) 身体条件:包括体格和体力两项具体的要求。
(10) 心理品质要求
(11) 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12) 绩效考评
问题8. 工作岗位分析准备阶段应做好哪些工作? P18-19 (多选、简答)
1. 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3. 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
4.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个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其中: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也可单独出题)参考:
(1)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2)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3) 确定调查项目
(4) 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
(5) 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问题9.衡量劳动定额水平的方法P29-30(多选、简答)
一、用实耗工时来衡量
二、用实测工时来衡量
三、用标准工时来衡量
四、通过现行定额之间的比较来衡量五、用标准差来衡量
问题10.劳动定额的不定期修订P32(多选)企业发生以下情况,可不受修订间隔期的限制:
1.产品设计结构发生变动;
2. 工艺方法改变;
3. 设备或工艺装置改变;
4. 原材料材质、规格变动;
5. 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变更;
6. 个别定额存在明显不合理。
问题11.劳动定额定期修订的步骤P32-33(多选)
(一)准备阶段1.思想准备。2.组织准备。
(二)修订阶段 首先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然后组织员工认真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并汇总上报。
(三)审查平衡和总结阶段 企业劳动定额管理部门应对各车间意见统一审议和平衡汇总后,呈报总经理正式批准。
问题12. 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有几种?
P44 第二自然段 P50-53 企业定员新方法。(多选、简答)参考:
从制定的方法看,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
③ 劳动效率定员; ②按设备定员;
③按岗位定员; ④按比例定员;
⑤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企业定员的新方法
(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
(二)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
(三)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
(四)零基定员法
问题13.企业定员的原则是什么?P45-46(简答、综合)
(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三)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五)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问题14. 核定用人数量基本方法(计算题、案例分析)
1.按劳动效率定员(公式1-14) 例题P47
例题(计算):某企业主要生产 A、B、C、D 四种产品,四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和 2011 年的订单如表所示。预计该企业在2011 年的定额完成率为110%,废品率为2.5%,员工出勤率为95%。请计算该企业2011 年生产人员的定员人数。
参考:2011 年A 产品生产总工时=150×100=15000(工时) 同理求出 B、C、D 产品生产总工时
2011 年总生产任务量=15000 40000 105000 160000 =320000(工时)
2011 年员工年度工日=(365-11-104)=250(天/人年)
= 320000/250×8×1.1×0.98×(1-0.025)=152 人
2. 按设备定员(公式1-15) 例题P47
3. 按岗位定员(公式1-16) 例题P48
例题(计算):某印刷厂购置了 25 台数字化印刷设备。首先对其中几台进行了全面测试,通过工作日写实,发现
看管该设备的岗位有三个工作点,甲工作时间为300 工分,乙工作时间为220 工分,丙工作时间为280 工分。根
据以往经验,该种设备的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为60 工分。此外,根据2012 年计划任务量,该种设备每台要开动2 个班次,才能满足生产需要。已知过去三年该厂的平均出勤率为96%。
问:(1)核算每台设备的看管定额?
(2)核算出2012 年该类设备的定员人数?
参考:(1)单台设备定员人数即看管定额=(300 220 280)/(60 ×8 -60)=2 人
(2)该类设备定员总人数
=(25×2)/(0.5×0.96)=104 人
例题(案例分析):黄某是某化工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要制定一份企业定员计划书。目前公司有设备看管工、维修工、行政文秘、中层干部、技工、销售人员等。
请回答:公司应采用何种方法核定设备看管工及维修工的定员人数?
参考:(1)设备看管工应采用按设备定员的方法核定定员人数。 按设备定员是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机械操作为主,使用同类型设备,采用多机床看管的工种。 这类工种的定员人数,主要取决于机器设备的数量和工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看管设备的台数。
(2) 维修工应采用按岗位定员的方法核定定员人数。 按岗位定员是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 他适用于有一定岗位,但没有设备,而又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
问题15. 人工成本预算审核方法P62-67(多选、简答)
(一)注意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 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
2. 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3.关注消费者物价指数。
(二)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
(三)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最后,审核人工成本的预算,也应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结合起来。